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网络上流行一句话——“别人家的孩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提到:中国人九大生活动力中,对子女的发展期望排在第一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以及“别人家的孩子”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家长盲目攀比孩子,是因为“好孩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专家认为:在盲目攀比孩子的背后,反映的是家长的焦虑。其实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输赢并不能说明什么,与其让孩子背负家长的期望气喘吁吁地迈出人生的脚步,不如与孩子一起成长,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也未尝不可。
晒孩子遭挫败靠“鸡汤”慰藉
7月13日,北京市中小学生放假。放假前的那段时间,一群幸福的妈妈出现在朋友圈,她们展示了孩子的各种获奖情况:有晒三好学生证书的,有晒单项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的,有才艺获奖的,有通过层层选拔获准参加各种集训的……小树的妈妈看着朋友们的各种晒,心里默念着,“这个假期,一定让孩子追上他们!”
小树今年刚刚上一年级。爸爸妈妈都毕业于“985”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绝对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精英。按照“遗传规律”来说,小树的智商应该没问题。但是,小树从小到大的表现,却总是一副“智商让人捉急”的样子:一年级的孩子不排名次,但是小树妈妈能从儿子每次测验的成绩中,判断出儿子的基本水平:中等,甚至是中等偏下。学习成绩一般就算了,偏偏还没有什么特长,论体育吧,学了游泳、学了跆拳道、学了乒乓球,不管学什么,表现都是一般般;音乐吧,刚刚上了音乐基础课,老师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小树妈妈能够从老师那里感受到孩子没有音乐天赋;学了围棋,三年来水平始终没有追上同期学习的同龄小伙伴。学什么不像什么就算了,偏偏长得还不够帅,个子也不高。“天呐,能不能让我有点骄傲的。”小树的妈妈觉得这个儿子养得让她特别有挫败感,但小树爸却不以为然,“我儿子不挺好的吗?你看我现在不也挺好的吗?”发愁的小树妈觉得父子俩都不懂她,郁闷的小树妈只好天天“喝鸡汤”。
小树妈妈说的“鸡汤”,当然不是家里熬的鸡汤,而是网络上的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小树妈并不孤独:小树的同学帅帅,也是一个让妈妈无比操心的孩子。“刚刚上一年级,第一次英语(精品课)测验就考了79分。”帅帅回家后把成绩单藏了起来,然而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帅帅妈自知孩子天赋一般,也没有期望他能有多大的出息,觉得70多分也还可以,就认了。但是帅帅妈问了儿子才知道,原来这次测验班级里70%以上的孩子都考了100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这不是班级里倒数的孩子吗!”帅帅妈小时候是个学霸,“我的孩子怎么就比别人家的孩子差那么多!”帅帅妈经常和朋友念叨起“别人家的孩子”,每次我说别人家孩子的时候,都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感。
帅帅妈不知道,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家长是幸福的,因为可以拿来比较学习成绩还有提升的机会,毕竟孩子还小,有些孩子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中学生家长比较成绩之后会更加绝望,因为提升的空间太小了!绵绵今年中考,成绩还不错,分数刚刚达到了她心仪高中的分数线,一分都不多。这个成绩让绵绵妈非常满意,中考成绩出来后,她第一时间就向众多的亲朋好友报喜,也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女儿的成绩。但乐乐妈却笑不起来,乐乐的学习成绩平时还不错,中考的时候考砸了!看着其他家长都在圈里晒成绩,乐乐妈特别郁闷,偏偏还有不解风情的亲朋好友来问孩子的成绩。要是熟人来问孩子的成绩,她会直接怼回去:“你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平时交情不是特别深的同事、朋友来问孩子的成绩,乐乐妈会说,“哦,我还不知道。”乐乐妈这个谎言编得并不高明,幸好没有遇到刨根问底一根筋的朋友,否则,双方可能都会比较难堪。
羡慕别人不如与孩子一起成长
妈妈们愿意比孩子,但孩子们不愿意被比较。12岁的小小是个特别努力的女孩,今年刚刚经历了“小升初”。这些天,小小正在上英语课,希望新学期在新学校里能够拔得头筹。小小比起同龄的孩子是很优秀的,属于不需要家长鞭策就自己知道努力的孩子,但是小小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她的妈妈也经常拿她的成绩和同事家的孩子比。小小坦率地告诉妈妈说,最不喜欢拿她和别的孩子去比较。“妈妈,你经常说我的缺点,难道我就没有优点吗?”每次小小这样问妈妈,妈妈总是说,优点那是你应该做到的;现在我们说你的缺点,就是希望你能变得更好。上了5年级,小小变得像个大人,她和妈妈认真地谈了一次,“妈妈,我学习不好,我觉得你应该陪伴着我,共同学习,和我一起商量假期应该怎么安排,而不是直接告诉我暑假给我报了哪些补习班。”从此以后,忙碌的母亲抽出时间和女儿一起学习,甚至和女儿一起上各种课外班,回来后给女儿辅导。小小的成绩在5年级下学期有了“质的飞跃”。
