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王玮琦 通讯员王彬彬 韩燕玲)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项目专员邓晓君,她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方向为长江江豚繁殖生理学,主要负责基金会长江大保护项目,以及中国鲸豚保护项目。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项目专员邓晓君。
你的微笑我来守护
阳光洒在江面上,江豚跃出水面,在空中留下一道优美的弧线。蓝天白云之下,江豚逐浪的画面成了武汉一道风景,引得市民游客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录像。
长江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濒危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如今长江武汉段江豚涌现,既得益于水质的改善,也得益于人们对江豚持之以恒的保护。
今年是邓晓君参与长江生态保护行动的第五个年头。出于对水生动物的热爱,在研究生阶段,邓晓君就多次参与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组织的公益活动。
“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于1996年成立,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水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基金会。”邓晓君介绍,每年基金会都会和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开展科普宣讲活动,营造保护江豚的社会氛围,向市民传递保护江豚的理念。
基金会对水生动物的保护理念深深打动了邓晓君,研究生一毕业,邓晓君就决定留在基金会,为保护江豚和长江水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力量。
邓晓君给学生们讲解江豚知识。
助力江豚重返武汉
2020年,长江江豚时隔多年在武汉频繁出现,不少市民拍到江豚出现的镜头。得知这一消息后,基金会的成员便迅速和市民取得联系,收集江豚的照片和视频。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理事长王丁因此给武汉市政府写了一封信,希望武汉市政府能够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江豚保护。武汉市人民政府积极响应,组织调研工作,并于2020年10月出台文件,提出推动江豚重返武汉的十大举措。
即使有政府的支持和科研单位的助力,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在开展科普行动中仍遇到不少阻力。“最大的阻力主要是沟通方面。”邓晓君说,基金会面对的科普人群比较多,而在长江大保护政策提出初期,很多人对于这一概念比较陌生,对江豚的保护意识也比较淡,对很多理念他们很难理解。
对此,邓晓君和她的同事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走进学校、社区,推进数字江豚项目,建设守护江豚示范学校,动员社会公众成为长江生态保护志愿者。同时,基金会也在积极招募青少年成为江豚小宣讲员,让小朋友们在公益行动中学习和树立保护江豚的理念。
谈及基金会未来对保护江豚,推进长江大保护的规划,邓晓君表示:“目前航运(船舶噪声、栖息地减少)是影响江豚生存的威胁因素之一,我们会积极与政府、科研机构和社会组织沟通研究,制定出科学方案,将航运对江豚的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