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难时学会坚强;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在忙碌中学会享受;在竞争中学会分享;在成功时学会感恩。”——孔高宁,上海金矢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16年盛夏之夜,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校友会十周年庆典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一家三口同是伯明翰校友,分别是博士、MBA和伯大幼儿园毕业生。
晚会上我们获得大学颁发的“一个家庭两代伯大人”“留在伯大最久的校友”“结婚最久的伯大校友夫妻”三重奖项,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不知不觉中我的思绪回到20多年前。
20年几乎就是大半生的光阴,回想起来已恍若隔世。
在那个年代“自费留学”这个名词还没产生,一笔留学费用就可能是一个中产家庭几代人的积蓄,因而在那个年代能出国留学的几乎都是大学全奖获得者,这批留学生无疑也代表着中国当时最优秀的一批精英。
199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科研论文同时获得了英国剑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材料科学专业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
在那个年代,与海外学校的沟通完全依靠写信,一封邮件要走上至少半个月。
伯明翰大学给我全额博士生奖学金的通知先到,而剑桥的录取信和奖学金通知是分开出的。
虽然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但那个年代是不可能支持我自费留学的。
误以为剑桥不给奖学金,没有太多迟疑我就接受了伯明翰大学的offer。
谁知2个月后剑桥的奖学金通知书也到了,但我已在办理伯明翰入学的各项手续。
信守承诺的家风让我决定婉拒了剑桥。
这件事很多人听起来或许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我当时并没有太多纠结,毕竟伯明翰大学材料系在专业领域是不亚于剑桥的。
就这样我和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成了校友。
随后先生也申请到了伯明翰大学商学院的MBA,我们一同开启了在海外相濡以沫的留学生活。
博士毕业后我留校工作,一晃在英国生活了10个年头,在那儿安家育女,把我人生最年富力强的10年献给了英国。工学博士的光环是我踏入职场的敲门砖,而受益终身的可谓是10年的历练,它让我:在困难时学会坚强;在交往中学会尊重;在忙碌中学会享受;在竞争中学会分享;在成功时学会感恩。
也是因为这段与英伦的缘分,开启了我和先生新的事业历程。
“Tony,你和高宁有那么多中国关系,可以帮大学介绍好学生啊”,商学院老师的一句建议,使天生就有很好商业头脑的先生捕捉到了商机,他在担任某世界500强大中华区市场总监的同时于1998年在伦敦和上海先后注册成立了金矢留学。
想当年我们还很稚嫩地去谈学校,签合约,从一个员工、一个办公室开始,把公司带到了现在的规模,在全国有23个分公司,400多员工,18年来保持了平均34%的年增长率。
进而我们的业务扩展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英语系国家。
专业、诚信和高效是金矢成为英国留学龙头老大的基础;共赢、分享和感恩是我们前进的信念。
回想起自己和公司的成长历程,算不上不胜枚举,但也没法在这么小的篇幅里细数。
20年前中国人在国外就是穷人的代名词;20年后的中国,已经完全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至少在沿海大城市已经感受不到硬件上和国外的差别;上海的房价已经不输给纽约和伦敦;满世界的中国留学生,靠奖学金留学的反而成了“奇葩”;奢侈品商店几乎都有说中文的店员;飞机的头等舱里不仅中国人多了,吵闹的中国孩子也非常惹眼。
我00后的女儿,虽然出生在英国,一直接受着英式教育,可她看完纽约、伦敦后认为不如上海,劝孩子去留学变得很有“难度”了。
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校友 会成立10周年庆典上我们一家 荣获3项大奖 左三到左五分别是先生、女儿 和作者
在20年里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令我时常想起20世纪8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20年来伟大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折射在每一个家庭身上;20年来我们从一无所有,到应有尽有。
记得在我英国留学时,伯明翰大学商学院请了一位企业家来大学做了一场关于如何创业的讲座。
主讲人提到他的目标就是从一无所有到有500万美元,我先生当时就想,这也应该是我们的目标,并着实憧憬了一番拥有500万美元的感觉。
20年后,当时的目标早已不再是目标,自己反而迷茫了。
我经常反问自己,大家羡慕的物质条件我们几乎都有,可是我幸福吗?
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难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反思,口袋里钱多了,为什么幸福感反而减少了,幸福去哪儿了?
食品丰富了,反而不敢吃了,良心去哪了?
旅游方便了,蓝天却难觅了?
这些让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究竟缺失了什么?
不在今天就在明天,这些问题一定会在你生命的某个时节反复出现在你的脑海里,让你寝食不安地去寻找答案。究竟什么才是幸福的密码?
这便是我们后半生需要努力寻找的答案。 究竟什么才是生命的真实意义?
幸运的是,这一次,我和先生又是信仰道路上的同修道友,沐浴着信仰的智慧之光,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