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AlphaGo难免想起“深蓝”?可IBM当年前赢得并不光彩
2017-05-29 08:44:00 来源:腾讯科技

【AI世代编者按】在关注“柯洁对战AlphaGo”时,很多人或许都会想到20年前的“卡斯帕罗夫对战深蓝”,当时的那场世纪之战似乎比现在更加轰动,外媒撰文称,实际上深蓝之所以能够战胜卡斯帕罗夫,并非全凭技术,而是掺入了一些狡诈的伎俩。

以下为AI世代(微信号ID:tencentai)编译整理的原文内容:

事发的房间布置得像个假书房——似乎像是亲朋好友下棋娱乐的地方。但在里面下棋的一个是专业棋手,另一个则是IBM的计算机科学家穆雷-坎贝尔(Murray Campbell),他的工作是按照电脑的指令挪动旗子,而那台电脑下棋时使用的程序则是他参与开发的。

他从容地坐在棋盘前面,还露出几分期待,就像不知道公交车会在哪里停下来的乘客一样。而棋盘对则坐着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他聚精会神地盯着棋盘,简直要燃起火苗。

他的的双眼不停地打量着棋盘,似乎想要找到那个可能背叛自己的棋子。他的脚踝不停晃动,显然背负着沉重的压力。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对手不仅毫无压力,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压力——这是因为对方其实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在这栋摩天大楼35层的某个地方,它正毫无杂念地计算着每一步棋。

我当时有幸至少在现场观察了一段时间。那是1997年2月,我当时为《新闻周刊》 报道“卡斯帕罗夫对战深蓝”这场世纪大战——最终的结果已经众所周知,IBM击败了这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我当时也在努力争取自己的“胜利”:虽然编辑认为,“我们永远不会在封面文章里报道国际象棋”,但我还是在为之努力。我反驳说,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国际象棋比赛,而是一场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世纪大战。那篇文章最终如愿以偿地登上封面。

我给封面文章起了个标题:《大脑背水一战》(The Brain’s Last Stand)。幸运的是,那个星期没有名人去世,这也算帮了我一个忙。而卡斯帕罗夫那锐利的目光和自信的神态也得以摆上美国各地的书报亭——当时的人们还会停在书报亭前面看看每周都有哪些内容登上各大报刊的封面。而《大脑背水一战》的标题至今都被人们津津乐道。就连卡斯帕罗夫本人也在上月的TED演讲中两度提到这个标题。

那种挑衅式的标题出自我的手笔。尽管国际象棋并非电脑几个世纪来应对的最困难的挑战,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类智能。无论人工智能未来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卡斯帕罗夫对战深蓝都将成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但当初在Equitable Centers举行的那场6局制国际象棋比赛之所以如此重要,并不仅仅源自于此。20年后的今天,卡斯帕罗夫究竟是如何被击败的,显然也引发了人们同样的关注。

虽然暴力计算和聪明的算法的确在当时的比赛中占据了优势,但这位国际象棋大师其实是被针对他本人精心设计的心理攻势击溃的。换句话说,IBM不仅利用了计算机本身的优势,还使用了人类特有的狡猾。

在最后一局对弈中,双方开局打平,但卡斯帕罗夫却表现得有些反常。“我知道自己没有精力进行复杂的对抗了。”他在自己最近出版的《深度思维》(Deep Thinking)一书中解释了他为何在那盘棋刚开始不久就采用了冒险的走法,并最终葬送了他的胜算。因为与之对弈的那台机器进入了他的脑海。

这显然只是个比喻,但背后却大有深意。

棋局转折

大约在那场比赛开始前9个星期,我得以跟卡斯帕罗夫和IBM深蓝团队负责人谭崇仁共进午餐。他们俩都表现得很热情,偶尔也透露出一些火药味。20年后的今天再来回顾当时的文字记录,我突然想到了几件事情。

其一,他们都满怀自信。谭崇仁之前曾经对一位记者说,IBM“已经不再做科学实验了”。但他当时却改口说,“这是实验的一部分,目的是看看电脑能走多远,我们会尽全力赢得比赛。”听到IBM可能获胜的说法时,卡斯帕罗夫显得有点恼火。“我觉得现在就假设我会输不太合适。”他说,“我这辈子还没输过呢。”

