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中旬,新京报记者跟随全国人大到广东省参观了该省人大的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通过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广东省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监督已由事前、事后监督,升级为实时在线全程监督。人大代表可以实时了解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的全过程,让政府的财政变成了“透明钱柜”。(1月2日《新京报》)
说到政府财政,一直以来都是颇为敏感的话题。作为老百姓的“钱袋子”,怎么花,花到哪里去了,也是老百姓关心的议题。无疑,通过预算支出联网监督系统,从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逐步扩大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保基金预算资金,实现全口径“四本账”预算资金全纳入,在对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由事前、事后监督,升级为实时在线全程监督,值得一赞。这既让人大代表可以查询年初预算编制、年终决算以及年中每笔财政资金的具体拨付情况,更是以“透明钱柜”打造看得见权力。
应当看到,通过政务内网光纤专线,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与省财政厅联网,把财政数据同步连到人大的系统中来,由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等专门机构监控,政府财政的每一笔支出都在人大的眼皮子底下,此举值得肯定,它揭示出现代政治文明的方向。也能很好的防范资金流向不明。因为过去,如果哪个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出了问题,最原始的办法是来信来电举报。现在,利用人大的系统,只要人大代表提出要求,都可以提供监督查询。与此同时,从一个方面证明,公开地方财政预算并不是见不得光的“秘密”,没有公开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监督。
更重要的是,“透明钱柜”实质是要求政府对自身利益进行割舍,从公众利益出发来安排财政支出,它比公开更进一步。诚然,公开不等于透明,公开也不必然导致透明。如果公开的财政预算没有细化到一支笔、一张办公用具的层面;如果公众高度关注的信息或寻租、腐败最容易滋生领域的信息仍然难以获悉;如果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懂预算、理解数字背后的真实意义,那么透明就很难实现,基于透明的公众监督也就容易落空。而“透明钱柜”提前让监督介入预算编制,让人大代表提前知晓政府的专项资金花到哪里,应该花多少,让一分一厘、一举一动都在监督下进行,势必少了滋生腐败的机会。
的确,“透明钱柜”秉持了财政收支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从法律法规的层面而言,政府的财政预算支出是公共财政,是法制化财政,理当收支行为规范化、透明化。其实,这也是民主政府的必然要求,能保证预算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更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透明”财政预算支出的全过程,就是公众监督的前提,而公众监督预算支出,根本上是监督权力的运行。公众能更好的知道权力是否恪守边界,没有挥霍和浪费公孥,“三公”消费在可控范围之内。从而用好人民的钱,办好群众的事,让百姓满意。
一言以蔽之。“透明钱柜”打造看得见权力,这个真可以有。它让公众清楚的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该不该花,是否把钱用在了刀刃上。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打造民主财政、廉洁政府,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稿源:荆楚网
作者:鱼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