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绿色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构建人水和谐相融“诗画江城”
2023-06-05 08:55:00 来源: 长江日报

加快打造绿色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

构建人水和谐相融“诗画江城”

18个美丽河湖获评2023年武汉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木兰湖

十多年持续保持Ⅱ类水体

木兰湖(夏家寺水库),位于长江一级支流滠水河的支流夏家寺河上。2007年,被水利部授予国家水利风景区,为武汉市首家获此殊荣的景区。

2010年木兰乡被评为“全省旅游名镇”,2011年被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近年来,黄陂区持续实施“增亮”“扩绿”“截污”“降碳”工程,木兰湖水环境质量2011年恢复至Ⅱ类并保持至今。

野芷湖

“泛公园”理念打造湖岸公园

近年来,野芷湖以“泛公园”理念打造3公里湖岸线和11公顷湖岸公园。

湖岸1.5公里栈道,是天然的晨练跑道;原生树木星罗棋布,是纯天然的绿色氧吧;草坡、广场、溪流和绿廊,在球场和花园之间点缀。

目前,野芷湖水质稳定在IV类,沿岸水杉、芦苇、香蒲密布,春夏荷花、鸢尾花争艳,各种鸟类成为栖息常客。

听涛内湖—碧潭观鱼

我国小型湖泊治理的典范

碧潭观鱼,是武汉东湖听涛景区的8个内湖之一,水域面积近7万平方米。

2018年以前,听涛内湖主要用于水产养殖,湖泊水质逐渐下降。经过治理,碧潭观鱼水生植物覆盖度超过90%,8种沉水植物健康生长,鱼类群落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合理,湖泊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及以上水质标准。

碧潭观鱼生态修复的模式,成为我国小型湖泊治理的典范。

楠姆河

发挥“海绵”效用源头减污

楠姆河属于东沙湖水系,全长约3.55公里,是大东湖生态水网与长江的重要连通枢纽。

青山区以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从源头上削峰减排、减污净化,使其发挥“海绵”的积存、渗透、净化作用。

整治工程完工后,通过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开展专业运维、全面强化社会共治,保障了楠姆河“长制久清”。

前湖

“残塘”华丽变身生态靓湖

前湖位于江夏区金口街南侧,汇水面积0.9平方公里,湖水经新沟闸排入金水河。

受围湖养鱼、沿湖直排等影响,湖泊水动力缺失、水岸杂乱、水质恶化、沿湖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湖泊生态严重退化。

经过生态治理,前湖湖水清澈透亮,岸边花草树木交相映衬,生机盎然,景色怡人;实现“残塘”变“靓湖”、从小鱼塘到生态湖泊的华丽转变。

后襄河

打造城市休闲“网红公园”

后襄河位于江汉区青年路与常青路之间,东邻武汉博物馆,南邻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北隔发展大道与汉口火车站相邻。

近年来,经过综合整治,后襄河公园变成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公园”,周边上班族、居民茶余饭后前往公园消遣散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内沙湖

“水下森林”助湖泊蝶变Ⅱ类水体

治理前,内沙湖湖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常年水质为劣Ⅴ类。

武昌区重点实施了内沙湖水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理及规范有序的日常维护,近三年水质始终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水质和景观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整个湖泊清澈见底,“水下森林”密布,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生态系统结构逐步完善。

三庙河

花朝节主会场美成“清明上河图”

三庙河,因河边排列有3座古庙而得名。由团风自东而西入境,在新洲旧街蜿蜒5公里,汇入举水支流沙河。

作为花朝节主会场,这里每年吸引10余万客商和游人会集,共赴华中农耕民俗的春光之约。

经过综合治理,三庙河“一河两岸”被打造成天蓝、地绿、水清、岸美的多彩生态河景观带,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当代“清明上河图”。

马投潭

新石器遗址妙变健康水系

马投潭,是东西湖区26个湖泊中最小的一个,却是历史人文底蕴的承载之地,更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经过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马投潭营造并恢复了一个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达到“水清草绿、鱼翔浅底”的自然水体景观效果。碧波之美,离不开东西湖区多年来聚焦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

川江池

城市湖泊引来珍稀青头潜鸭

川江池,位于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道,东连长江,北接通顺河,是大川江池水系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治理后,川江池水质已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并持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青头潜鸭、灰翅浮鸥、凤头等多种野生珍稀鸟类前来栖息。

湖畔,设法山三国历史文化公园绿树成荫,沿湖绿道蜿蜒曲折,吸引市民踏青郊游、休闲娱乐。

桐湖

红蓼铺就桐湖“红地毯”

