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守护家门口的绿岛 让市民共享生态福祉
2022-08-11 13:31:00 来源: 武汉生态环境


  图为武汉解放公园。新华网发 李永刚 摄
  夏天的武汉,江风湖韵,水草丰茂;冬天的武汉,万千惊鸿诗意翩飞。这是“国际湿地城市”武汉的生态面孔,也是武汉市民家门口的诗意。武汉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不忘守护绿的底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图为市民在解放公园内晨练。新华网发 蒙晓东 摄
  位于汉口闹市区的解放公园,是武汉市最有代表性的城区公园之一。
  公园内,参天大树笼罩,草坪赏心悦目,一条河流蜿蜒,几汪袖珍湖泊点缀,各色花卉随步道延伸。湖面荷叶田田,水鸭悠游自在。最热闹的是早晚时段,不少老武汉喜欢在这里打太极、舞绸缎,年轻人则在湖边散步或拍照。漫步公园,随处可见各路婚纱摄影团队在这里取景。
  今年68岁的老刘是地地道道的武汉人,住得离解放公园不远。退休后,老刘早晚都到解放公园运动锻炼,公园已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
  据解放公园负责人刘文革介绍,解放公园已有近70年历史,现在平均每天约3万人流量,一年总人流量上千万。
  “武汉当前拥有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700多个,2025年将突破1000个。”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书记吴俊勤说,武汉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守护城中绿岛,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生态之美。


  图为武汉金银湖湿地公园内。新华网发 蒙晓东 摄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管理处处长许伟说,今年5月、6月两个月时间内,解放公园进行了一次园林景观提升,一批新品种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花卉在公园生根,一系列水系治理最新技术在公园改造中运用,公园的“小微湿地”功能更加凸显。
  “让城里的孩子在家门口听取蛙声一片,看到更多不常见的植物、花卉、鱼类和鸟类,这是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美体现。”吴俊勤说,在《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提出了“小微湿地”理念。在她看来,解放公园改造提升是武汉“精致公园”的一次试验,更是“小微湿地”建设的一次探索。目前,武汉已建成19处小微湿地,并打造了包括解放公园在内的三处示范点。
  预计到2022年年底,武汉将建成32处小微湿地。未来3年,武汉还将打造50处小微湿地。


  图为武汉沉湖湿地内。新华网发 张斌 摄
  今年6月,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名单揭晓。至此,全球共有43个城市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其中中国13个,武汉是其中之一。
  2013年,武汉蔡甸区沉湖湿地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自此,武汉开始大力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并且推动湿地保护方式不断转型升级。
  当前,武汉境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拥有165条河流、166个湖泊、10个湿地公园、5个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达16.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8.9%,此外还有6.35万公顷的小微湿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41%。
  今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将在武汉开幕,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这一国际湿地盛会。
  “如何让湿地元素长期融入市民生活?这是国际湿地大会带给武汉应有的思考。”吴俊勤说,武汉正以大会为契机,用精细化的管理提升公园品质、修复建设湿地,让更多市民共享生态福祉。


  图为武汉后官湖湿地一角。新华网发 邹幼勤 摄
  文稿来源:新华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