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招生密考暗流涌动:培训机构作掩护,多考奥数
2017-06-20 10:25:0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小学招生季来临,近期多地公办、民办学校秘密组织招生考试被媒体曝光。招考看似一片平静,实则暗流涌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考试选拔招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但一些学校在校外培训机构的掩护下,以内部统测排名等手法变相招考,考试内容多为奥数。

违规密考,更加普遍和隐蔽

据家长和考生举报,五一假期,广州一家知名民校组织了小升初密考。考场设在该校教室内,考试分为上下午两场,持续近5个半小时,共有2500多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家长、学生反映,此次密考打着校园开放日、公开课的幌子,学校工作人员先让学生看视频,随后给他们发卷子,一张为语文英语(精品课)试题,一张为数学物理化学试题。

民校招考如火如荼,公办学校也毫不示弱。据家长反映,最近广州一些公办重点初中也偷偷组织了密考选拔重点班学生。对外说是“面谈”,实际上还是一种变相的考试,考生会现场抽取若干题目,其中的数学题是奥数题,只是口述出解题过程和答案。

国家虽然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选拔招生,但各种密考层出不穷,一些培训机构更是深度参与其中。

广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升初学生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报读这些民办名校,最重要的就是看各种学科比赛名次以及一些知名培训机构的统测排名,如果孩子有华赛杯、小英赛等奥数、奥英奖项,或者培训机构统测排名在全市前1000名,都可以被录取。

即便是公办学校,也同样看重培训机构的统测排名。例如,广东一所重点公办中学规定,某知名培训机构统测排名前300名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该校小升初重点班的选拔考试。

据很多家长反映,不少知名培训机构都组织统考和排位赛,通过培训班内的统测排名为小升初考试选拔生源。

培训机构还根据选拔标准量身定做培训方案。据某知名培优机构广州学校的校长介绍,他们主要做分层教学,即根据学生的入学测试成绩,进入相应层级的班别,从低到高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超常班、集训班,每次统测都是一次晋级机会。

知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培训机构变相考试,替学校选拔招生,是公开的秘密。当地教育部门仅在2015年象征性地处理过一次,歪风不但未刹住,反而变得更加普遍和隐蔽。

“我们没门路,只能靠培优考高分”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参加校外培训的学生家长多受过良好教育,愿意为孩子增加教育投入,换取光明的前途。刘女士就是不折不扣的培训班拥趸。她说:“事实证明,上了培训班,孩子就能刷到高分,升好的中学才有希望。我们没门路,只能靠培优考高分。”

部分家长表示,让孩子培优纯属无奈,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家长朱女士说:“我家住在比较偏远的广州黄埔区,那边几乎没什么好的公办学校,等着电脑派位把孩子派到差学校,还不如去上民办学校,可现在民办学校竞争激烈,只能逼着孩子更加刻苦。”

据悉,近年来,广州中考分数前10名学生全部来自民校。广州曾出现4万多名小学生同一天四处赶考、竞争民校3000个学位的盛况。

从众心理也加剧了家长的恐慌。家长陆女士告诉半月谈记者,自己大儿子上小学二年级,今年开始上某培训机构“春季数学提高班”,入学后发现,班里其他孩子都是从幼儿园大班开始上培训班的,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为了吸取教训,陆女士赶紧为幼升小的二儿子报班做准备。

实际上,培训机构的“制胜法宝”无外乎是超前、超量教育。半月谈记者实地听课发现,培训班所教授的知识点普遍超前于国家教学大纲的进度。如数学课以奥数题为主,小学一年级阶段完成乘除法教学,而正规学校二年级下学期才开始学除法。

广州某小学数学老师说,学校跟培训机构所讲的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学生需要同时掌握两套不同体系的数学,是非常辛苦的。一些年幼孩子跟不上校外机构的难度,产生厌学情绪,而跟得上的孩子因为超前学了,学校课堂上不再认真听讲。

广州一个小学班主任告诉半月谈记者,他的班上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上培训班,有的还同时上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有时候下午3点半不到,就有家长来电话说孩子有课要提前走。

加大教育供给侧改革力度

实际上,培训班的大热很大程度上是当代“孟母们”的无奈之举。“许多家长内心并不赞成上课外班、拼应试教育,也希望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对孩子来说,一所好学校意味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家长刘先生说,培训机构迎合市场需求,抓住了教育制度的痛点。

“培优热”来源于“择校热”,而“择校热”的根源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因此,专家建议,针对当前现状,还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从根本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把辖区内最薄弱的学校并入优质教育集团或与优质校深度联盟,形成强弱互补。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义务教育阶段应坚持公益性,取消推优,纾解社会焦虑;对于违规密考,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严肃查处。原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公校、民校应该在同一平台招生,民办初中可探索实行免试、免证入学政策,有效切断公校、民校联合培训机构考试招生的利益链条。

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人成长的过程应是遵循规律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把如此大的压力转移到幼小的孩子身上,不一定是好事。”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认为,现在校外培训一定程度上已经绑架了童年,牺牲了家长与孩子们宝贵的亲子时光,也赌上了孩子未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原题为《不考不行?中小学招生密考暗流涌动》)

(郑天虹、毛一竹/半月谈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