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局内人】
由腾讯创业推出
根据企鹅问答精彩内容整理而成的创新产品
只关注创投圈最热门话题
第七期【创业局内人】,我们想和你聊一聊最近火热的“知识付费”。
5月14日,是知乎live上线一周年的纪念日。
这一年来,知乎、在行、分答、喜马拉雅、得到等知识付费平台和产品相继推出。
与此同时,随着知识付费内容的爆发,用户为劣质内容,甚至是盗版内容买单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知识付费到底为用户带来了多少价值?对于知识付费产品来说,“劣币驱逐良币”和抄袭剽窃两大问题,该如何有效解决?
今年4月以来,几款头部产品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出现了显著下降,许多人都越发明显地感觉:这一波知识付费正在经历瓶颈期。
而真实情况究竟怎样?知识付费未来的方向又是什么?
本期创业局内人,我们邀请到了创始伙伴资本合伙人周炜、一块听听运营总监唐颖娴、千聊CEO朱峻修,以及自媒体观察家。在他们眼中,目前的知识付费到底走到哪一步了?
首先来看看嘉宾们的精彩答案:
长图内容是精简版,没有看够的话,
还有文字完整版,Enjoy:
朱峻修
千聊CEO
核心观点:知识服务的重点是服务,打开率下降反映出服务没有满足用户期待。
随着平台的快速成长和内容影响力的扩大,“抄袭和剽窃”这个问题确实在千聊平台也初现端倪,这个是我们作为一个平台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其实我们也在这个方向有布局,保护版权和原作者的利益是平台应尽的责任,也是知识服务领域和整个教育体系极其重要的事情,千聊目前与一些第三方机构已经在洽谈合作,我们会协助原创作者去做版权申请和维护,从而保障知识服务从业者的基本利益,让他们可以放心大胆的创作内容、做好服务,而不必担心自己辛勤劳动的智慧被低价窃取和贱卖!
知识付费产品打开率下降这个其实是一个作用与反作用的问题,知识服务的重点其实是服务,而不仅仅是知识,在这个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知识随处可见,但是真正能帮助用户的、产生真实行为改变的实用类知识依然很稀缺;打开率下降其实从反面体现了那些知识产品对用户不痛不痒,没有超出甚至是满足用户的期待,相比于对知识产品的“付费”的费用,其实用户的时间成本才是更高的“费用”,所以对于那先没有使用价值和解决用户痛点的知识,用户是不愿意花时间去继续消费的,只有那些真正帮助用户提升了能力、解决了问题的知识产品才会赢得用户的时间和打开率。
唐颖娴
一块听听运营总监
核心观点:知识网红,本质上是一种喜欢经济,用户是在为喜欢的人格花钱。
有人格加持的知识,则像是有良好品牌溢价的奢侈品,定价可以一高再高。
2016下半年知识付费大潮开始,出现了不少类似「付费鸿沟」的案例。得到、知乎、分答、喜马拉雅都上线了无数大咖专栏和讲座,但即使是大咖和王牌之间的对比,有李笑来在得到上超过2500万的最贵个人付费专栏,也有用户难以买账的冷落门庭。
因为喜欢你,所以会为你花钱,无论是你的电影、演唱会,还是书和唱片,为什么不能是你直接生产的内容?
那之前尚未积累读者和人格流量的知识分享者要怎么办?如果李笑来和罗永浩是V,走的VGC模式,那么还有一种模式就是PGC,也就是得到上大多数专栏的模式。
比如从PGC的角度来看《经济学原理》,如果能让保罗·克鲁格曼亲自授课,集齐所有看过他书的读者,内容、定价和操作方式就会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周炜
创世伙伴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
核心观点:并不认为知识付费处于瓶颈期,平台性公司不必在意一时得失。
从规律上来看,对于知识付费,我不觉得现在是瓶颈期,当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全都准备好了,这个时候内容变得很值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而且现在我们处于一个调整期,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他们有新的行为方式,再加上文化和内容的沉淀和爆发,场景开放、玩法爆增,我们现在处于非常好的内容爆发的阶段,内容的收费模式以及未来的成长现在也已经毋庸置疑了。
当年大家觉得做PC视频的赚不了钱,现在都很赚钱,这需要时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花一百多块元买一个爱奇艺的年费会员已经不是个事了。对于视频网站而言,现在挣钱也变得很容易,只要做到让视频不要先上卫视就行。
喜马拉雅发展两年多,我没有太多关心收入问题,因为我们认为首先要把用户抓在手上。对于平台性公司来说,一时的得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先把用户真正拉到手里。平台性的东西,一开始就很清楚,一定是赢家通吃,赢家通吃的东西不存在赚钱的问题。
黄有璨
三节课创始人
核心观点:觉得自己在知识付费上花的钱打了水漂,是因为受困于“知识焦虑”和“恐慌”。
这是一个“知识”和“干货”漫天飞的时代。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在知识付费上花的钱都打了水漂,那可能是因为他受困于“知识焦虑”和“恐慌”,满世界看了诸多干货,也听完了一堆大神大牛们的分享,结果还是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改变。
