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十年来,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理大)师生与教研专家在当地推展不少跨专业项目,帮助受影响小区提升抗灾能力。
香港理大5月7日举办“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由灾害管理到防灾减灾”论坛,总结香港理大十年来相关工作的成果,并与一众合作伙伴分享经验、探讨受影响小区的前景发展。论坛获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先生出席主礼。
香港理大校长唐伟章教授在论坛上致欢迎辞,他感谢各地政府、国际专家团队、捐款者、资助机构、伙伴院校、非政府组织及专业团体的支持,多年来在四川与香港理大携手并肩工作。“过去十年,我们合力在当地推展关爱、建设能力;我深信,大家的努力不懈,必能令关爱与能力在当地茁壮成长,结出希望、健康与快乐的成果。”
一众嘉宾及香港理大合作伙伴出席“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 由灾害管理到防灾减灾”论坛。论坛由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先生及香港理大校长唐伟章教授(首排左五及六)主礼。
唐校长表示,香港理大除了积极在当地培育灾害管理和医护康复人员,也推展不少关顾当地居民心理健康的项目,遍及备灾防灾、紧急医疗护理、社福工作、生命教育、心理发展等等,活动受惠人数超过三万人。当中许多结合教育、科研及服务的项目,更发展为可供中国内地各小区及海外应用的模型。
香港理大校长唐伟章教授表示,香港理大十年来在四川开展许多结合教育、科研及服务的项目,受惠人数超过三万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保安局局长李家超先生担任主礼嘉宾。
论坛讲者共同探讨防灾减灾
论坛邀得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亚太地区副负责人Animesh Kumar博士作主题演讲。 Kumar博士总结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经验,以及其对减少灾害风险的启示;他又讲述实施“仙台框架”(Sendai Framework)的最新情况,“仙台框架”是联合国为实践2015年以后发展议程的重要协议,当中订立了由2015至2030年大幅减少灾害影响及预防新风险的具体指标。
多个香港理大合作伙伴机构的代表出席论坛,交流推展灾害管理协作项目的经验,并探讨受地震影响地区的发展。映秀小学校长及老师也亲临论坛,分享他们的经历与体验,映秀小学是汶川大地震伤亡严重的学校之一。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亚太地区副负责人Animesh Kumar 博士总结汶川大地震后的重建经验,以及其对减少灾害风险的启示。
香港理大项目结合教育、科研及服务,受惠人数逾三万
十年来,香港理大在四川开展了超过70个教育、培训、小区服务及研究项目,受惠人数超过三万人。
香港理大教研专家更按各项目的数据和推展经验,发展为可供各地应用的服务模型、或者可供进一步推展创新硏究或协作的平台。以香港理大团队成立的全国第一个灾后“医疗社工站”为例,其以跨专业界别合作模式,由社工及医护人员协力为灾民提供社福、护理及身心康复服务,团队其后在四川及云南受地震影响的地区,也引进这变革性的服务模式,成效显著。香港理大教研专家按这些服务的数据,以及培训当地社福人员的临床教学经验,成功发展了不少创新及具影响力的研究模式。
香港理大团队不但与多个国际及内地机构合作,进行科研项目,例如内地灾害社工的培训、地震风险评估等;此外,又参与“灾后康复、管理模式建设与验证:汶川、雅安、鲁甸经验十年系统评估”,评估工作自去年开展。
着重能力建设、培育人才
香港理大着重能力建设,积极培养专业人才。在这基础上,香港理大与四川大学共建全国首间「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学院获香港赛马会资助。
学院于2013年正式成立,至今已培育200多名灾害护理、职业治疗、物理治疗及义肢矫形硕士毕业生,以及42名灾害管理与灾后重建范畴的博士生。毕业生成为内地害管理的重要力量,不少更成为国际应急医疗队成员。
逾800香港理大学生到四川服务学习
香港理大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包含灾后重建经验。过去五年,超过800名来自香港理大不同学系的学生,前往四川参与各种服务学习项目。他们除了亲身考察、了解受地震影响小区的状况贸居民生活,也策划和参与不同的体验式学习与服务,例如与当地小区一起学习发展生态旅游、协助木耳农民推展更安全和环保的种植、为村民提供健康检查、为贫瘠地区小学生举办暑期活动、以及与当地青年交流等等。
“由灾害管理到防灾减灾”展览
为加深公众对防灾减灾的认识,香港理大于5月7日至12日,在校园FJ平台举办“由灾害管理到防灾减灾”展览。
展览内容非常丰富,除展示香港理大过去十年在四川推展的灾害管理、防灾减灾工作,以及香港理大教研人员的相关著作外,部分亮点包括:
展示世界灾害风险的立体地球仪;
如何准备救急的备灾包;
“映秀母亲”项目的绣品—在该项目下,地震重灾区映秀镇的妇女透过传统刺绣,互相支持并舒缓压力;
“耀明阁”—由本科生设计及推展的项目,应用3D打印技术为灾区重建建筑物;
木耳种植项目—协助农民以更安全、环保而具效率的方式种植更健康的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