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教融合百城纪实之南通职业大学:产教融合的苏南样本
2018-08-21 14:56:00 来源:腾讯教育

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回忆起找工作的经历,黄思雨却一脸轻松。当绝大多数同龄人在体会找工作的艰辛时,她早已在江苏南通一家大型制药企业上班了。

黄思雨是南通职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药专业的毕业生。她不仅几乎没有经历找工作的过程,工作后也不需要经历作为新人的适应过程,因为她早已通过在企业参加实训,做了一年学徒,“我是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受益者。”

在南通职业大学,黄思雨并非个例。一个常见景象是,学校大量学生尚未毕业,就已被企业提前招走。该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6%以上,连续8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南通职业大学党委书记秦志林看来,就业率高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突出优势,而作为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更是借此实现了双跨越。

南通职业大学党委书记 秦志林

南通职业大学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脉络,是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日,凤凰数媒产教集团旗下《中国产教融合百城纪实——致敬改革开放40年》栏目组一行,日前走进这所苏南名校,遍访实训车间、实验室、共建学院等教学场所,与学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在校学生展开深度对谈,只为探寻产教融合前沿动态,解锁校企合作办学密码,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分享一流院校成功经验。

德技双馨 师傅们激活现代学徒制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看,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是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南通职业大学校长马成荣表示,产教融合是把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解决了“职业教育教什么”的问题。

南通职业大学校长 马成荣

近年来,南通职业大学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构建了校企双线课程体系。马成荣告诉记者,学校积极开展与企业人员互聘、双向挂职,精心挑选“德技双馨”的企业人员担任学生的师傅,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

对现代学徒制班的学生来说,到企业拜师学艺是必修课。回忆起跟随师傅学艺一年多的经历,黄思雨觉得,有一个企业的技术骨干做师傅,对自己各方面的成长帮助很大。“企业里的师傅教给我的东西,和学校里的老师结合起来,我感觉就是理论加实践。”她举例说,在做化学品分析测试过程中,师傅指出了她在操作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摇晃试剂瓶的速度不能太快,滴入溶液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多一滴少一滴都不行,因为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这些问题在学校里有时会注意不到,师傅的指导,让我对‘工匠精神’有了直观理解。”

南通职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药专业毕业生 黄思雨

孟学伟和许传新都是经管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从今年暑假开始,他们同在南通一家五星级酒店实习,并一起参加了拜师仪式。许传新告诉记者,自己的师傅责任心很强,会认真指点工作中的每一处细节,同时也向她介绍了在酒店从事服务工作的种种艰辛。“以前总觉得在大酒店工作很光鲜,通过实习让我对在酒店工作有了更清醒的了解。”孟学伟也有类似感触,“尽管实习时间不长,我跟着师傅学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的东西,并让我进一步坚定了今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决心。”

秦志林表示,几年下来,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南通职业大学从过去传统的校企合作逐步发展到产教融合乃至深度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企业、学校和企业里的师傅都有着相同的使命担当,“我们不仅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技能人才,更为他们培养十年、二十年以后的技术骨干”。

自2015年启动试点至今,南通职业大学目前有5个专业开设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校今后有意让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覆盖更多专业。与此同时,学校还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比如产教联盟、基地建设、共建学院等。学校是南通建筑产教联盟理事长单位,近年来先后与南通建工、中航高科、罗莱家纺、林洋电子、中兴通讯合作共建南通华夏建筑工程学院、南通科技机械学院、罗莱商学院、林洋电子学院以及中兴通讯互联网学院,与中兴通讯、上汽通用、阿里巴巴、施耐德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有教育部ICT行业创新基地,等等。

机械专业学生实训中

产教融合让学校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也得到了全校师生的支持和响应。除了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教师们也在教学中认真落实产教融合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南通职业大学,“双师”素质教师约占九成,其中包括全国五一劳模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等高级人才。

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陈广健即是“双师型”教师的典型代表。他于2002年被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引入南通职业大学,此前他在江苏某大型机械企业有13年的任职经历,离开时已是分公司的总经理。机械工程是南通职业大学的王牌专业,但陈广健到学校任职之初即发现,作为实操性极强的技术类专业,不少教师却仍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讲解上,每天照着PPT讲课,学生们也整天忙于应付书面作业和考试,这让陈广健觉得难以理解。

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陈广健

他决定改变这种不切实际的学科化教学方式。经过长期酝酿,从2013年秋季学期开始,在自己任教的夹具设计专业课中,他正式发起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尝试。学期一开始,他就向学生声明,这门课程不考试,但每个学生都要完成一件机器零部件的设计与制作。从绘制图板到各类毛坯材料的准备、加工,以及车、铣、刨、磨等加工工艺的次序,再到加工器械的选择,甚至需要用到哪些夹具等,都让学生自主探索,陈广健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指导。这项教学改革试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我们把工厂里面实际的生产要求直接拿来,就像师傅带学徒一样,以技术培养为基础,以产品为导向,进行项目化教学。”五年试点下来,这一被陈广健称为“校内学徒制”的教学改革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并得到学校领导肯定。

