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宁愿在老家坚守清贫也不愿打搅军官儿子的老母亲,得知儿子丈母娘身患帕金森病生活无法自理,毅然进城当起全天候陪护,一干就是13年。母亲是不想让儿子分心,让他全身心保家卫国。这位母亲就是武警上海总队八支队参谋长方秀峰的妈妈——李杏云。
母亲节前夕,《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
送儿参军
“老头子,我们回来看你了。”75岁的李杏云离开安徽东至老家13年后第一次回来。在一处山坡前,新生的毛竹遮掩了墓碑,李杏云望着石碑上丈夫的名字,泣不成声。
22年前,李杏云不顾家人反对,把唯一的儿子送去当兵。“虽然村里人都认为养儿是要防老,但是养了儿子也得让他去扛枪打仗”,这是李杏云送方秀峰参军的初衷,直到现在,她都没有后悔过。
方秀峰有7个姐姐,村里人都叫他“八子”。
参军后的方秀峰很久都没有回家。盛夏的一天,李杏云和最小的女儿正在田里干活,听到村里人来叫她们:“八子回来了,你们快回家吧!”母女俩愣了一下,连忙扔下手里的农活往家赶。此时,距离方秀峰父亲去世已经两年了。
身在部队的方秀峰吃苦肯干,第三年就入了党、提了干。2001年7月,方秀峰军校毕业被分配到驻守江苏大丰的武警上海总队八支队。“既然当了兵,就要对得起这身军装,对得起妈妈的希望。”知道母亲在家耕种很辛苦,方秀峰只能将这份不舍藏在心里。
2004年,方秀峰的妻子吴宏伟怀孕,无法照顾患帕金森病的母亲杨政英,那时,方秀峰刚提任副连职参谋,所有心思都在部队上。李杏云怕儿子分心,便不顾自己身体不好,从老家赶到大丰照顾儿子一家人。
几个月后,吴宏伟生下女儿。李杏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要照顾坐月子的媳妇、病床上的亲家母,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孙女,当时已经60多岁的李杏云却毫无怨言,用13年光阴替儿子照料久卧病床的亲家母。
独撑家院
早晨5点半,天才微微亮,李杏云便像往常一样起床,扶起病床上的亲家母,端水、擦背、翻身……这是李杏云普通一天的开始,也是她13年生活的缩影。
“以前我只有89斤,现在有105斤了。”躺在病床上的杨政英轻声说。今年做了脑起搏器手术的杨政英精神不错,一旁的李杏云为她掖了掖被角说:“现在吃的饭多些了,也能跟我说说话了。”虽为亲家,两位老人更像感情深厚的好姐妹。
李杏云不识字,看不懂药瓶上的字。每到杨政英吃药的时候,李杏云就会将儿媳提前区分好的药拿出来,拿对了,杨政英就点点头,拿错了,就重新换,直到杨政英确认无误为止。每当看到这一幕,儿媳就会愧疚自责:亲闺女还没有婆婆服侍得周到。
怕杨政英每天躺在床上闷得慌,李杏云便抽空用轮椅推他到附近公园散散心。一直被病痛折磨的杨政英笑着说:“亲家母就是我的家里人,她一直像姐姐一样照顾着我,我很感谢她。”
除了照顾杨政英,李杏云还承包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做饭、洗衣、打扫……看似轻松的家务活对一个75岁的老人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李杏云却说:“我多做点,孩子们就不用太累。”
心疼儿子儿媳的李杏云平时能省就省,她在小院里开了块菜地,还养了些鸡。“在老家的时候,我要种二三十亩地呢。”说起往事,老人神色安宁。
就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母亲,一肩挑起家庭的重担,只为了让儿子在部队安心工作。老人虽然平凡,懂得的却是家国大义。
国比家大
2015年7月,方秀峰带领官兵外出学习,3个月没有回家。一天夜里,杨政英病情突然加重,李杏云摸黑敲开邻居的门,借了辆三轮车把杨政英送到镇上卫生院,在病床前陪了3天3夜,没给儿子、儿媳打过一个电话。
卫生院工作人员见李杏云年纪大了,照顾病人很辛苦,便建议让家里年轻人来看护。李杏云答道:“我儿子干的是保护国家的大事,我不能拖累他。”就这样,比杨政英年长10岁的李杏云一直陪伴在病床前。
母亲的劳累,方秀峰看在眼里,但是作为军人,他只能舍小家为大家。2012年大年三十,李杏云还没来得及准备年夜饭,杨政英突然呼吸急促,被送往医院抢救,李杏云带着儿媳和孙女守在病床前过了除夕。
40岁的方秀峰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身上寄托了全家人的希望。他也想减轻家人的负担,曾动过转业的念头。李杏云得知后劝慰道:“孩子,只要你在部队好好干,家里再大的事我都顶得住。”
明白了母亲的苦心,方秀峰把对母亲和家庭的亏欠,加倍用在部队建设上。从18岁参军,到成长为支队参谋长,方秀峰先后带领部队圆满完成世博会、G20峰会等重大安保任务,是官兵们学习的榜样。
武警上海总队政委徐国岩少将说:“李杏云有一名普通母亲都有的慈爱,但作为军人的母亲,她比普通母亲更多出一份无法比肩的家国担当。”
方秀峰家摆着一张全家福,这是这个大家庭13年来唯一的合影,也是这个家所有人齐心的见证。
责编和:朱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