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厂商实力排行榜:谷歌领跑 苹果倒数第二
2017-06-16 20:25:00 来源:腾讯科技

【AI世代编者按】美国科技网站《The Information》近日对全球17家从事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研究的厂商实力进行了评估。基于技术、工程和商业模式三项标准,谷歌(微博)旗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目前处于领先地位,打车应用Uber和汽车厂商Uber紧随其后,而百度、苹果和滴滴出行分别排名第七、十六和十七位。

如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复杂。但自动驾驶汽车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将其整合到城市交通中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日。即便如此,一些企业已经按耐不住寂寞,争相进入该市场。但是,过去一年的事实表明,该市场的竞争其实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紧张。

近日,美国科技网站《The Information》对该市场进行了调查,包括17个主要的自动驾驶项目,以评估哪家企业有望率先在城市大规模部署其全自动驾驶汽车。《The Information》对传统汽车厂商、从事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硅谷科技公司和初创公司的高管进行了调查,评出了该市场的领先者和落后者。

小结:

当前,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接近于大规模部署全自动驾驶汽车。以Waymo和Uber为代表的硅谷科技公司目前处于领先地位,将宝马和奥迪等传统汽车厂商远远抛在身后。当然,要将自动驾驶汽车整合到城市交通网络中,还需要软件开发人员和汽车制造商的紧密合作。

究竟谁能成为第一家大规模部署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业界普遍认为,这是硅谷科技公司和传统汽车厂商之间的一场恶战。但事实是: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双方的通力合作。Waymo和Uber等虽处于领先优势,但要真正实现全自动驾驶汽车,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传统汽车厂商虽然也纷纷进入该市场,但仍有一些关键技术尚未掌握,或者处于落后地位。

当前的大部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都没有做好商用准备,更不用说大规模推出了。正如《The Information》专栏作家萨姆·莱希恩(Sam Lessin)所说,在真正商用之前,自动驾驶汽车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雷达系统的初创科技公司Luminar Technologies CEO奥斯丁·鲁塞尔(Austin Russell)称:“在何时推出自动驾驶汽车问题上,许多企业都没有自己的路线图。他们还要依赖于其他系统的出现,因此只能等待时机。”

《The Information》对自动驾驶汽车企业的排名基于以下三方面标准(权重等同):

1) 技术(Technology)。即企业自动驾驶系统(在具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的城市道路上)的先进性。其中可能包括公共演示和性能数据。

2) 工程(Engineering)。即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内部技术人才,这些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机器人、传感器整合和地图等。

3) 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即企业如何将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推向市场。

对于上述三项标准,每项最低评分为“0”,最高评分为“5”,“5”为最高分数。该排名旨在对比各家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例如,Waymo在“技术”一项的得分为“5”分,意味着Waymo的技术处于领先优势,但并未意味着它已经做好商用准备了。

另外,该排名只是目前的状况。一家企业在某项标准上的得分高于另一家企业,并不意味着将来一直如此。

谷歌福特谈判破裂

制造汽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哪家软件公司能在没有汽车厂商的帮助下,独立制造汽车。如果软件公司想在该市场领跑,必须要向汽车厂商支付费用,来制造汽车。

谷歌旗下自动驾驶汽车部门Waymo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8个月前,Waymo与福特的合作谈判破裂。知情人士称,原因是福特需要提高产能,但Waymo又不愿出资。

与福特谈判破裂后,谷歌后来与菲亚特-勒莱斯勒(Fiat Chrysler)达成了小规模合作协议,只涉及数百辆(目前约为600辆)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菲亚特-勒莱斯勒投资工厂以提高产能。但对于谷歌而言,要大规模推出自动驾驶汽车,这显然还不够。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以留有退路。一些汽车厂商在开发自家解决方案的同时,还为软件公司提供汽车,如克莱斯勒为Waymo提供汽车。Uber正在开发自家解决方案,但同时也计划允许汽车厂商的自动驾驶汽车加入到Uber的共享网络中。这意味着如果自家解决方案失败,Uber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仍将占有一席之地。在过去的数月,虽然Uber遭遇一些挫折,以及人才流失,但在我们的此次排名中,Uber出乎意料地排名第二位。这还要得益于其固有的商业模式优势,以及核心人才犹在。

