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评高考:是“特殊”的,也是“正常”的
2017-06-08 12:33:00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是恢复高考(精品课)的第四十年。

高考,实在是太特殊了。每逢这一节点,除了数百万考生,举国进入高考模式:工地停工、车辆禁鸣、交警护航,连狂热的广场舞都可以为之消停几天;在各路媒体上,高考的消息铺天盖地,无处不是社会精英的追忆往昔与赶考学子的励志誓言,连广告营销也不能放过高考;而只要语文考试作文题一公布,一年一度的全民写作文的网络狂欢又要上演……

高考太特殊了,特殊到在这几天,空气里的几乎每一个分子都在传达一个信息:现在在高考。无论身在何方、依然心系考场的举国动员,以花样百出的形式参与高考,放眼全世界,这样一幕都是罕见的。

高考业已恢复四十年了,但它所承载的社会期待丝毫没有减轻,社会舆论在其面前依然不能“淡定”。对于无数中国人来说,高考是“一次考试、终身缅怀”,怀念与感激,期待与反思,在这几天汹涌而至,将高考的每一个细节与纹路审视一遍。

从某种程度上说,高考呈现“特殊”的一面,引发超乎寻常的关注,恰恰由于它是“正常”的。正常,体现在于高考本身的存在,就是对于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常识的重申。尤其是在当对社会流动性的讨论日益高涨的今天,高考所承载的,不止是一次考试,而是公开、透明的社会底线,是勤奋刻苦的传统价值观。尤其是当社会的复杂面相不断显现,“背景”“关系”乃至“颜值”等等不可捉摸、难以确定的游戏规则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高考无疑是最为正常、最可预计的规则。社会形态无论历经怎样宏观、微观的改变,高考可以历经四十年而热度不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人们在风云变幻中对常识、底线的渴望。

高考在微观层面,是个人奋斗、改变命运的呈现;从宏观层面,它也是国家回归正常的标记。高考与改革开放几乎同步,早已嵌入了宏大叙事的话语中,成为国家发展路径的一个注脚。恢复高考以来的四十年,与之相伴的是命运选择的自由,社会秩序的构建,居民财富的累积,中国经济的腾飞。这些虽都非高考之功,但高考所承载的对知识的尊重,对权利的认可,对拼搏的鼓励,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中国这几十年成就的精神源头。对高考的反复礼赞,也是对这种回归正常轨道、顺应历史潮流的路径选择的再三肯定。

不可否认,高考并非完美无瑕,高考改革同样是一个高频词汇。无论怎样改革,都不能忘记高考的精神气质:知识学问的涵养,个人选择的自由,考试规则的公平。高考的改革,也当顺着这样一条正常的轨道,贯彻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平等、公平的共识,照顾个体的幸福,符合人性的期待。全社会对高考,因感念而聚焦,因珍惜而期待。

恢复高考走过四十年,它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景观,我们已无法设想没有高考是何种面貌。但我们依然因为它的到来而激动,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对正常社会的期待:它有改变命运的希望,它有公平透明的底线。

(原题为《高考是“特殊”的,也是“正常”的》)

(光明网评论员/光明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