桐湖一带水域旧称“太白湖”,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九真山以南6公里,是多年来一直保持较好水质的郊野型湖泊。

经过治理后,因农垦耕种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恢复,红蓼、芦苇等湿地植物铺满了9800亩的桐湖外滩,成群的鱼虾在清澈见底的湖水里悠游穿梭,优质的栖息环境,吸引了赤麻鸭、鸬鹚、须浮鸥、水雉、白鹭等鸟类安营扎寨、繁衍生息。

东杨港

连通港变水生态景观廊道

东杨港,是杨春湖和东湖港的连通港,全长450米。

目前,东杨港建设完善区域排涝系统,设计流量可达10立方米/秒,极大缓解洪山、武昌、青山、东湖风景区5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城市积水风险,同时也增强了水体的流动和自净能力,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恢复。

杜公湖

武汉最年轻国家湿地公园

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是武汉市最年轻的国家湿地公园,整体湿地率约为70.5%。湖上横跨的两座桥,一座连接柏银路,一座连接外环线,犹如一对相亲相伴的情侣,把杜公湖与外界紧密相连。

杜公湖湖泊保护与治理工作从湖泊退养、截污治理和水质提升三方面入手。如今的杜公湖已成为兼具景观功能和休闲功能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来到这里,可一睹水清岸绿、百花竞艳、群鸟翩跹的生态之美。

塔子湖

岸绿湖美绘就人水和谐

塔子湖位于江岸区北部,是武汉市重点保护的40个湖泊之一。

2022年,塔子湖水质提升至Ⅲ类,达到优良,超过其规划水质管理目标Ⅳ类,成为武汉市“红黄旗”考核水质改善加分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保护取得良好成效,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汤湖

“草型清水常态”水体

汤湖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过去,受周边区域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的影响,汤湖水质一度恶化。

经过综合治理,汤湖的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Ⅳ类标准,局部区域可达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草覆盖率达60%以上,形成了“草型清水常态”水体,恢复了碧波万顷、水草丰美、野鸭成群、游人如织的美好景象。

外沙湖

2022年水质提升至地表水Ⅲ类

外沙湖位于武昌东北部,属东沙湖水系,为调蓄型湖泊,具有城市降雨调蓄削峰功能。

由于外沙湖汇水区处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水质常年处于V类及以下。为此,武昌区于2020年实施外沙湖、楚河及水果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经过治理及日常维护,外沙湖水质从2020年地表水V类逐年提升至2022年地表水Ⅲ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晒湖

水生态修复化解“富营养化”

晒湖位于武昌区,湖泊面积0.12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9公里,汇水面积3.1平方公里。

晒湖作为城中湖,生态状况不仅影响周边的市容景观和居民生活,更会影响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

为解决晒湖水质不达标、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武昌区于2019年实施了晒湖水生态修复工程。自2020年起,晒湖年度水质始终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

莲花湖

满湖盛开莲花造就“莲叶何田田”

莲花湖位于汉阳区,湖泊面积7.6公顷。过去,莲花湖水质恶化,一到夏季蓝藻暴发,湖水腥臭。

如今,莲花湖水质基本上稳定在地表水V类水体,部分湖区指标已达到Ⅲ类水质标准,水景观得到显著提升。

莲花湖公园内,每到盛夏湖面莲花盛开,柳荫藏荷、紫燕嬉莲、碧叶红霞、芙蓉映月、菡萏接日,如诗如画。

汇两江壮美,集百湖秀丽,襟江带湖的武汉,坐拥丰富的水资源,缘水而生,因水而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武汉市以建设世界滨水生态名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紧紧围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文化六大体系建设,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多措并举,强力攻坚,标本兼治,建管并重,再现水之美,重塑水之魂。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武汉河湖水环境治理保护成效显著,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水质优良比例稳步提升,水资源配置更趋合理,水生态系统不断修复,水安全机制更加完善,以水美城、以水润城、以水活城,人水和谐相融的“诗画江城”惊艳四方,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美丽河湖生态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武汉绿色发展的新动能,推动武汉高质量发展。

去年,武汉启动首届“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15个美丽河湖上榜;成功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成为全球唯一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今年3月,为突出河湖保护示范引领作用,展示美丽河湖建设成果,加快打造绿色生态美丽河湖新格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和武汉市水务局联合开展2023年武汉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吸引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经过综合群众意见、组织专家评审、召集相关部门评议,最终评选出木兰湖、内沙湖、三庙河、野芷湖等18个美丽河湖。

护一城碧水,显三镇灵秀。大江大湖大武汉,魅力四溢,活力奔涌!

文/胡雷 鄢祖海 胡喜珍 于海涛

市生态环境局 供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