真正的自动驾驶

要把司机请出驾驶室,让汽车自主上路,需要哪些必要的门槛呢?到目前为止,就连测试里程最多的Waymo公司高管也无法回答该问题。当前,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后会遇到哪些不确定情况,及其出现频率。至于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需求,业内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争议,如地图,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哪种类型的模拟软件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做决策,以及究竟需要配备多少传感器等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公司并没有追求相同的目标。一些汽车厂商并未规定,其自动驾驶系统商用后有哪些限制。即使在短期内,他们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到目前为止,自动驾驶软件初创公司NuTonomy(在我们的榜单上排名第6)在业内获得较大关注,其限定的车速为35英里/小时,甚至更低。

特斯拉希望将自动驾驶汽车从高速公路上拓展到更复杂的城市道路上,这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解决方案。Waymo希望在天气条件良好的凤凰城推出自动驾驶汽车服务,那里很少出现恶劣天气,且路况相对简单。而德尔福(Delphi,上榜的唯一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希望向其传统客户(汽车厂商)销售通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计划。

最后还有一个外包问题。那些严重依赖于Mobileye等软件提供商的汽车厂商,在此次排名中比较靠后。例如,宝马和奥迪。这是因为Mobileye的业务就是尽可能地将其技术销售给更多的客户,没有任何单一客户会获得优势。对于汽车厂商而言,严重依赖于Mobileye的劣势是:Mobileye可能保留其汽车摄像头所收集的重要数据。

快速发展的技术

在这场自动驾驶汽车大战中,传统汽车厂商受到的风险最大。受汽车共享网络(如打车服务)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影响,这些厂商的汽车销量将毫无疑问地出现下滑。汽车厂商的规模越大,遭遇的风险也就越大。即使传统汽车厂商开发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运营一项打车服务,直接面向消费者也不是他们的强项。

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此次所追踪的汽车厂商中,几乎所有厂商都入股、收购或建立自己的汽车共享或共乘服务。例如,通用汽车推出了汽车共享服务Maven,宝马推出了DriveNow,戴姆勒推出了Car2Go,福特收购Chariot,通用汽车入股Lyft,大众汽车入股Gett。

一些知名汽车品牌,如本田、标致和现代等,此次并未上榜,主要因为它们并未真正开始研发全自动驾驶汽车(该排行榜并未评估半自动驾驶技术)。此外,Aurora Innovation、Nuro、Optimus Ride和Drive.ai等初创企业,因为缺乏大规模的商业化路线,也未跻身该榜单。将来,它们可能成为优质的被收购目标。

此外,该领域另一家呼声较高的参与者Nvidia曾承诺帮助汽车厂商开发全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AI)汽车,并于2020年上路。但由于没有得到我们此次所采访的汽车行业高管的充分关注,Nvidia此次也并未上榜。

以下为全球自动驾驶汽车企业的当前排名:

1. Waymo

技术:5

工程:4.5

商业模式:3.5

分数:13/15

在自动驾驶汽车行业,几乎所有人都将Waymo视为头号劲敌。在竞争对手的自动驾驶软件计划曝出种种漏洞后,Waymo的优势就被凸显出来。此外,竞争对手也被Waymo的硬件优势折服:它开发出了自己的雷达传感器,通过激光来检测图像,优于其他品牌的雷达系统。

Waymo虽然也流失了一些人才,但核心人才犹在,包括Pierre-Yves Droz(雷达)、Nathaniel Fairfield(动作规划)、Andrew Chatham(软件基础架构、地图)和Mike Montemerlo(软件工程师)等。

Waymo表示,公司正在凤凰城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共乘服务,虽然尚未公布大规模商用的时间表,以及具体的服务范围。此外,Waymo很早就开始与Lyft谈判,希望在该领域展开合作,但目前还没有达成协议。毕竟,Lyft希望与该领域的每个厂商展开合作,因为该公司缺乏足够的资源推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当然,如果有需要,Waymo完全有能力独自推出自动驾驶汽车共享服务。

当前Waymo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能否与一家汽车厂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如果不是菲亚特,那很可能是本田汽车,后者曾公开表示有意与Waymo展开合作。当自家的自动驾驶系统成熟后,Waymo很可能考虑向其他汽车厂商授权。针对该问题,Waymo高层已经讨论过。

