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学业压力是中小学生自杀首要原因 手机成为新杀手
2018-04-25 16:45:00 来源:中青在线

中青在线北京4月2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新玲)家庭矛盾、学业压力、师生矛盾、心理问题、情感纠纷、校园欺凌成为近5年间我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六大直接因素,但分析间接影响和作用,学业压力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这是今天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中有关报告的结论。

这份名为《我国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的现状分析》的报告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成果。研究依据是2014年以来我国知网已发表的期刊论文、相关公开的统计数据、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媒体报道及其他网络信息。

研究发现,我国各地儿童青少年的自杀死亡数据差异很大。目前发表的论文数据均来自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数据。研究小组还通过中文网络搜索抓取儿童青少年自杀事件,统计从2016年10月~2017年9月的媒体报道及其他网络信息,并核准内容、来源后进行重复检查与数据清理,在网页中共计确认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267例。其中,190例为自杀死亡的信息,77例为自杀未遂的信息。从信息来源的地域来看,范围涉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湾、香港地区。

自杀现象一直存在着城乡差异,农村自杀率显著高于城市,但此次研究发现,在5-14岁期间的自杀率,城乡差距却并不明显。寒假、暑假的1月、2月、7月、8月,死亡及未遂案例数量相对少。从案例的事发场所来看,中小学生死亡及未遂案例主要发生在家中和校园内。

报告认为,中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伴随着知识的增长、阅历的扩展以及思维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习、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困扰。而家庭、学校、社会所带来的复杂、多元甚至矛盾的叠加作用,会对其自我认知、情绪调适等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可大致划分为六类,依次为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另有其他问题(6%)。

尽管家庭矛盾比例高于学业压力,但分析家庭矛盾原因,会发现诸如“父母责备其成绩退步”、“作业未完成被家长批评”、“因学业与家长发生口角”等相当一部分案例的冲突根源是学业压力。师生矛盾案例亦有类似情况,诸如“自习或上课被老师没收手机批评”等。考虑间接作用的话,研究人员认为学业压力可能才是中小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

手机成为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特殊存在。在215例死亡及未遂案例中,23例是与手机直接相关,涉及比例超过10%。“家长不给买苹果手机”、“老师没收手机”、“玩手机太晚吵架”等等,反映出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生对智能手机的心理依赖。

抑郁症是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重要的一类心理问题。异性关系问题、朋辈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诱发因素。在归入其他问题的自杀原因中,女中学生遭受性侵的案例有4例。

通过研究,21世纪教育研究院提出相应的建议。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因为过早地结束生命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彻底否定,是诸多儿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严重缺失的真实写照。切实降低学业压力应是通往幸福感的关键路径。通过实施优质的素质教育,逐步淡化升学教育影响,改革当前的考核评价机制,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减少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中小学生因升学压力、学业竞争造成的负面情绪。

因家庭矛盾而自杀死亡及未遂案例显示,一部分中国父母欠缺积极、有效的管教方式,体罚、反复责骂等往往容易激化对立冲突。伴随着家庭教育氛围、学校教育空间的整体优化,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幸福感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减少、避免自杀悲剧的发生。

同时,报告也建议推动法规制度修订。建议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将学生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评估纳入条款,实现自杀预防常态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