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文章《让善念成为本能》,将公众的视线又拉向了那些浮动在人性中的善念。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孟子》中也提出“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的论断。这些常语和学说都告诉我们,人性的底色其实是善良。就像处于滚滚红尘中的我们,会为好人而动情,会为弱者而施以援手,能够急人之所急,这便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本能。
然而本能有时也会被阻隔,明灯有时也会蒙尘。彭宇案后有多少人见了老人再不敢扶?罗一笑事件后有多少人还葆有助人的初心?一系列的讹诈、欺骗让“见死不救”“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拒人于千里之外”等冷漠、不友善和着不安与紧张弥漫在人们心尖。人们在感慨人际关系不复往昔的同时,也在内心拷问着善的踪迹。
柳暗花明又一村,最近一位普通女医生谭永超就感动了无数人。面对一名突然倒地的老人,谭医生在老人身份不明、受伤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没有犹豫就立即急救,最终挽救了老人的生命。不作他想去救人,这种行为其实更多是来自于人对生命尊重、对道德敬畏和对内心善意遵从的本能。事情发生后,许多人在网络上点赞,如潮的好评折射出:善意不仅是存在于部分人身上的光芒,也是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全民共识。的确,我们有时对于出离善意的极端事件会显得彷徨无措,但善意的本能又总会从心底滋生来温暖你指引你。这就像不灭的薪火,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高举善意的火炬,让温暖传递的更远。
高举善意火炬当从唤醒做起。没有人愿意生活在充斥着冷漠和戒备的社会氛围之中,每个人都渴望雪中送炭的温暖,坠入低谷时的鼓励。但为什么我们还会在交往中心存戒惧、止步不前?正是因为作为社会一分子的我们,对这个社会还不够友善,一边充满怨念一边过度自保,在一次次的迟疑与延宕中,让自己也成为沉默的一分子,造成善意的沉睡。要知道善人者人亦善之,对此我们当唤醒那颗善意之心,用一份友善去点亮自己和周围。当善意之火照亮身边的人事物,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也必将是满怀善意的真诚与笑容。
高举善意的火炬当从保护做起。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许多人找到腾飞的方向,也让不少别有用心的人将目光瞄准在“互联网+公益”这块大蛋糕上。当营销披着慈善的外衣让大众一次次经历“狼来了”式的愚弄,最终也只能导致善意的过度消耗。虽然善意是流淌在人血脉中的本能,但伸手若总被打也会逐渐让整个社会的善意之火扑灭。因此在施与善意的同时,我们也当保护友善的火苗不被歪风邪气吹灭。这一方面需要整个慈善行业担负起维护善意的责任,在追求真、善、美的路上多走一步,给予善意更多的信任和了解。另一方面,也必须追求更多“程序正义”,只有权力在阳光下行走,善心才能更多的被保护。
善心善行,是我们社会最宝贵的资源。我们当高举善意的火炬温暖身边的人,让更多的善、更多的美穿插着向上的力量,奋力生长。
稿源:荆楚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