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首义论碳·202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在碳汇大厦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此活动上,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简称CCF)携手8家合作伙伴和5个街道,共同签署“五社联动机制下零碳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网络”合作备忘录和共建低碳社区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零碳社区建设。
五社联动,多方联手共建零碳社区
“首义论碳·2023年全国低碳日”活动是在省生态环境厅、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武昌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中国(武汉)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筹)、 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国网英大泰和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CCF、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整场活动分为三个篇章:低碳案例篇、低碳社区篇和低碳普惠篇。在低碳社区环节,CCF与湖北省社会工作联合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上海续影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市零碳美好社区服务中心、武汉市花仙子社区公益服务中心、武汉市武昌区碧水蓝天环保协会、武汉市洪山区星光青年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武汉市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组织共同签署“五社联动机制下零碳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网络”合作备忘录。
同时,CCF、中国(武汉)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筹)、武汉双碳产业发展服务有限公司还与武昌区徐家棚街道、水果湖街道、南湖街道、江汉区花楼水塔街道、宜昌西陵区街道签定共建低碳社区合作协议,各方表示将共同努力,共同推进低碳社区建设和双碳产业的发展。
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社区”发展路径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和“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2021年,CCF就在儿童投资基金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机构的支持下发起了“零碳长江”项目。项目聚焦重点产业的绿色转型、绿电使用、基于自然的碳汇等三大领域,发起“百城零碳联合行动”、“千企双碳创新转型”和“万校走进零碳校园”三大行动,在社区、企业及校园等不同场景开展减碳、使用新能源及增加碳汇等示范,同时,构建“应用政策研究、能力建设、宣传推广及平台打造”的支撑系统,对相关方开展脱碳能力建设,促进内外部的经验交流与分享,推进示范及标准化的良治,为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低碳社区作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中的新模式,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CCF副理事长王利民在“基于五社联动的零碳社区建设”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城市社区是共建共治的最基层细胞,两年多来,CCF在零碳社区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20余家社区营造伙伴和50余家ENGO伙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在5个社区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发挥了社区和民间组织在环境保护和低碳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五社联动机制下零碳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网络”的建设,也将为“零碳社区”发展探索新的路径。CCF将以“五社联动+低碳建设”为核心,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等五大要素,推动社会化参与零碳社区建设,引导低碳生活方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社区”发展路径,带动长江流域社区开展低碳社区建设。
未来三年,CCF将携手各方,共同孵化培育零碳社区环保组织、推动社区设立低碳公益基金、开展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示范科普宣传与倡导工作、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网络的经验交流平台,共同推动社区实现低碳转型,构建绿色、可持续的社区生态。
文稿来源: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