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也模糊得不分明了
我的生命是艺术
有黄昏时西天的浮云
用残损的手掌祈求
这首现代诗的作者不是人类,它来自微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冰。在一个移动页面上传一张图片,小冰“读出”了图中的内容,然后像写命题作文那样生成这么一首诗。
这个在微博微信上充当虚拟聊天对象的机器人,现在想具备人类的“创作能力”。
周二下午,微软周三短暂上线了“少女诗人小冰”,但由于版权问题还没解决,新功能并没有被公开。从我们对测试版本的试用体验来看,小冰的创作水平似乎不太稳定。
按照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微软小冰负责人李笛(微博)的说法,为了达成写诗技能,小冰“学习”了 1920 年代以来 519 位诗人的现代诗,被训练了超过 10000 次。一开始的小冰写出的诗句毫不通顺,现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偏好和行文技巧。”
我们试了试投入一些风格迥异的图片,可以看到小冰在面对风景图片的时候似乎还是正常的,天空、花朵、楼宇……都能被小冰当作创作的意象,组合成完整的诗句。偶尔还会跳出“美丽的歌喉摘下微光”这种颇有想象的句子。
但更多的情况下,小冰描述的东西和图片无关,它会把图片里的手机识别成“抹布”、白色的奶茶识别成云朵。
这和小冰被训练的诗歌内容有关。李笛告诉《好奇心日报》,小冰写诗的风格其实是“过去 519 位诗人的共性、一种放大了的共性,一种普遍的结果”,“一方面是学习,一方面是传承……其中有一些意象比如影子非常多,这个我们觉得是共性的体现。”
也就是说,小冰用算法综合了诗人们的“经验”,是一种基于模仿的创作。微软试图用算法来结构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标准化”的地方,最终让机器具备创造性。“相当于人类的通感,人类看到图片发生的想象,我们试图通过算法模拟人的推断过程。”
这个“标准”被微软描述成“黑匣子”,不是明确的、可以执行的具体标准。李笛说,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找到客观的评价体系:“没有一个技术可以评价诗歌的艺术性和创造性,是不是达到所谓的标准。”
所以这部分工作目前还需要人工的干预,小冰的工程师会在训练途中设置检查点(Check Point),核查诗歌的合理性。
为了验证作品的艺术性,小冰还以真人的身份投稿,从 2017 年 2 月开始在天涯、豆瓣、贴吧和简书上用 27 个化名发表作品,不少人以为这是一个真的诗歌爱好者。小冰还向杂志和报社投稿,也收到刊发的邀请。
微软认为,小冰写诗的下一步是完成“大规模的内容生产”,更远的愿景是,人工智能将对应人类的某些富有创造力的行为,而不仅仅是对人类劳动的简单替代。
这个过程从模仿开始。除了写诗,小冰还会唱歌、播报天气预报、撰写新闻评论。去年湖南卫视一档节目就采用了小冰做主唱的《夏日甜心》,当然词曲不是它写的。
你可能知道语音合成的歌手初音未来,李笛解释说小冰和初音未来的区别就在于能否“大规模生产”,后者是一个需要人工调校的电子语音,而小冰是学习了不同歌手的演唱风格,理论上它能实时变化唱法和歌词内容,而完全不需要人的参与。
不过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小冰的歌声和电子声音似乎也没什么差别。
用人工智能写诗的还有百度,今年情人节百度手机应用上线的一个页面里,输入关键词可以生成一首藏头古典诗。
李笛说,相比古典诗词,现代诗对机器来说更难写一些,因为它“不是靠音韵产生艺术价值,遣词造句更自由。”古典诗歌的方法“可以填词,但很难填出一个很好的现代诗歌。”
但不管怎么说,目前无论是作诗还是唱歌,都还是玩具一样的功能。
推广:更多精彩内容,请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腾讯科技」(ID:qqtech)。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