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3月27日电 在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式启动之际,同位于陕西西安的两所高校围绕着创新创业的主题向大家展示了关于“双创”的独特教育方式和教育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所高校都与“双创”大赛有着深厚的契机。
本届大赛承办方——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承办方,在今年的十月,这里将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赛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技创新传统久已有之,早在1988年,学校便发起了“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且一直举办至今。现如今,学校鼓励科技创新,注重科研与双创的结合,发挥科研团队的带动力量,广泛吸纳学生参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李赞说:“没有导师的引导,创新创业很难推进下去。”究竟什么是创新创业?她表示,有些学生年纪比较小,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便容易理解错,这时导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创新创业绝不是开个网店那样简单,而是要将成果从论文中转化出来,作为导师一定要把握大的方向,正对国家的需求,创新创业是要引导学生共同推进国家成果转化。
在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大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里,正在研发便携式移动打印机器人的秦昊楠说,只有面向创业的创新才能够点燃创新者的激情,他们的产品经过团队的调研,发现了潜在的市场价值,这也是他们的动力所在。有了创新的具体想法后,他们利用学校的优秀平台,组建团队参加了国家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他认为创新创业意味着丰厚的、潜在的回报,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失败几率,因此团队应该抱着长期研究的想法进行研发。他表示,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收获是通过参加比赛把想法付诸于实践,通过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以及团队之间的协调而使得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搜索文献及调研能力等各方面素质得到了综合提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注重呵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的创客空间特意以圆桌形式为广大学子创客打造空间,在此氛围下,让学生在聊天中迸发出创新项目和想法,方案一旦成熟后便开始后续研发。
微小卫星的母校——西北工业大学
在西安的另一所高校中,去年十月曾诞生过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冠军,这个团队曾在去年的总决赛中说过“其实,做卫星很简单”,这就是“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目前已具备完善的立方星总体设计、部组件研制生产、整星组装集成、整星测试、环境试验、天地模飞试验,以及在轨测控等条件,建成了陕西省首个高校卫星测控地面站。团队已经研制成功了2U,3U,6U,12U等系列化的立方星、立方星部组件产品如磁力矩器、飞轮、电源系统、框架、星载计算机、立方星电磁弹射部署器等,并形成了立方星总体设计、组装集成和测试试验等的规范。
2016年以来,翱翔系列微小卫星团队已完成3颗立方星的研制任务,已成功发射2颗,交付1颗。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已于2016年6月25日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翱翔之星”是国际上首颗12U立方星,引起了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国际广泛关注,并且参加制定相应国际标准,这也是我国首颗完全不依赖国家测控网而自主测控的卫星。
西北工业大学的“双创”成果源自于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注重培育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学校特此设立国家级众创空间——飞天创客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飞天创客空间主要由创客吧、创+广场、创想孵化器、创投加速器四部分组成,设有咖啡吧、交流区,路演厅等,是集学生创意交流、培训、休闲、路演于一体的多功能场地。依托飞天创客空间,学校重点建设学生“双创”团队,聘任“双创”导师,开设全国首批“创客班”,创客空间积极组织入驻项目团队参加各类大赛和前沿技术交流。
目前,依托飞天创客空间构建起“全覆盖”教育模式、“全链条”实践平台、“全方位”服务体系的“三全式”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学院苗圃+学校孵化器+校外加速器”的业态渐渐形成,并逐步形成了从创新到创业的,包含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和服务孵化于一体的完整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正在向实现“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