天天上小学四年级,业余时间坚持练习打网球,成绩还不错。天天妈是个全职妈妈,在朋友圈晒儿子成了她的主业。每次,天天参加比赛时,她的朋友圈都会刷屏。“我儿子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体育好啊,我要比过你们!”天天妈疯狂的晒娃模式引起了部分亲朋好友的反感,有些人甚至屏蔽了她的朋友圈,“太浪费流量。”天天妈觉得儿子在体育方面的表现足可以“碾压”自己好朋友的孩子们。这天,天天妈又在朋友圈晒出了一段10秒钟的小视频,展示的是天天结束比赛后在美国海滩游玩的场景,视频最后两秒钟却传来了天天的叫喊声,“行了,老妈,快走吧!”
人生“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孙黎教授看来,家长盲目攀比孩子,是因为“好孩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子女成绩好的家长往往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有一个好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家长的“面子”,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会觉得没面子。家长盲目攀比孩子,也反映出父母的焦虑。父母热衷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好,但在这个出发点的背后隐隐约约透露出的是父母的焦虑。他们对未来不够确定,认定只要孩子超过了同龄人,将来就能超过同龄人。但却忘记了,孩子一时的成绩代表不了他未来的走向。家长的攀比,也反映了一些家长的“懒惰”,这些家长认为已经没有力量改变自己,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攀比孩子的过程,是希望“别人家的孩子”来督促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孩子有一个优异的成绩,为将来的竞争增加砝码。
孙黎同样也是一个家长,也曾经经历了“比孩子”的阶段。“那段时间很短,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孙黎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她也建议家长,眼界要更长远一点。一个孩子不应该承载家长过高的期望,也不应该承载家长的焦虑。“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不能说明孩子总体成绩就是不好的。”单纯就学习来看,家长应该和孩子一同分析,看看成绩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只是攀比,只是发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好的家长应该是可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家长,而不是不能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只能提供简单的方案,比如给孩子报个班,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努力的家长。
对于那些在中高考(精品课)成绩“比赛”中“输”了的家长,其实也不用担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孙黎说,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中考成绩一般,进入一个普通的学校,并不等于一无是处,“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鸡头凤尾的关系。”在一群普通人中成为佼佼者,对于孩子一生的自信心建立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孩子拼尽全力还是尖子生中的末等生,一所好学校的光环只会让父母骄傲,对于他来说,可能每天的学习都是煎熬。
好的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看到孩子的长处。“他数学不好,可能他画画很好;他可能什么都一般,但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作为一个天天见到各种精神障碍患儿的精神专科医生,孙黎特别希望家长能够让孩子努力上进的同时,又能将自己的预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让孩子不失进取之心,不提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要求。“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那就让他做个快乐的普通人。”
(原题为:《朋友圈“晒娃”大赛你输了吗?》)
(贾晓宏/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