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记者从北京市环保局获悉,2016年全年北京环保部门开出环境违法罚单1.5亿余元,立案处罚的环境违法行为多达13127起。其中,大气类环境违法行为1394起,开出罚单4082.71万元。(1月11日 中国新闻网)
尽管,北京2016年开出了1.5亿“环保罚单”,但并不能让人心存安慰,更不会令人拍手称赞。罚款是环保治理的一项行政手段,是对屡教不改企业的一项处罚措施,纯属亡羊补牢事后处罚之举,并非民众最期望的一种状态。相反,开出1.5亿的罚单,却暴露出多少环境治理真问题。
政府开罚单,说明一些企业并不听话,始终为了经济利益而无视公众利益,超排偷排污染物,否则也不会吃“罚单”。众所周知,大气污染之所以如此严重,主要在于大家的自律不够,在个人的私利面前,忘记了社会的公共责任,短视地追求个人利益。尽管政府三令五申,史上最严《环保法》出台,也难以遏制这股嚣张的违法排放行为。
政府开罚单,也暴露出环境治理困境。治理环境,一方面要减少污染排放,另一方面要加大人财物和技术的投入,在总量上减少。如果污染的排放不能减少,治理就会陷入困境,效果难以显现。同时,环境一旦被破坏,治理起来相当困难,即使政府部门主动担责,尽责尽力,但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必将打一场疲劳战。
政府开罚单,让人担忧陷入以罚代管的简单作为。在环境治理中,罚款应该算是下策。如果执法部门信赖上了罚款,而忽视了真正的治理,环境是难以改善的。相反,如果环境治理以“罚单”为政绩,就会陷入“交钱排污”的怪象,使治理工作难以见效。
从1.5亿“罚单”要清醒地看到治理的严峻形势,尤其是企业、公众自律意识的欠缺,减少排污知识、意识上的不足。不管怎样,政府部门应该转变思路,多在公众思想意识上想办法,尽快扭转大家的环保意识,提升环保能力,增强环保动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天空蓝起来,水体清澈起来。
作者:勇军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