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州费尔本天文台( Fairborn Observatory )证实,截止5月20日,一些望远镜观察者发现塔比星的光度在短短几天内已突然变暗3%。上一次变暗还要追溯到2015年,当时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天鹅座中的一颗恒星正在“闪烁”,亮度发生剧烈波动。
此外,还有一些业余的天文台在观察和记录塔比星的光谱。据费尔本天文台证实,此次塔比星光度变暗还在持续且形状复杂。
由于此变化周期很短,更进一步的光谱学研究和光度测定需要立刻进行。因此,科学家已呼吁全世界的望远镜尽快把镜头转向塔比星,希望用更多的数据来揭示塔比星光变背后的秘密。
与此同时,寻找地外文明计划而启动的霍金突破聆听(Breakthrough Listen )和近红外光学寻找地外文明(Near-InfraRed Optical SETI)两个项目仍然继续监测着塔比星。
塔比星(KIC 8462852)位于1480光年外的天鹅座,此前,科学家们已数次观察到它的亮度大幅度衰减,最高时达到22%。
这颗恒星的最初发现者耶鲁大学天文学家Tabetha Boyajian表示,塔比星的亮度下降了2%。并且看起来这只是个开始,亮度可能还会继续下降。至于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们困惑不已。
科学家们寻找地外行星多通过行星凌日的办法,即地外行星运行到其母恒星和我们地球之间时,会遮挡恒星的部分光线,从而使恒星光度衰减,我们就可以通过光度衰减的变化值来测定恒星的直径、质量、公转周期等数据。通常这种光度变化范围都非常小,假如有外星文明在遥远的地方观察我们的太阳,即使像木星这样巨大的行星,也仅仅会造成1%的光变。
但塔比星的光变达到了22%,已不可能用行星来解释了,因为这意味着行星的直径已达到恒星的一半,这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在排除了星际尘埃、彗星等解释后,天文学家曾假设,影响塔比星光度的物体很有可能是诸如戴森球结构等外星文明所创造的巨型结构的一部分。戴森球是著名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宇宙中的II类文明可以利用整个恒星的能量,围着恒星建造一圈巨大的球形结构来充分获取恒星的能源,这种巨大的结构将会辐射出红外线,并引起大幅度的光强衰减,从而被我们发现。
但在Steinn Sigur sson教授看来,人为的巨型结构造成塔比星变暗是一个可以被证伪的假说,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比起其他的解释原因,外星文明造成塔比星变暗的可能性很低。
此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也认为,地外文明不大可能造成塔比星变暗。就目前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而言,证据还远不够充分,奥卡姆剃刀原理(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也不支持外星文明造成塔比星变暗这一说法。
尽管目前的没有充分的理由来解释其变暗这一现象,但塔比星依然是寻找地外文明的主要研究目标。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