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荆楚好老师(25)| “史妈妈”打造有温度的地理课堂
2022-08-02 20:15:00 来源: 湖北省教育厅


  “同学们要有大视野、大思维、大情怀、大格局。”7月29日,武汉市第一中学的四名毕业生,回到母校探望曾经的班主任史彦雍,史彦雍语重心长地鼓励他们践行信念,潜心修炼,为人文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史彦雍是武汉市第一中学的地理教师兼班主任,从教14年来,她关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被学生依恋地唤作“史妈妈”;她创新教学形式,打造了有温度的地理课堂;她立足于家国教育、生涯教育、科研启蒙,建立了高中学段历史类学生校本培育体系。近日,“史妈妈”史彦雍被推荐为“荆楚好老师”候选人。


  史彦雍
  培育家国情怀,学生难忘一天一次“时事研讨”
  作为首选历史科目班级的班主任,史彦雍认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十分关键,于是,她在班级开设了“四方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天中午和傍晚,她引导学生看新闻,进行时事研讨;每周开展一次双语演讲课;请书法协会书法家上书法课;在图书馆开展阅读课,每月举行读书分享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实践互动活动。
  回忆起“四方馆”里开展的人文活动,学生叶奕霏印象最深刻的是家国情怀系列活动中的快闪环节。活动开始时,6位同学依次走进教室,一人清唱一句《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歌词,随后全班一起合唱。“快闪活动用时尚、新颖的形式,引导我们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是新时代的一种育人方式。”叶奕霏说。
  学生易尚蕾告诉记者,班级的“朗读者”比赛开在了学校的图书馆里,同学们通过朗读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一封家信,甚至一段电影剧本,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的之中。“通过欢乐有趣的人文活动,增强我们的文化素养。”易尚蕾说。
  “无论是功底扎实的全面型学生、还是浪漫情怀的文艺型学生,老师们都有独特的培养方法。”史彦雍说,历史类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成绩,还要有家国情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心底。
  了解出题思路,学生们互相出高考“仿真题”
  为了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体会高考试卷的出题思路,在高三(六)班的地理课上,学生们之间互相出高考“仿真题”,班级之间互相点评试题,成为了该班的特色学习方式。
  史彦雍介绍,学生从高二开始便在课余时间阅读《国家地理杂志》,对于杂志中讲述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课内学到的知识点,由小组进行讨论,再按照高考的出题模式,每个小组出一套“仿真题”,共包含3组选择题,试卷出完后接着由同学之间相互审题、相互完善,班级之间也会互相点评探讨。


  史彦雍给学生上地理课
  “孩子们出的试题图文并茂,素材丰富,细心的学生会把示意图一并绘制出来。”史彦雍说,出题只是第一步,学生还要设置选项障碍,提供试题的参考答案,评判一套好试题的标准还有专业性是否强,选项的“陷阱”多不多。
  “通过出题的形式,得以从出题人的角度看待地理题目,揣测出题人的各种‘小心机’‘小心思’,锻炼自己对材料的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考察自己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叶奕霏说,虽然出题的过程与纯粹的刷题相比更困难、更磨人一些,但看到自己的成果被同学们探讨琢磨,成就感十足。
  武汉市第一中学教务处主任郭又来介绍,除了出“仿真题”,史彦雍还建构了历史类学生科研学术课程群,带着学生一起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查证资料,撰写论文。《换一种方式打开武汉——探究武汉城市变迁》《武汉一中校园“海绵体”改造方案设计》……学生们发现校园和武汉市的地理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在她的努力下,学生们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郭又来说,2021年高考,史彦雍所带的班级660分以上的有5人,位列武汉市历史类高考总成绩前十名,班级均分625分,有4人被北京大学录取。
  点燃梦想,生涯规划课让学生讲解专业
  “大学有哪些专业,你们知道吗?你们该如何选择这些专业?除了考虑自己的成绩因素,还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怎么来权衡?希望你们听了这节课,心中会有一些答案……”这是高二(6)班周五下午班会课时的场景。类似这样的班会课,学生们要修到高考结束。
  同事周薇介绍,史彦雍的班会课上得别具一格:她一学期在班级至少召开15次班会,分为育人、学习、学生活动三个版块,每上一次班会课,史彦雍都会精心设计主题,准备相应的PPT。


  “生涯规划”班会
  认识自己,了解专业研究方向、专业排名、就业方向,进行生涯规划……这些内容均在史彦雍班会课的清单上。“依托班会课,我在班级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生涯探索,了解专业该如何选择,建构了系列的生涯教育课程。”史彦雍说,这样的班会课,是为了给学生们幸福、可持续的成长奠定基础。
  “生涯规划”班会怎么开展?学生韩绮芷介绍,每次班会课,由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讲解PPT,这名同学要介绍一所高校的专业,带领同学们认识该专业的学习目标、学习要求、课程设置、专业学习内容,该专业各高校排名情况和就业方向等。
  “李昱娇同学讲法学给我的印象深刻。她的介绍风趣而精炼,既介绍了传统法学强势院校‘五院四系’,为日后同学们择校提供参考,又不避讳法学学业繁忙、期末压力大的现实情况。”史彦雍的学生杨晨玥说。
  杨晨玥认为,学科规划实际上是同学们各自搜集信息并以演讲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让学生在填志愿面对五花八门的专业时不那么迷茫。对她来说,这既锻炼了她的信息搜集和演讲能力,也让她在共享中了解了各种专业,同时唤起了她对大学生活的向往。
  仅仅是课堂上“说”的理论还远远不够,史彦雍的“生涯规划”班会还开展了心理学的测试,带领学生做十六型人格测试,让学生更加了解自我。
  “对于像我一样的高三生来说,进入理想院校学习理想专业的吸引力远大于其他物质的或者名利的回报,这驱使着我努力学习。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历史学和考古学的专业院校、录取分数、专业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了解。”杨晨玥说。
  心中有爱,“史妈妈”让招办老师误以为是家长
  “鲁昀熙回到家中总说,学校里也有个妈妈,就是‘史妈妈’。”家长张雪琴告诉记者,史彦雍一直在激励孩子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她无条件地相信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努力成为一个心怀天下的人。


  学生高考时,和史彦雍拥抱
  杨晨玥是史彦雍带的2021届毕业生,高考考了历史类664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回忆起高考出分后填志愿的时刻,杨晨玥的母亲刘娟说,当时史彦雍和北大招办的老师进行了一次交流,详细询问考古学专业的录取、就读情况和毕业后的就业方向。
  “这个家长问得很仔细,在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询问完后,招办的老师以为史彦雍是杨晨玥的妈妈,夸赞这名“家长”很用心。“没错,‘史妈妈’也是孩子的家长!”刘娟笑着说,经过解释招办老师才知道原来是班主任老师在问答,高中三年下来,史老师总是在替孩子操心。
  史彦雍告诉记者,“史妈妈”的称呼让她找到了职业上的归属感。“做老师会有职业倦怠,但当孩子们喊‘史妈妈’时,能让我每天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中。”史彦雍说,她感到很幸运,因为拥有了一大堆“孩子”,可以每天享受当妈妈的乐趣和幸福。
  信息来源: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 看完请点个 在 看 鼓励一下辛勤的小编 ↓↓↓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