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余幅老照片 “钩沉”江城历史细节
2022-09-05 09:18:00 来源: 湖北文旅之声




  打捞江城记忆,钩沉三镇往事。近日,在无界读书会上,“人文武汉”团队新书《老照片上的武汉》的主编、作者等,透过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讲述江城往事。
  《老照片上的武汉》在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武汉出版社的支持下出版,选题策划在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教授、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副巡视员王汗吾指导下完成。20多位作者,均为“人文武汉”团队的成员,他们将对城市史的多年研究和个人与家族的珍贵记忆整理成文,向读者展示了鲜活而具象的江城往事,图文间饱含浓烈的家乡情怀。主编侯红志介绍称,该书具有三大特点:既是“图像史学”著作,也是“田野调查”笔记,还是“史料汇集”珍品。
  一部 “图像史学”著作


  “人文武汉”是武汉本地一群爱好、研究并致力于保护武汉历史文化的网友自发形成的群落,由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等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曾荣获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侯红志介绍,《老照片上的武汉》收录了从1861年汉口开埠至新中国成立后的350余幅老照片,不仅有江河、码头、山丘等地理方面的留影,也有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的现场照,还有革命遗址发现、洋行工厂内幕、工商百业轶事、人物行踪钩沉等具体而细微的历史留痕,更有“飞机母舰到武汉”“汉口大街走飞机”等历史趣闻。


  “人文武汉”的本土研究者们结合文献资料,解读出这些老照片背后诸多历史信息。如,《辛亥革命阳夏战争汉口战场掠影》,通过对12张照片的解读,全面反映阳夏战争汉口战场。《日军镜头之武汉会战中方的坚壁清野》,用14张图片,再现我方为阻止日军进逼武汉,采取的炸塌武胜关、拆除九江铁轨、炸毁南浔线修水河铁道桥等军事行动。


  作者田联申称,该书也是集众多网友长期研究的成果。2006年出现在汉网“人文武汉”论坛上的一张老照片,有人说是武昌城门,有的说是汉正街,直到2016年,他通过查找资料,反复与相关网友讨论研究,才确认是武昌蛇山四大名楼之一的南楼。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严昌洪教授在《老照片上的武汉》序言称,这本书不是简单的照片汇编,而是“利用图片史料研究历史,或者研究图片的历史”,堪称一部“图像史学”的著作。
  一部 “田野调查”笔记
  扫街寻访是“人文武汉”主打活动之一,参与者以记录文化遗存、守护城市根脉为己任。
  《老照片上的武汉》之《曾经的汉口大码头》作者孙庆力,经实地“扫街”,并对地图及多张照片比较、分析、研判,确认图片所拍摄的是汉口大码头。


  《东壁灵光——湖北省图书馆旧址考》作者昌庆旭,凭着对图书馆事业的热爱,以1980年一家单位挖排水沟发现的两块残碑为线索,挖掘出的湖北省图书馆最初建馆纪事残碑的历史图片。


  《江岸车站的铁血记忆》配合老照片及实地拍摄照片,再现“人文武汉”团队2005年扫街的情形。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张笃勤介绍,曾领导二七大罢工的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喋血江岸车站,“人文武汉”团队群策群力、多方求证,并实地寻访江岸车站的老铁路工人等,终查明烈士牺牲的具体方位,丰富了这一历史事件。如今,在江岸车站老站房,“林祥谦烈士就义处”匾牌镶嵌在左起第二、第三扇窗户之间。


  《鲜为人知的革命遗址——东方大旅馆》作者田联申,通过其父的日记,结合多次寻访及网友提供的老照片等信息深入研判,确认了东方大旅馆的具体位置。田联申在相关文章中深情介绍:“令人欣慰的是,东方大旅馆旧址及汉成里均保存完好,这栋楼与中国共产党人也有密切的关系:1928年3月,中共早期党员夏明翰在东方大旅馆被捕,之后,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938年,董必武曾在东方大旅馆二楼租了一间房,接待社会名流,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一部 “史料汇集”珍品
  本书收录的350余幅老照片,搜集自世界各地,难能可贵的是,此次集纳成书,珍藏者均是无偿提供。
  王汗吾介绍称,不少网友将老照片发给“人文武汉”,供其研究分析,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通过对照片的解读,更清晰了、更明确了。旅居英国的网友范榕,就提供了多张在英国买到照片,再现了“大智门火车站第一座站房”。


  《荣氏家庭照中的“申四”“福五”》的部分照片,是作者侯红志实地寻访时,申新第四纺织厂原副经理厉无咎之子厉宗煌提供,十分珍贵。《保卫列宁格勒的武汉英雄》的照片,是辛亥志士向岩之孙向虎雏,从家庭相册中取出的。《我家和中山公园的不解之缘》的组照,是武汉市政府第一任文化局局长巴南冈之子巴忠人提供的。


  主编侯红志称,可以说,该书是一部 “史料汇集”珍品,其中不乏首次公开发布的珍贵史料。如一张1858年12月11日星期六在武昌拍摄的清代官员合影,被认为是武汉出现最早的历史照片。1959年5月,武汉市公用汽车公司将5辆伊卡洛斯改制成通道式铰接公共汽车,限载可达250人,一张中山公园门前的“老洛斯”的老照片,便是实证。




  编辑/楚小游
  来源/湖北日报
  编发/湖北文旅之声
  - END -
  本公众号为公益文旅宣传,如有图片侵犯您的权益,请致电删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