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亮点,帮您读懂敬德书院春季论坛
2018-05-18 14:57:00 来源:腾讯教育

敬德论学,家训教民化道。

西山对话,家风立德树人。

聚智启慧,高士以主讲席。

和畅儒风,学者为示周行。

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家风家训文化,2018年5月16日农历四月初二亚圣孟子诞辰2390年之际,敬德书院春季论坛如期召开,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围绕“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展开研讨。在优雅的古乐声中,全体参会人员满怀敬意礼敬亚圣孟子,深情缅怀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阳台朝来,西山耸翠;安河东指,平衍无垠。

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杨志新,海淀区政协副主席刘恪,北京市教委基教一处处长张凤华,海淀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静,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杜荣贞,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屠永永,海淀区委党校副校长吴小红,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惠及海淀教委相关科室领导出席论坛。

刘恪副主席在论坛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本次春季论坛对于提升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社会的文化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坛是敬德书院实现传统文化的落地工作进行的良好尝试,是提升社会的文明风尚、立德树人的长远工程。

亮点一:论家风,高士主讲席

家风,顾名思义,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较为稳定的传统习惯、生活方式和道德规范的综合表现,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大学》有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风和家教在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对孩子有教育意义,对成年人仍然有启迪和思考。针对家风建设、家训传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齐家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海淀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杜荣贞,海淀教科院院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惠结合论坛主题发表讲话。

最能体现中国家文化特色的就是关于孝的定义,自然亲爱即为孝,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是自然亲爱的表现,不是一个外在我们来制定一个关系,属于人的天性。

——楼宇烈

楼宇烈先生从“家”这个概念切入,指出在中国人的生命观里,人与人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在家文化里最直接的就是亲人间的血缘关系,而最能体现中国家文化特色的就是关于孝的定义,自然亲爱即为孝,它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关系,是自然亲爱的表现,不是一个外在我们来制定一个关系,属于人的天性。在这样的家庭结构基础之上,家文化中国特别重视家教、家训、家礼、家规等,由此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家风。中国的家并不是通常意义的“小家”,它有各个层次不同的家,所以家教、家训、家风也不仅仅是小家的问题,大家的家风比小家的家风更重要。《礼记•学记》篇里面讲得很清楚,“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化民成俗,构建社会整体的风气、风俗。因此,我们要“教之以爱,育之以礼”,教人有爱心、懂礼貌。礼仪文化最为重要的是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要身体力行。在家里家长要身体力行,在学校教师要身体力行,在社会公众人物要身体力行。

人伦之道始于夫妇之道,夫妇关系必须符合“正道”,夫妇关系一坏一切都坏。“正道”就是人类必须遵守的普遍道德原理。

——郭齐家

郭齐家先生从自己的家庭说起,就中国式家教特色展开讨论,启迪后学。他认为:家庭和谐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家庭和谐才有社会的和谐。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内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如夫妇、父子、兄弟等等,这些关系都要建立在仁义基础之上。其次,人伦之道始于夫妇之道,夫妇关系必须符合“正道”,夫妇关系一坏一切都坏。“正道”就是人类必须遵守的普遍道德原理。第三,孝道是使家庭和谐融洽的基石。中华文化倡导孝道,其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由此形式一种浓烈的家庭亲情,对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民族团结的基石。第四,家教最有效的手段是家训。中国古代重视家庭教育,家庭在把自己的子女送入社会之前,要把道德准则、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角色所需要的知识经验等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的。第五是多读古诗文,扎好中国根。中国古代的蒙养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对儿童身心健康是有益的。在这个基础上可以中外儿童文学经典为主,广泛的涉猎童话、寓言、科学、故事、实用文等,将民族性、人文性、工具性和现代性等和谐的统一起来,真正地造就一代新人。

家风表现为隐性的耳濡目染,而家训表现为显性的耳提面命。好家训形成好家风,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徐勇

徐勇教授在演讲中与大家分享了近年来他对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考。徐教授从家风与家训的概念着手,指出家训是父祖长辈对子孙后代的训教,是前者为后者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家风是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风尚、风格和习性、习气,具有一种隐性形态的特点。家风的形成,有赖于家训。家训可以立即实现,而家风的形成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风表现为隐性的耳濡目染,而家训表现为显性的耳提面命。好家训形成好家风,好家风成就好家庭。

家风是“家”最为重要、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而激活这些文化基因是我们每个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杜荣贞

杜荣贞副书记谈到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关系时指出,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传承好家风,不仅仅是个人、家庭的责任,更是优良政风的道德基础,好的家风以亲情的愿望和力量,推动或感召从政者树立好的政风。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加强价值观建设,至关重要。好家风是“家”最为重要、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而激活这些文化基因是我们每个人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自古至今,家风家训其目的就是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文化首重德育,“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

——吴颖惠

吴颖惠院长指出,本次论坛是书院成立四年来第二次举办有关家风家训的论坛,我们有必要共同探源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中家风、家训的形成、发展、弘扬以及对立德树人、家训育人的重要作用。自古至今,家风家训其目的就是立德树人。中国传统文化首重德育,“蒙以养正,圣功也”,一语道出教育的至高目标——养正;其次是尚文教,在家庭教育中尤其重视诗、书、礼、义的学习;三是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今天的教育尊师重道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要对学校教育给予尊重,学校教育应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以此形成家校合一、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亮点二:说家训,学者示周行