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们当时一起探讨了比赛中的心理因素。“我希望能尽可能压制这个因素。”卡斯帕罗夫说。

但如今看来,这些因素对比赛结果产生的影响似乎比深蓝本身的技术成就更大。事实上,谭崇仁所谓的“尽全力赢得比赛”也包括了对人类对手发动心理战。

其中一项工具便是出其不意。具体到那场比赛,由于IBM没有提供深蓝练习赛的日志记录,所以卡斯帕罗夫感到有些不安。这令他陷入被动,因为在跟人类比赛时,他向来都会根据对手的弱点和风格制定比赛策略。

而在跟深蓝比赛时,他却只能研究帮助IBM编程的那些国际象棋选手——但深蓝聘请的唯一一位国际象棋大师是美国人乔-本杰明(Joel Benjamin),由于他并非顶尖选手,所以对卡斯帕罗夫来说根本不值得研究。

卡斯帕罗夫当时对我说,比起研究本杰明的棋路,“我生活中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他的确怀疑,IBM其实还与经验更丰富的国际象棋大师展开了秘密合作。我直接向谭崇仁求证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没有,只有本杰明。”

但在比赛中,IBM却披露著名国际象棋大师米格尔-伊列斯卡斯(Miguel Illescas)也在他们团队之中,另外还有两位大师级选手担任顾问。(卡斯帕罗夫在他的书中写到,他只知道伊列斯卡斯跟深蓝进行过训练赛。)卡斯帕罗夫无法准备,因而有些心神不宁。

IBM的伎俩远不止于此。卡斯帕罗夫在自己的书中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在比赛时,人类棋手有时候会根据时机下棋。例如,你或许早已胸有成竹,而如果一切都按照预想进展,他们并不会立刻出招,而是会等待一段时间,假装自己并不确定。

IBM也在程序中融入了这种方式。伊列斯卡斯2009年接受一份国际象棋刊物采访时透露,有的时候,当深蓝很快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时,它反而会在出招前停顿几分钟。当电脑这样停顿时,通常表明机器遇到困难,甚至系统已经崩溃。

而当卡斯帕罗夫下了一个妙招后,电脑却会立刻回应,让卡斯帕罗夫误以为电脑落入了自己的圈套。“如果机器变得无法预测,肯定会对棋手产生心理影响,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目的。”伊列斯卡斯说。

比赛的转折点出现在第二局。卡斯帕罗夫第一局获胜,感觉很好。但在第二局中,双方却打得不可开交。在第36步棋时,电脑的做法让卡斯帕罗夫不寒而栗。在当时的情况下,几乎所有顶尖国际象棋程序都会攻击卡斯帕罗夫暴露在外的皇后,但深蓝却走出了一步更为狡猾的棋,最终的效果也更好。这令卡斯帕罗夫对电脑另眼相看。

对卡斯帕罗夫和所有旁观者来说,深蓝突然不再像电脑一样下棋(它顶住诱惑,没有攻击皇后),反而采取了只有最聪明的人类大师级选手才有可能使用的策略。通过在卡斯帕罗夫面前深藏不漏,IBM成功让人类低估了它的水平。

他在几天后描述道:“突然之间,深蓝一度变得像神一样高明。”就是从那一刻起,卡斯帕罗夫开始怀疑他究竟在跟什么——或者跟谁——对弈。在他所谓的“致命抑郁”中,他虽然坚持比赛,但最终还是落败。

心理阴影

第二局过后,卡斯帕罗夫不仅为自己的失败感到焦虑,还一度怀疑电脑怎么能下出这么不符合电脑风格的棋。“这让我开始质疑一切。”他在书中写到。于是,他十分想要通过系统日志来判断电脑这么做的原因——同时也希望此证明的确没有人工干预的成分。

事实上,他在第5局开始前就曾表示,除非IBM出示系统日志,否则他将拒绝比赛——至少也应该将日志提供给中立方来确定一切合规。IBM把一小段日志提供给第三方,但从未分享完整文件。