2. Uber

技术:3

工程:4

商业模式:5

分数:12/15

Uber自动驾驶业务前负责人安东尼·莱万多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以及Uber 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曾反复告诫员工,自动驾驶汽车业务是一项“赢家通吃”的业务。他们担心,如果Waymo领先太多,可能蚕食Uber的业务。去年,莱万多斯基曾私下向至少一名同事表示,Uber的技术较Waymo落后五年,但Uber也有机会迎头赶上。另外,已泄漏的Uber测试数据也显示,其自动驾驶技术相对初级。

与Waymo相比,Uber在商业模式上拥有优势。首先,Uber已拥有自己的交通服务,只是计划在成熟时,将自动驾驶汽车加入到自己的网络中。而Waymo则必须与外部伙伴(如Lyft)合作,才能实现同样的目标。

其次,Uber以运营见长,它知道如何在全球各个城市运营业务。这种经验将来可以用来管理自动驾驶汽车车队。另外,知情人士称,Uber还与沃尔沃达成合作协议,打造数千辆自动驾驶汽车,而不是像Waymo-克莱斯勒那样只有数百辆。

人才方面,与Waymo一样,Uber近期也流失了一些人才,但仍人才济济。例如,负责系统工程的David Stager,负责软件架构的Dan Tascione,负责机器学习的Jeff Schneider,以及负责感知的Andrew Gray。

3. 戴姆勒(Daimler)

技术:3

工程:3.5

商业模式:3.5

分数:10/15

在主要的德国汽车品牌中,戴姆勒在开发半自动驾驶汽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虽然公司目前还没有公布有关全自动驾驶汽车方面的详细计划,但显然这部分技术将来大有用武之地。

今年1月,戴姆勒宣布与芯片厂商英伟达(Nvidia)合作,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汽车”。但双方将使用英伟达饱受争议的“端到端深度学习”方法,与戴姆勒自家解决方案并不兼容。因此,至少目前我们可以忽略戴姆勒-英伟达交易。戴姆勒此举也只是为了以更好的价格从英伟达购买芯片,用于当前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与上榜的其他汽车厂商相比,戴姆勒的汽车销量相对较少,因为其产品主要面向富裕人群。但将来,戴姆勒可能通过传统的零售商渠道,售出相当数量的自动驾驶汽车。

戴姆勒并未公布何时推出全球自动驾驶汽车,但将来很可能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当前,戴姆勒已通过汽车共享子公司Car2Go,在北美、欧洲和中国的30座城市运营着一支拥有上千辆汽车的车队。

3. 德尔福(Delphi)

技术:3

工程:3

商业模式:4

分数:10/15

与戴姆勒一样,德尔福在该市场的表现也可能被评估过高。但是,德尔福是自动驾驶汽车厂商最看好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样,主要得益于其2015年收购的Ottomatika。Ottomatika从卡内基梅隆大学分拆出来,拥有一支研究自动驾驶系统的工程师团队,以及相关软件。在CTO Glen De Vos的领导下,该研发团队目前仍在德尔福。

此次,德尔福之所以上榜,还要受益于其与同不同的商业模式。德尔福正在研发的产品,将来可以销售给多个没有自家解决方案的汽车厂商。

在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方面,德尔福的速度要快于大部分厂商。公司上周曾宣布,将与法国政府旗下公交服务公司Transdev Group合作,在诺曼底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将来,双方还计划在新加坡和美国进行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德尔福希望能在2019年将自家的自动驾驶系统出售给汽车厂商。理论上讲,2021年即可面向终端用户出售。

5. 特斯拉(Tesla)

技术:3.5

工程:3

商业模式:3

分数:9.5/15

大部分人认为,激光雷达(lidar)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品。但如果你认为特斯拉最终将赢得这场竞争,那就是和支持激光雷达的人们唱反调。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认为,传感器是多余的,且耗费成本。而摄像头和普通雷达足以解决自动驾驶问题。

也许将来激光雷达的成本会下降,但至少目前,即使领先的激光雷达供应商Velodyne的产品也没有成熟到应用到商业车辆中,即达到“汽车级别”,因此导致订单大量积压。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解决方案是要确保自动驾驶汽车足够廉价,无论是对于个人买家,还是汽车共享服务(特斯拉提供)用户。此外,特斯拉还拥有制造和销售汽车的优势。

