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北京海淀区探索育人模式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终身幸福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将心理品质培养、生涯规划、发展指导进行有机融合,推进立足全面,彰显主体,注重体验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构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22日,“国际幸福教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暨海淀区第九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开幕,活动由海淀区教委与中国教科院联合主办。
此次活动以“积极心理造福世界,立德树人联通未来”为题,汇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聚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国际性的交流平台,继承区域心理周的活动模式与特色,通过专题报告、经验分享、论坛研讨、课程观摩等多种形式,全面交流各地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研讨幸福学校、幸福课堂、幸福教师的建设策略与实施路径,推动基础教育育人工作新发展。
海淀区副区长刘圣国表示,海淀区作为全国首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近年来深入推进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终身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构建了涵盖育人师资培养、教育形式多元的综合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切实助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促进了区域育人质量提升。
活动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处长朱东斌分别致辞。
在本次活动中,国际幸福教育联盟正式成立,中国教科院院长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处长朱东斌、副区长刘圣国和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研究所所长孟万金共同为国际幸福教育联盟揭牌。联盟成立后,由田慧生研究员任名誉主席,孟万金教授任主席。
开幕式结束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主旨演讲拉开帷幕,多位嘉宾分别发言。
海淀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局推动,带动了基层学校的鲜活实践,涌现了一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分论坛上,海淀教科院、十九中学、交大附中、中关村一小、中关村三小、羊坊店学区、清河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分别从幸福教师的模型建构、幸福学校文化营造、学生生涯规划、学生积极行为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多视角介绍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体系与实施模式。
会议还邀请复旦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孙时进、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研究所所长孟万金、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健敏、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张生参与大会集中访谈,就国际幸福教育联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据了解,心理周是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是北京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品牌性活动,成为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实践模式。本届活动既是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海淀区心理健康教育与国际对接的一次尝试,将对区域育人工作开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促进海淀教育进一步走向世界,引领师生走向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