第二局过后,卡斯帕罗夫风格大变。接下来的3局打平,但除了因为深信对手使诈导致心理压力骤增外,他的身体也感觉异常疲劳。尽管双方在最后一局之前打平,但卡斯帕罗夫却心生恐惧。在第五局结束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提到伊列斯卡斯说他现在已经惧怕深蓝,卡斯帕罗夫回应道:“我不怕承认我害怕!”这跟赛前那个自信满满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判若两人。

事实上,第六局上演了大溃败。从记者席看去,卡斯帕罗夫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在状态。他后来也承认自己“完全不在下棋的状态。”第7步本应该是常规的开局下法,但他却犯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错误,就连观众席上都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叹息。这简直就像故意输棋。他断断续续地走了几步后,便满怀厌恶地认输。在一片混乱的赛后发布会上,卡斯帕罗夫的情绪有些混乱,时而愤怒,时而沮丧。

世界冠军竟然输给了电脑!

赛后,我努力争取到一对一采访卡斯帕罗夫的机会。我们在他和他的团队入驻的Plaza酒店的宴会厅见面。里面空荡荡的,只有几张常见的餐椅。我们俩面对面坐着——就像对弈一样,只是中间没有棋盘相隔。

卡斯帕罗夫刚一开始就重申了他在发布会上提出的要求:他希望IBM同意重赛,而且要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当然,他也对没有看到深蓝的完整日志而满腹牢骚。“我没有任何信息可以查阅。”他埋怨道,“我对那些片段信息没兴趣!我想看完整记录!这是他们的义务!”

但即便到那时,他也很清楚自己为何失败。“我一直都没有走出第二局的阴影。”他对我说,“那一刻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他随后总结道:“这是一个人在跟全世界最大的公司之一战斗。”

事实上,IBM股价在赛后大幅上涨。该公司从未同意卡斯帕罗夫的重赛要求。

旧事重提

如今,卡斯帕罗夫已经不再参与国际象棋的角逐。他成了政治激进分子,对手比当年的IBM更加强大,他就是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他的新书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他现在总是说,国际象棋的未来取决于人类与机器之间的配合。在最近的一次TED演讲中,他也不再提及对当年对战深蓝的不满。

不过,他在书中还是忍不住旧事重提——他谈到了系统日志,谈到了那些花招、误导和那几位帮助IBM的国际象棋大师。他的确表示,自己已经不再认为IBM是通过作弊赢得了胜利,但他还是根据伊列斯卡斯的那次采访提到了一个细节:IBM或许在最后一局的前一晚对程序作了改动,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让他最终落败。

他还模糊地暗示说,IBM在他的私人场所安插了会说俄语的保安,这或许也可以解释最后时刻的改动。这虽然算不上作弊,但仍不光彩。

我认为,这些怀疑都事出有因,即便那些更像是妄想的猜测也不例外。令人吃惊的是,在深蓝的比赛举行时,人工智能正身处“寒冬”。如今,它正在飞速发展。我们每天都能听到机器学习的伟大成就。但在2017年,我们看待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我们眼中,它已然变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去年的比赛,DeepMind的AlphaGo在一场5局比赛中击败了18次问鼎世界冠军的围棋选手。与国际象棋相比,电脑下围棋时面临的挑战更大。但AlphaGo并没有使用IBM当年的那些伎俩。比赛结束时,李世石也向自己的对手表达了敬意,同时对计算机科学取得的进步感到敬畏。

虽然那场比赛理应受到广泛关注,但它的传奇程度仍然无法与当年的深蓝之战相提并论。如今早已时过境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金钱和机器学习技术,就没有机器无法克服的认知障碍。

当年报道卡斯帕罗夫对战深蓝的比赛时,我以为关键的戏剧冲突源自人类与计算机之间的对抗。但实际上,故事的本质仍然是人:在野蛮资本家的推动下,人类与人工智能联手摧毁了全世界最伟大棋手的自信和尊严。这也让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真正应该引人担忧的不是“天网”,而是制造、部署和使用这些系统的人类。

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仍然支持科学家的看法,我也相信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归根到底,把计算的力量用在认知上是人类的一项伟大事业。但我是否可以给这段宣言加一句附录?

千万别忘了查看系统日志。(编译/长歌)

推荐:人工智能汹涌而来,未来已变!关注“AI世代”微信号(tencentAI),关注未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