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是着力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教育差距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将教联体建设作为县域教育治理基本单元,推动教育传统城乡二元治理体制系统重塑和整体重构,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积极破解“城镇挤、农村弱”“择校热”等突出问题,满足群众“上好学”需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机制建设。 《意见》从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和其他基本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入手,明确了工作重点。湖北省结合自身实际,将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以教联体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构建党委政府统筹部署、各部门协调作战、全社会共同推动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教联体建设,将教联体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一体化推动、一体化考核;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组建工作专班,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面保障教联体工作落到实处;教育厅将教联体建设纳入“教育十大行动”,定期研究、统筹推进;各市、县党委政府将教联体建设作为重大教育改革项目和“一把手”工程,列入中心工作,制定专项方案,确保精准实施。目前,省级层面已设立教联体建设专项资金,对89个试点按照60万元/个标准以奖代补;市、县两级同步建立奖补政策对教联体建设工作予以保障。
二、明确实施路径,确保稳步推进。 《意见》明确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动态调整。湖北省在实施教联体建设过程中,坚持建设地域范围以县域为主、实施学段以义务教育为主、管理模式以深度紧密联合型为主的“三为主”原则,通过“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镇学校联农村学校”等方式,推动教联体内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有序流动、教育教学资源常态共享、办学质量实现捆绑提升。湖北省教联体建设工作分三年实施,即:2023年底,全省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示范性教联体,总结推广一批教联体建设经验模式;2024年底,全省县域范围内教联体建设全面推行,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2025年底,全省8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全面建立教联体建设长效机制,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学生、家长、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三、紧盯关键环节,着力补齐短板。 《意见》指出,要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从湖北省的情况来看,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差距比较明显,教师队伍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资源匹配高矮不均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在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把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贯穿全过程。首先,在资源配置上推动共建共享,聚焦农村学校条件持续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城镇新建学校优质成长、薄弱学校快速提升目标,建立内部治理共融共生、教师队伍共用共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建设成效共测共评、家校社共谋共治、条件保障共促共进的发展模式,全省首批纳入教联体建设的义务教育学校达3276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45%。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建立教师常态化交流机制,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新招录教师工作5年内应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每年到乡村交流轮岗的教师中骨干教师不低于30%,全省89个教联体管理人员已交流822人次、一线教师交流2256人次,跨校教师师徒结对1972对;对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统一管理,实行走班走校任教。再次,在教育数字化建设上推动辅助提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中的作用,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全力建设县域教联体管理平台和县级网教协同中心,强化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培训,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和覆盖面,全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总注册用户达499万人、页面总浏览量达15亿次,设备活跃数达2017万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下一步,湖北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建设教育强国和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新要求,全面梳理政策制度,形成“重大问题清单”“政策支持清单”“工作落实清单”,以更强的改革动力、更精准的工作措施推进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持续加大保障力度。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完善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经费使用结构,落实政府责任。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按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科学编制城乡学校布局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具体标准。二是坚持均衡发展,推动教联体提质扩面。持续开展教联体提质扩面专项行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探索整县试点,推动教联体由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拓展延伸,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优化完善城乡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政策,促进城乡教师的均衡配置,提升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水平。三是坚持协调发展,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坚持义务教育学位主要由公办学校提供,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免试就近入学,坚持“零门槛”保障随迁子女入学,推进教育关爱制度化,保障群体公平发展。开展湖北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强化区域统筹和改革攻坚。建立政府统筹协调、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共同支持课后服务、假期托管、研学实践、学生安全、校园文化建设、困境学生关爱援助等工作,统筹做好面向学生的卫生健康、公共文化体育、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