人才方面,特斯拉在过去的一年也遭遇了人才流失,自动驾驶汽车部门的几名核心人员跳槽至英伟达、奥迪、Uber和Aurora。

但是,如果说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是看谁能收集到足够多的驾驶数据来训练算法,从而做出适当的决定,那么特斯拉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沉睡的巨人”。特斯拉的汽车配有摄像头,接入互联网,因此特斯拉能够收集到大量使用数据。

之前,特斯拉一直使用Mobileye的技术来识别物体。去年,两家公司分道扬镳。知情人士称,特斯拉自家技术已经接近达到Mobileye的技术水平。而特斯拉CEO马斯克也称,两年后用户进入特斯拉汽车后就可以闭上眼睛休息,达到目的地后再醒来即可。当然,这也可能只是一个宣传噱头罢了。

6. nuTonomy

技术:3

工程:3

商业模式:3

分数:9/15

nuTonomy是目前该市场最高调的独立初创公司,拥有100多名员工。当前,nuTonomy在新加坡和波士顿测试十几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里程达到数千公里。nuTonomy表示,计划于明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公司CEO卡尔·艾格尼玛(Iagnemma)称,其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处理许多复杂情况,包括对面来车、闭塞的交叉口、靠近行人驾驶、复杂停车区、建筑区,以及雨中行驶等。

目前,标致已在少量汽车中整合了nuTonomy的软件系统。如果测试结果良好,相信合作范围会进一步扩大。

nuTonomy开发出了所谓的“车队管理软件”,并计划在当前的共乘网络(如Grab和Lyft)上部署其自动驾驶汽车。nuTonomy已融资2000万美元,有知情人士称,公司正在筹划新一轮融资。

7. 百度(Baidu)

技术:2

工程:3

商业模式:3.5

分数:8.5/15

百度被誉为“中国的谷歌,此次排名第七似乎也有些被评估过高。近期,百度自动驾驶汽车业务负责人王劲黯然离职。在此之前,深度学习专家、负责百度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吴恩达也已经离职。

百度计划于7月开放其自动驾驶软件的部分源代码。这样,其他开发者就可以利用这些代码,并进行改善。这可能意味着,百度的自动驾驶软件目前还不是特别完善。另外,百度核心业务也遭遇挑战,这可能意味着百度也没有太大的精力将更多资源投入到汽车项目上。

不管怎样,百度目前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真正的自动驾驶项目开发者之一,与许多中国汽车厂商建立起合作关系。因此,如果要推出自己的自动驾驶汽车,百度无疑具有优势。国外厂商要想立足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王劲离职后所创建的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也值得关注。

8. 通用汽车/Cruise

技术:2.5

工程:2.5

商业模式:3

分数:8/15

2016年初,通用汽车以5.81亿美元收购了Cruise。当时,这笔交易被通用汽车视为进入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最佳方式,同时公司还获得了所需要的软件人才。但如今看来,通用汽车的这次赌注可能有些过早。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内,由一些更优秀人才创建的新公司似乎要比Cruise具优势。

不管怎样,Cruise目前要领先于其底特律(世界闻名的汽车城)竞争对手。其自动驾驶汽车已在旧金山复杂的城市街道上行使了10000多英里。但是,这些汽车的表现似乎并未达到Cruise的预期,尤其是在犯错误的频率上。虽然如此,通用汽车高层仍对Cruise CEO凯勒· 沃格特(Kyle Vogt)充满难信心。近期,沃格特的职责还得到进一步扩宽。

通用汽车已经表示,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小规模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对于通用汽车股东而言,他们可能不愿意再进一笔大规模并购交易,但他们也可能别无他选。

8. 日产-雷诺(Nissan-Renault)

技术:2.5

工程:2.5

商业模式:3

分数:8/15

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是一位很乐观的CEO,这使得日产汽车成为最早一批给出自动驾驶汽车确切上市日期(2020年)的汽车厂商之一。

当前,日产汽车在加州、日本和英国测试其自动驾驶汽车原型,行驶里程达到数千英里。与其他汽车厂商相比,日产在这方面要拥有更多的经验。

10. 丰田汽车(Toyota)

技术:1.5

工程:3

商业模式:3

分数:7.5/15

最初,丰田汽车高管并不十分重视自动驾驶技术。直至2016年初,丰田汽车才在美国成立了丰田汽车研究院,计划每年投入2亿美元研发自动驾驶汽车。

今年1月,该研究院负责人吉尔·普拉特(Gill Pratt)给全自动驾驶汽车泼了一盆凉水,称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与行业所畅想的相去甚远。

