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里程计划”第三期起航 从直接捐赠走向多元化服务
2023-07-31 16:52:00 来源:荆楚网

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专家在黑龙江省言传身教

记者 顾磊

5月27日,由中国残联和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开展的“长江新里程计划”第三期项目启动仪式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

“长江新里程计划”第三期项目计划投资1亿港币,将实施“假肢服务”、“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及“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3个子项目,预计将使超过10万名残疾人直接受益,模式及经验可辐射全国各级残联机构。

中残联副理事长贾勇表示,受益于过往逾十载能力建设和模式探索,新一期“长江新里程计划”得以纵深,着力强化“残疾人自主”理念,优化“以人为本”服务模式,提升残疾人自助、互助能力。

李嘉诚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罗慧芳介绍,新一期的项目“将延展至创新社会管理领域,新增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的子项,凝聚创意力量”。

这意味着,这一自2000年起实施的全国性助残项目逐渐嬗变,从直接捐赠走向多元化服务,从“捐赠——受益”模式变为共同参与,从简单的项目执行变为引入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借力”扩大社会效应。

捐赠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20年前,湖北人阮班秋因为一场事故,痛失左下肢。倔强的汉子硬撑着,在深山中待了10年。直到2004年,“长江新里程计划”为他免费装配了义肢,他才真正地走了起来。

丢掉拐杖的他创业10年,创办屠宰场、黑山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豆腐加工厂。去年,他的生意年销售收入达到500多万元,家庭年纯收入突破3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拐脚富商”。

阮班秋帮助30多名残疾人就业,带动40多户农村残疾人发展养猪业;他还组织了一支小区爱心助残志愿队伍,已为1000多名特困残疾人提供护理、精神抚慰、生活照料等服务。

类似阮班秋的例子不胜枚举。“长江新里程计划”的第一期自2000年至2005年,长江普及型义肢装配达到7万个,并培训了832人次的义肢装配技师;在2007年至2012年的第二期计划期间,义肢装配达到10万个,培训了920人次的义肢装配技师。

中残联项目官员介绍,在第一期计划中,项目在全国各地建设了180个义肢装配站。同时,还开展了聋儿语训教师培养、中西部地区盲童入学、培训盲童教师、贫困地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盲人保健按摩师培训等业务。仅以贫困地区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例,就有1480万名残疾人受益。

“长江新里程计划”的第二期,除了装配义肢,还开展了高科技助残就业、脑瘫儿童康复及残疾预防等项目。

项目“升级”为参与式助残

在设计和规划义肢装配项目时,工作人员发现,肢残者所需的不仅仅是义肢,他们在就业、医疗、教育等多方面还有很多需求。

既然如此,为何不开展义肢装配之外的服务呢?散布在全国的180个装配站成为服务“落地”的可靠基础,于是,在装配站和各地残联机构的康复中心,出现了多种服务。

李嘉诚基金会项目经理陈瑜告诉记者:“举个例子,残疾人装上义肢后,还有3天的训练,在这期间,装配站就可以提供就业、医疗、教育等多方面的信息与服务。”

同样“升级”的还有脑瘫儿童项目。该项目在“长江新里程计划”中的内容是“康复及残疾预防”,在第三期计划中变成了“脑瘫儿童引导式教育康复”。

中残联官员介绍,项目不仅为脑瘫儿童服务,还为其家长服务。将有1500名贫困家庭脑瘫儿童接受康复训练,1500名家长接受康复培训。这一项目覆盖13个省市。

第三期计划的特色包括“新技术应用,拓展潜能效能”,在脑瘫儿童项目中,主要表现为放大科技效应、拓宽信息通道。

据了解,项目将开发一些简单的手机APP,并提供网站平台。有了这些信息手段,家长就可以在家里拍短片和相片,上传给项目组,反馈孩子的康复情况,便于回访、互动和评估。

陈瑜介绍,这个项目的网站还有“家长课室”,家长可以在网站上看到康复知识与治疗方案,即便在家也可以给孩子治疗,不用每天都去康复机构。

“国家针对6岁之前的脑瘫儿开展抢救性治疗,这样很多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以入学。”一位项目官员告诉记者,“康复机构与设施有限,还在排队治疗和康复的,通过网站,在家治疗就可以了。”

通过网站和手机APP,家长参与其中,交流信息,彼此互助,在社区与家庭就可开展治疗,这与传统的机构康复方式截然不同。

陈瑜认为,这个项目是参与式的,是“智慧型和知识型的公益”,有利于提高项目的成效。

让残疾人互助帮社会组织成长

“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是“长江新里程计划”第三期新增的项目,这一项目的投入达2000万港币,在湖北、黑龙江两省,面向助残社会组织展开创意竞投,支持200个服务项目,预计覆盖项目重点开展地区90%以上的残疾人及相关群体共计约50万人。

除了引导社会参与,项目还希望推动政策转变。中残联官员表示,该项目将结合公益慈善捐赠,培育助残社会组织,探索政社联动模式。

“在规划项目时,我们就看到,康复不仅仅是残疾人自己和中残联的事,它还是全社会的事。”陈瑜说。

在“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项目中,残疾人互助组织很重要,在示范与传播助残精神方面,有可能比专业助残机构做得更好。

“残疾人互助也是助残,彼此之间形成联系的纽带,会感染身边的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专业的助残组织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以武汉市中华路街辖区的“阳光家园”为例,该机构引入楚馨社工中心成立社工站,在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残疾人心灵关爱计划、阳光社区建设计划、高能街坊志愿服务队计划等多个子项目,让社区残疾人享受多种服务。

此外,在项目竞投中,助残组织将积极推介自身,宣传助残理念,同时也要开展能力建设,提升自身能力,以达到项目要求。

陈瑜介绍,这个项目要做3件事:具体的助残服务、助残社会教育、助残组织能力建设。

该项目在湖北与黑龙江两省的试点开展后,一旦形成模式,将向全国的残联系统推广。有望形成规范的工作手册与管理制度,今后各地可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