在我看来,学习行为,依据其学习深度和最终为“学习者”本人带来的价值导向,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叫做“给予启发”。即,我听到或看到的某个点在电光火石间突然给予了我某种启发,让我感觉“卧槽原来是这样啊”。
第二个层次,叫做“构建一套健全的知识理论体系、思考逻辑或工作方法”。即针对某个具体领域如产品经理、互联网运营、品牌营销,甚至是历史、物理学等等方面,有人给了你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思考脉络或工作方法,有了它之后,你将具备能力去解释相对领域内出现的诸多案例和现象。
最后一个层次,则叫做“提升具体能力”。即最终实实在在的对某项技能的提升负责。
企鹅智酷
腾讯旗下数据分析+新经济研究平台
核心观点:知识付费的新用户还在尝鲜期,对于老用户而言也可能是阶段性需求。
知识付费属于虚拟消费,而且知识具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周期,其价值较难量化。对消费者而言,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更多或更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特别是一些非标准化的经验,节省了消费者的求教时间等,尽管尚存在一些问题,但确实解决了一些痛点。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不同,知识付费的系统化更弱,但调动了碎片化的知识供给和需求,从这个角度而言,它优化了知识、经验和技能的传播效率,也是一种社会价值。
知识付费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产品体验和平台筛选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知识付费的新用户还在尝鲜期,对于不同平台的忠诚度可能较低;对于老用户而言知识付费也可能是阶段性需求。知识付费产品也可能存在冲动消费的问题。这些原因都可能会导致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的震荡。
未来知识付费可能会成为更加普遍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大流量平台部分收费化,如知乎Live和喜马拉雅FM等拥有优质内容供给者的平台;二是垂直细分领域会发展专业的付费产品/功能,比如雪球问答、丁香园的来问医生等。
腾讯创业
腾讯旗下创投领域垂直媒体
核心观点:解决“劣币驱逐良币”,就要把主动权归还用户。
主动权的改变,正是用户在为“知识”付费后感到上当受骗的原因。
在传统以打赏为主的内容交易机制中,付费主动权完全掌握在用户手上,用户可以自己对内容进行评判,从而付费。而“砖家”通过“概念升级”,把“内容付费”升级为“知识付费”,让主动支付,变为先付款后听课。
由于用户无法在付费前对内容进行评估,导致 在“学习”之后毫无收获,便产生了上当受骗的感觉。这才有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担心。
面对“劣币驱逐良币”,平台有两种解决方法:1、重新让用户掌握主动权; 2、平台加强监管。
在付费方面,让用户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学习后通过自我评判,进行主动付费。
而在平台监管上,通过平台监控来把控质量,首先让平台对专家的进行初步赛选,从来源上保证优质内容,减少劣质内容出现的机率。
承哲
公众号“首席发言者”创始人
核心观点:用户付费目的不同,他们通过知识付费所获取的价值也不同。
知识付费,这件事也不是非黑即白。
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知识付费的长期投资者,那么所有平台的知识付费都只是一个渠道,你的投资失误也必然应当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
反之,如果你很少,或者从来就不进行知识投资,那么希望依靠投资这些平台提供的内容一步登天,那么只会让你失望,并且最终加深你的焦虑。
再回到市场环境来看,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如果是一个阶段性回落状态反而是件好事,市场会自行各取所需。
如果你是因为焦虑而去选择知识付费,那么你最好先观察的是你的焦虑,检查你微妙的人际关系,而不是知识付费。
人活着都是有追求的,只不过向外求得到的只有焦虑,而向内求得到的则是无敌。
关键是,你想要的那个“得到”什么?
亿欧网
专注新科技、新理念与各产业结合
核心观点:长期系统性的知识产品将是未来的大方向。
知识付费当下还处于早期,知识付费产品打开率上的波动,属于正常情况,初期应该算用户对一个新事物的尝鲜。而后就要靠各个平台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或采用更精准的营销等一系列的手段,以增加用户粘性,获得高质量的用户。
未来知识付费是一个值得做的生意,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未来一个时期,它可能会走向泛娱乐化,由知识网红影响一批人,但这个泡沫会破裂,长期系统性的知识产品将是未来的大方向。
推广:腾讯创业频道是腾讯旗下专注于创投领域的媒体平台。如果你想被获得千万网友和投资人的关注,即刻微信搜索qqchuangye关注我们,递交你的项目。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