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人民网)
2022-08-12 23:19:00 来源: 武汉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今年上半年,一组组数据绘出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美的图景。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6%,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5.7%;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圆满收官,各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值更高,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容忍度更低。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以更大的力度、更扎实的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初夏6月,连片的海菜花盛开于清澈的洱海湖面。“听当地朋友说,只有在洱海水质特别好的时候,才会开海菜花。能亲眼见到,感觉特别幸运。”徜徉在洱海边,外地游客张小姐高兴地说。


  连片盛开的海菜花。受访者供图
  “去年,‘水质风向标’海菜花重现洱海,今年洱海不少水域已经连片开放。”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介绍,近年来,由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洱海流域产生的生活污水逐年加大,洱海水质急剧恶化。为了打好碧水保卫战,不让一滴生活污水流入洱海,今年以来,集团依托大理洱海环湖智慧水务系统,实时监控6座采用“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的再生水厂,以科技助力截污控污,让洱海水环境实现长治久清。
  如今,洱海的水质越来越好,老百姓的幸福感也越来越高。从水里看向岸上,129公里的环湖生态廊道成为洱海保护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绿色景观带。让“环保花”海菜花长留洱海逐渐变成现实。
  洱海的治理,仅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在北京,城区就能拍到星轨;在四川成都,“窗含西岭千秋雪”的景象重现;在西藏山南市,雅鲁藏布江绿色生态走廊生机勃勃;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芦苇青青鸥鹭鸣……美丽中国离百姓越来越近。
  在今年1月召开的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生态环保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制图:人民网记者余璐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环境空气状况方面,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在水生态环境状况方面,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5.7%,同比上升4.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1%,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国土壤环境状况、地下水环境质量、自然生态状况、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动真碰硬
  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和国家重大制度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把绿色发展的底色铺好,才会有今后发展的高歌猛进。”今年以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一批违法违规项目被依法处置,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走上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6月,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相继向河北、江苏、内蒙古、西藏、新疆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反馈督察意见。至此,从2019年开始的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全覆盖。
  在陕西秦岭,违建别墅变身为公园绿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在重庆涪陵,化工厂区磷石膏堆场从“灰漫天”到“花满园”,如今变成了石龙山公园。在海南多地,违规围填海问题积极整改,生态修复深入推进,“生态伤痕”正在愈合。在广东汕头,通过流域治理和产业升级,曾经污水横流的练江如今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在湖北武汉,长期无人管理的炼钢厂冷却池地块由“脏乱差”变身“生态绿”。在江苏南京,曾经的“十里造船带”退出历史舞台,浦口区桥林段13.7公里长江岸线焕然一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祖国大地发生着“生态蝶变”。
  “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党全社会高度共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取得‘中央肯定、百姓点赞、各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显著成效,实现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经济效果、环境效果和社会效果,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如是说。
  啃最硬的“骨头”,解最难的问题。翟青介绍,督察紧密结合被督察对象实际,动真碰硬、攻坚克难,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截至今年4月底,第一轮督察和“回头看”整改方案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总体完成率达到95%。第二轮前三批整改方案明确的1227项整改任务,半数已完成。第四、五、六批督察整改正在积极有序推进。督察共受理转办群众生态环境信访举报28.7万件,已办结或阶段办结28.5万件。
  统筹有序系统科学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目标引领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今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目标要坚定不移,工作要稳中求进。”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技术创新,也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建设全国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能够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生态环境部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一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截至今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达1.9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84.92亿元。
  近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全国碳市场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张希良表示,碳市场的建立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使我们可以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灵活的方式来实现“双碳”目标。未来,全国碳市场将覆盖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8个高耗能行业,全部建成后将纳入约8500家大的碳排放企业,管控的碳排放量达到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是我国控制碳排放总量的一个有效抓手。
  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7月14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络员会议指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已基本建立,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如今,全国各地积极鼓励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绿色家电越来越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北京冬奥会成为奥运史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绿电全覆盖和火炬零碳排放,为全国乃至世界绿色低碳应用树立了典范;“碳普惠合作网络”正式成立,一套“可记录、可衡量、有收益、被认同”的碳普惠机制,将激发更多用户参与碳减排;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从源头减少消耗,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展望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让我们携手同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共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文稿来源:生态环境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