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法定假日元旦佳节。根据放假安排,1月1日放假一天,2号、3号正常上班,周末休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陈连山表示,中国传统的“元旦”是指农历初一,即春节。现在1月1日的“元旦”并没有什么民俗活动需要,也并无传统文化活动要举行,这样的放假安排很符合实际情况。
大年初一本称“元旦” 民国时定为公历1月1日
“元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出现于《晋书》,意指“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时期始定为农历1月1日,并延用。古时中国通行夏历(又称农历、阴历),元旦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年初一”、“正月初一”。辛亥革命成功后,民国政府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确认采用公元纪年法,元旦成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陈连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修改历法,想把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把所有的传统节日均移至公历时间,于是公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
陈连山说,虽然民国政府一直在推行公历,后来蒋介石当政时期还曾强令不要过旧历年,并严禁民间贴春联、燃烟花爆竹等一切民俗活动,比如在旧历年摆摊卖东西,警察就会去收等。尽管如此,老百姓还是未接受新历法,于是后来政府和学校都是按照公历行事,老百姓仍按旧的年历来过。
元旦为法定假日无民俗仅放假一天符合实际情况
“元旦”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老百姓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过节习惯。比如现代人把元旦当成一种社交性质的节日,会互相发短信祝贺。有些地方会组织一些和传统习俗不一样的新兴过节方式,如举办新年音乐会、聚会倒计时等来庆祝。
但在陈连山看来,现在的元旦仅仅是个法定公共假日,既没有传统民俗,也并非传统意义上具有文化性质的节日。“民俗是慢慢发展的,那些新年音乐会、倒计时之类的活动,如果大家都过当然也可以算(民俗)。但问题在于所谓阳历新年倒计时之类,只有部分年轻人过,这只能算一种时尚。而且在元旦这天并无其他活动,缺乏文化象征意义。”
“总的来说,现在的元旦和春节,成为现代和传统互相补充、配合的过节方式。”陈连山称:“元旦在社交方面的功能多一些,我们传统的春节则比较偏重家庭,包含大量文化性活动,比如阖家团聚、走亲访友等。”
按照法定放假安排,今年元旦并无调休,仅1月1日当天放假一天。陈连山表示,这样的安排很符合实际情况。“这一天没有什么民俗活动的需要。说到元旦放假,从孙中山时代便已开始,但因其文化内涵的缺乏,大概再过一百年也无法形成节日。”陈连山调侃道。
日本视元旦如中国春节元旦在西方并非节日
在12月31日那一天,各国人民以不同的方式迎接新年。在日本,他们把12月31日称为“大晦日”,亦即中国的“大年三十”、“除夕”。他们保持着许多传统习俗,主要包括忘年会、供奉镜饼等;此外,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元旦正日,小辈需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陈连山告诉记者,日本以前使用的历法和所过的节日与中国类似。后来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为了学习西方,开始修改历法,放弃阴历,将节日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挪至现行历法。因此,日本现在过元旦相当于中国人过春节。由于传统节日和节气有很大关系,他们一般会把原来农历节日的日期挪后一个月。
陈连山还说,元旦在西方也并非节日。西方主要节日均具宗教性质,因此万圣节、圣诞节等比较受重视。西方现在实行的历法实用性较强,偏重社会性质,便于安排日常生活,与节日文化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