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学生为得高分体测时吃兴奋剂类药物 该警醒谁?
毛泽东同志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已经历经了一甲子的岁月,体育运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跑步、游泳、羽毛球等体育运动广受青睐。然而在正需要依靠体育运动来强身健体“打基础”的青少年身上,体育却成了一道“难关”。且不说临时抱佛脚的突击训练已是屡见不鲜,如今更有了“用药过关”这一明显违背考试公平和体育精神的作弊手段。
半月谈记者的调查可谓触目惊心:一些家长、学生为了在体育测试中取得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一些学校、家长和学生平时不注重体育锻炼,面对中考体育测试却想出各种歪门邪道。且不说这种行为背离考试初衷,涉嫌违背考试公平公正,更是对学生健康乃至品质的一种“毒害”。难道“反兴奋剂”工作真的也要“从娃娃抓起”?体育测试,从督促青少年锻炼健身异化为“用药过关”,相关部门亟待严查严管。
笔者认为,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当下,一个问题的出现不应该简单地归咎于单一一方,各方都应该想一想,能不能把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篱笆扎得更紧些?
家长们应该想一想,有没有在“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上越走越偏?有没有在平常引导并陪伴孩子去体育锻炼进而帮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当孩子想打篮球、踢足球的时候,有没有用“再做两张卷子”粗暴地将孩子拦下。而当孩子要面对体育考试时,又“迫不得已”想出“吃药”的歪招邪招。父母以“爱和帮助”的名义,教唆孩子体育考试作弊,何等讽刺?
学校应该想一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有没有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锻炼一小时”?有没有给予体育老师和体育课足够的尊重和重视?有没有不时出现的“语数外老师说,这节体育课取消了”的情况?学校是体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学校不重视、不保障体育教学,势必会造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不足。
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想一想,面对业已出现的体育应试、用药过关的情况,主管部门有没有掌握相关情况?有没有研究症结所在?有没有针对性地出台一些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惩处措施?比如,对体育考试进行改革,不再“一考定终身”,而是把考核细化到平时;又比如,由教育主管部门,对考试学生采取兴奋剂药物的“飞行检查”或抽检等,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甚至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想一想,面对含有兴奋剂成分的普通药物比较容易从市场上买到的情况,如何加强渠道的管理?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孩子在青少年成长阶段,体育锻炼给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带来裨益将尤为关键并受用终生,决不只是为了一纸成绩。健康的身体是1,学业、事业、家庭、爱情、财富等等是这“1”后面不断添加的“0”。如果“1”不存在,再多的“0”也是枉然。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