机械专业学生实训中

打破壁垒 搭建产教融合“立交桥”

“我们引以为豪的是,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南通职业大学先行先试,走在了江苏省内乃至国内兄弟院校前列。”秦志林认为,当前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重点工作有两个,一是专业转型升级,二是培养高质量人才,从而与企业、行业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近几年,南通职业大学通过跨专业的交叉融合,打破学院间的传统壁垒,跨学院进行专业集群建设,“通过专业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站得更高、视野更宽,更加适应当下和未来的岗位需要。”秦志林表示。

学校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3所本科院校、7所中职学校分别合作开展专本“4+0”联合培养、“3+2”分段培养和中高职“3+3”分段培养,架立了中职、专科、本科互联互通,学历教育与技工教育、职业培训交互并行的 “立交桥”。“同时,通过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课堂、实训、第二课堂形成有机整体,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秦志林说。

学校如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育人思路和办学模式,一路走来却并非易事。马成荣告诉记者,学校的发展大致可分成四个阶段。一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初级阶段。南通职业大学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再往前可以追溯到70年代的“工人大学”“职工大学”,它是从行业企业办学发育和成长起来的,有天然的产教融合基因。二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分离阶段。受办学管理体制的影响和粗放式办学的限制,产教关系渐行渐远,存在“两张皮”现象,学科化办学倾向严重。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阶段:学校于2009年在南通高校中独家启动“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授进企业”工程,率先在南通高校中成立理事会,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与知名企业共建二级学院和校中厂、厂中校,并通过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项目,不断推进产教的真正融合。四是正在探索的“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阶段。

实训基地实践的学生

“南通职业大学的产教融合经验,可以概括为两个‘全’,即‘全过程参与’和‘全要素组合’”。马成荣告诉记者。

据了解,“全过程参与”是指支持企业全面参与学校从招生到就业、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评价标准制订等各个环节,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实习实训等工作,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要素组合”是指支持企业以其设备、工程师、资源(特别是企业的先进技术、工程案例、认证资源)和企业文化等要素入驻校园、参与人才培养活动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学院在企业设立工作站,构建产教研一体化平台,开设企业课程,并通过场地、设备租赁等方式与企业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竞赛训练场地;支持企业依托或联合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

根植南通 打造苏南地区技术人才高地

在南通职业大学的官方网站上有“学校简介”一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办学四十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远志、格物致知”的校训,遵循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的教育思想,坚持“根植南通、服务南通”的办学思路,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秦志林表示,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近代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同时,作为近代较早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城市,南通有着浓厚的职业教育基因,南通人重视职业教育,家长和学生把接受职业教育作为实现人生出彩的重要路径,“这一切,为南通职业大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南通职业大学一直很重视对城市的智力和技术支持,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与企业开展密切合作,为企业提供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然而,就像国内很多职业院校一样,南通职业大学也遇到一个突出问题是,即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大多处于被动状态,“学校热、企业冷”是产教融合工作的常态。如何提高企业的积极性,成为推进产教融合必须突破的瓶颈。对此,南通职业大学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三项举措,一是培养“来了就能上岗”的员工,二是为企业培育潜在用户,三是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推进产教融合,重点是满足企业内在需求、关照企业核心利益。”马成荣说。比如,在与中兴通讯联合培养ICT的“基地+人才”模式下,南通职业大学通过共建中兴互联网学院,引入生产一线设备、聘用一线工程师、开发基于设备的教学资源,学校的云计算、移动通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中有三分之二是企业课程,同时也是工信部授权的证书课程。2016、17级相关专业共有近200人为中兴通讯及其合作企业量身定制。

企业的嗅觉总是极为灵敏的,南通职业大学的产教融合模式很快吸引了更多企业的关注。南通三建是南通建筑产业的“领头雁”,它基于对南通建筑行业的品牌认知,主动与南通职业大学“联姻”,成立南通建筑产教联盟,由南通三建董事长和学校校长共同担任理事长,区域内62家单位加盟,结果一举囊括了区域内12家特级建筑企业。

在马成荣看来,我们已经步入新时代,从新矛盾把握新期待,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必须以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即职业性、跨界性、和终身性为逻辑起点,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的内涵,从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精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齐头并重,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等多方面,拓展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和实现路径。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蓝图,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智能信息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这种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将会深刻改变岗位需求和职业结构。马成荣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服务“中国制造2025”,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