另据业内人士称,在混合动力车方面,丰田汽车并未承诺太多,但交付的车辆却不少。如今,普拉特称,丰田汽车正专注于拓展一些特定技术,如自动紧急刹车,以作为司机的“实时守护者”。

10. 福特汽车(Ford/Argo)

技术:2

工程:2.5

商业模式:3

分数:7.5/15

基于福特汽车去年对其自动驾驶汽车团队和计划的高调评论,福特汽车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案。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迫使福特汽车今年2月收购了研究自动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rgo AI。

当前,Argo AI正在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司机系统,即自动驾驶软件,以实现福特2021年推出一款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的承诺。Argo AI的加盟提升了福特汽车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12. 宝马汽车(BMW)

技术:1.5

工程:2.5

商业模式:3

分数:7/15

合作可能对宝马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表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宝马在该市场所达成的大部分合作协议都引发了质疑。

宝马一直在表示,希望创建一个企业联盟,共同开发自动驾驶平台。公司还称,欢迎任何企业加入到该联盟,但并未说明他们将如何协同工作。

当前,宝马的主要合作伙伴是Mobileye,这意味着在外包一项核心技术上,宝马还是很诚实的。在今年的CES展会上,宝马能向记者展示的最佳技术就是其在高速公路上的巡航控制

13. 大众/奥迪(VW/Audi)

技术:1.5

工程:2

商业模式:3

分数:6.5/15

奥迪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并未得到业界的认可,通过其网站即可发现其中的缘由:在公司网站上,奥迪把今年1月与英伟达(Nvidia)达成的合作协议(利用人工智能打造全自动驾驶汽车)视为其2017年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主要成就。但在业内,很少人相信英伟达能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软件。

此外,奥迪还严重依赖于Mobileye提供自动驾驶汽车软件栈的核心部分。直至今年3月,奥迪才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自动驾驶汽车业务。 该部门首席技术官(CTO)来自特斯拉。

14. 沃尔沃/Autoliv (Volvo/Autoliv)

技术:1.5

工程:1.5

商业模式:3

分数:6/15

今年4月,沃尔沃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Autoliv组建合资公司,开发自动驾驶汽车。这意味着,到目前为止沃尔沃在该市场还没有太多表现。这也可能是沃尔沃向Uber提供上千辆汽车来支持Uber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原因。

15. 菲亚特克莱斯勒(Fiat Chrysler)

技术:1.5

工程:2

商业模式:2

分数:5.5/15

到目前为止,菲亚特克莱斯勒在该市场的表现还限于向Waymo提供小型电动货车,这也是该公司排名比较靠后的原因。但如今,菲亚特已开始在密歇根州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原型,并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

但有一件事情很明确:菲亚特预计将通过其他供应商购买自动驾驶汽车硬件和软件,公司自身将主要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服务体验。换言之,如果自动驾驶汽车软件没有商用,菲亚特也没有太多选择。此外,公司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发展面向消费者的自动驾驶汽车服务。

15. 苹果公司(Apple)

技术:1.5

工程:3

商业模式:1

分数:5.5/15

在该市场,苹果远远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关于其汽车项目“Project Titan”,人们已经谈论了两年时间。苹果为该项目招募了上百名员工,去年进行了裁员。除此之外,人们对该项目知之甚少。今年,苹果获得许可在加州公路上测试其软件系统。

近日,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首次证实,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库克说:“我们正专注于研发自动驾驶系统。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核心技术,我们把它看作是孕育所有人工智能(AI)项目的摇篮,也是我们正在从事的最困难的AI项目之一。”

17. 滴滴出行(Didi Chuxing)

技术:0

工程:0.5

商业模式:4.5

分数:5/15

滴滴出行被称为“中国的Uber”,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相对而言是个新手。当前,该公司也在积极招募人才,包括前Uber自动驾驶项目工程师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以及来自Waymo的目标检测工程师。

在测试、部署和管理车辆方面,滴滴出行和Uber一样具有优势。在资金方面,当前的打车业务将为滴滴出行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编译/谭燃)

推荐:人工智能汹涌而来,未来已变!关注“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关注未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