楼宇烈、郭齐家等专家、领导通过演讲就“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展开深层次的剖析与讨论,与会者如置视听盛宴,从中获得了深刻启迪。引发了包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翟小宁,凤凰卫视集团凤凰青少行政总裁王阳,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吴安春,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研究员任宝菊、北京崇贤书院院长李克等在内的众多学者及有识之士的共鸣,积极展开“家风”对话,充分发表见解,可谓精彩纷呈。

家风一旦形成,这个家庭的文脉就会源源不断。而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积善和成德,由家庭推及学校,由家风推及校风,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君子目标。

——翟小宁

孟子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内圣外王, “内圣”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要追求一种圣贤的境界;“外王”就是一个人要追求一种外在力量的强大,具有领导力,可以成为这个世界的一种正面影响。中国文化是修身文化,这种修身更注重子孙的修身,由家训、家规、家书形成一种家庭文化的追求、文化价值观,进而形成一种家风。家风一旦形成,这个家庭的文脉就会源源不断。而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积善和成德,由家庭推及学校,由家风推及校风,进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的君子目标。人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中国脊梁、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即培养中国心、塑造中国魂,培养世界人,让中国的价值观能够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翟小宁说。

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共写家训、共谱家庭成长计划、共建家庭书单、设立家庭活动日、举办家风座谈会等方式具体实现,而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需风清气正。

——王阳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断被发扬光大,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渐渐融入到了新的道德建设中,新时代的家风家训的建设与培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共写家训、共谱家庭成长计划、共建家庭书单、设立家庭活动日、举办家风座谈会等方式具体实现,而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需风清气正。王阳如是说。

“志”指向立德,“成”指向立人,使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窦桂梅

窦桂梅以“成志教育的学风与家风”为主题,与大家探讨如何共同开启家庭教育的2.0时代。窦校长认为传统文化和一个学校的办学历史,是家庭可以让孩子们找到立根之本的源泉,是我们办学的精神归依,是我们的根脉。学校以“成志教育”为学生的培养目标,“志”指向立德,“成”指向立人,使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让家风家训在家族中成为家长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让家长先成才,并和孩子一起在家风家训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吴安春

在吴安春眼中,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范,学习研究家风家训,对家庭教育而言,首要目的是学以做人;对于教师和学校而言,家风家训是教育成人;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立德树人。传世家风的智慧是以道德智慧为核心,就是伦理道德的德性,德是具有实践性的。因此,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让家风家训在家族中成为家长自身成长的一个重要教育资源,让家长先成才,并和孩子一起在家风家训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更包括人格、品格。家风家训与个人的成败乃至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

——任宝菊

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更包括人格、品格。家风家训是孩子道德养成、社会治理、国家昌盛的重要保证,与个人的成败、国家的兴衰密切相关。有了家风、家训的良好传承,家庭就会和睦,人与人就会相亲相爱。任宝菊说。

关注典籍尤其是经史子集对于家风家训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李克

李克以亲身经历为例,说明了家族在典籍的收藏和传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脉的体系,还有像曾国藩等文人群体的榜样,都对家风的形成起到重要影响。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音调为本,同时还应关注典籍尤其是经史子集对于家风家训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亮点三:聚智慧,校友弘国粹

为了更好地打造区域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共同体,实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共享,扩大海淀传统文化教育影响力,提高传统文化教育质量,敬德书院正式成立敬德书院校友会,凝智聚慧,引导书院广大校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共同努力。吴颖惠院长宣读了校友会章程,与杜荣贞副书记一道为校友代表赠书、颁发校友会徽章。

亮点四:尚琴书,雅士抒情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的孩子们为本次论坛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歌曲联唱《静夜思》《游子吟》《读唐诗》,以此种独特的方式感受传统文化,与经典同行,传达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温情与敬意。

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寒,中国书法杂志社常务副社长郭志鸿,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张建才,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祖莪女士受邀参加了论坛活动,四位学者对书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所作出的努力表示钦佩,认为“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对于今天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家庭、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正能量”。

在参观了师生书画作品展览后,吴寒、郭志鸿两位老师情之所至,现场组合“左琴右书”,将中华悠久的古琴文化、书法艺术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伴着悠扬的《阳关三叠》琴曲,郭志鸿老师在五米长卷上妙笔丹青,挥洒自如,一气呵成。这一饱含琴音、友谊、才情与师生欢笑的书法长卷成为书院宝贵的记忆.........

亮点五:乐体验,成教润无声

助成化道,教民成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传统,倡导将教育的目的、内容自然融入到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一切教育过程之中,通过体验、浸润、熏陶等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本次论坛在海淀教委美育与校外教育科、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交流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联合北京学生金帆书画院(海淀区)七所学校分院共同举办师生作品联展,展出师生优秀书画作品100余幅,诚邀翠微小学、清华附小、首师大二附中、交大附中、上庄中心小学及北京第47中学近200余师生参观画展。书院一改平日的静谧,成为师生书画创作的展示平台,精致的书画、古朴的庭院、苍劲的古松、巧妙的插花与师生的欢声笑语自然融为一体,教育本应如此生动与精彩。

部分师生跃跃欲试,纷纷来到书案前挥毫泼墨、笔走龙蛇,即兴创作了二十余幅作品。与书画专家的交流互动,更是轻松自在,其乐融融。郭志鸿、张建才、祖莪三位老师纷纷表示要在合适的时候走进学校、走近师生,为书画教育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孩子们的艺术修养做出更大的努力。

本次春季论坛进一步凝聚了专家学者的智慧、赓续了中国家风文化传统与学术文脉、展示了海淀优秀传统文化推广成效,推动了海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为海淀教育更深入、更广泛地推进家风家训与立德树人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