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光中学组织参加第33届福建省科技创新大赛。
2018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成果奖公示
侨光中学一项目入围一等奖
海丝商报讯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关于2018年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项目的公示》通知,公示了今年拟授予省级教学成果奖的105个申报项目,公示期截止到今日,南安侨光中学陈明正老师代表学校报送的项目《农村中学科技教育活动模式初探》入围一等奖,这是南安市唯一一个入围项目。
一直以来,科技教育便是侨光中学的办学特色之一,激发和释放了一批批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量。本次入围省级基础教育成果奖,无疑是对侨光中学这一办学特色的最好肯定。昨日,记者走进侨光中学,与负责老师们交流,探究一下学校为争取这一颇具含金量的省级大奖而做的努力。
立足校本实际 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我校的科技教育之路起步于2007年,经过多年探索,积淀,学校已经初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校情、独具特色的农村中学科技教育活动模式,这也是我们这一次想要和其他农村中小学分享共勉的一条路子。”陈明正是侨光中学教研室副主任,上周四他在学校科学工作室主任陈毓华的陪同下,到福州参加成果奖现场答辩环节,这周三喜讯传来,他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陈明正向记者介绍道,为了做好科技教育,学校舍得投入,科学工作室、生物园、地理实验室、气象观测站、网络中心、电子阅览室、科普画廊、机器人工作室、陶艺吧等配套科技教育功能设施先后建成。
师资上,学校内引外联,一方面聘请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张群林博士担任科技副校长,并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办讲座;另一方面,从津贴、职称评聘、专项奖励、年终考核、工作量计算、经费、组织赴外学习考察、培训等多方面激励培育出一支由各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
此外,学校每年都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5月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校园吉尼斯、校园科技创新、科技游园等各类大比拼;11月的科普月,评选“科技创新金点子”、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展览、科普读书活动等,让学生发现身处科技创新的浪潮。同时,学校的墙上、宣传栏、校园网、广播里,到处闪耀科技之光。
从课堂汲取灵感 多学科全面跟进
“很明显,在我们的成果项目中,‘农村中学’‘科技教育活动’是两个关键词。”陈明正对记者说道,侨光中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中学,科技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均无法跟大城市相比较。因此,学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实验、教具的改进创新等“低成本”的科技制作作为创新项目载体,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鼓励师生更多地关注乡村人文地理。
就如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叶永谦老师在2016年第3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全国一等奖的项目《铜与浓、稀硝酸连续反应演示实验的可视化设计》,就来源于化学课堂讲解铜与硝酸连续反应时,相关实验太抽象化,学生理解消化的难度偏高,叶老师为此探索将这一演示实验进行可视化设计,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类似这种通过对教具和实验方法进行升级改进的项目,在侨光中学这几年获奖的项目中屡见不鲜。
除了发力科学学科外,在社会学科上深挖本地特色,侨光中学师生们也做得有声有色。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乡土人文地理方面开展调查、观察、上网、实验、咨询等综合实践活动。比如林志辉老师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调查、研究,指导的学生项目能够充分利用所在地区资源,其中《福建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的现状考察与保护对策》获得省级一等奖。
此外,潘侨晟同学获得省一等奖的《闽南语泉州方言拼音字母表》、张翠霞老师获得省二等奖的科教方案《传统信俗价值的挖掘与审视————闽南田都元帅信俗调研研究》等都来源于对家乡的热爱和乡土地理的关注。
做到授之以渔 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科技教育的路上,学生是实践主体,老师则是从旁引导。怎么在扎实开展科技教育的同时,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侨光中学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通过科普宣传与讲座、校本课程选修、外出参观学习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探究的愿景、然后利用金点子征集、实地调查研究、科普展品区、机器人工作区、机床工作区、探究实验区、作品展示区、陶艺吧等实地操作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与创新意识,最后再搭建竞技类平台,让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充分得到展示与历练。简言之,即培养意识、发现问题、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初步论文、校内展评、指导提高、分类竞赛、实践运用。”陈明正告诉记者,其实这里边引入了STEM教育的理念。
据了解,STEM是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数学,这4个词的开头字母的组合,所以STEM教育就是结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跨领域综合素质教育。一位学生从发现问题到成果出炉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的学科素质是多方面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各项科学素养皆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