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鲜花竞放的时节,美丽的盐湖城迎来了一场盛会——2017ASU-GSV美国教育科技峰会。在这片由信仰铸成的土地上,ASU-GSV也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3000多名心怀教育信仰的从业者、创变者和投资人。
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美国现任教育部长贝特西▪德沃斯,退役美国网球明星安德烈▪阿加西,前耶鲁大学校长、Coursera CEO里克▪莱文,Coursera联合创始人、前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GSV创始人迈克尔▪莫伊,美国当代报告文学作家迈克尔▪路易斯,还有2U、Blackboard、Discovery Education等知名教育科技企业代表。
继去年首秀之后,今年由17位未来之星学员、30位以上教育企业CEO组成的中国教育代表团再次亮相ASU-GSV,成为一股冉冉升起的中国力量备受关注。在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碰撞中,教育国际化也从输入输出走向合作共建。与此同时,以AI(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正在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勾勒未来教育的模样。
AI时代,教育的打开方式
AI犹如一阵飓风正在刮向各个领域。今年年初,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未来简史》问世后,AI更是风靡中美科技圈、创投圈,也给教育圈带来前所未有的震荡。
一场由大数据、AR/VR等科技引发的学习革命正在从构想走向现实。如何让科技更智能的服务学习者,拓展学习边界?如何打破界域壁垒,开放数据共享,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AI未来会不会造成大量老师失业……这些兴奋与恐慌交织的问题成为本次ASU-GSV峰会讨论的热点,令人脑洞大开。
“科技不仅能够冲破教育的时空限制,还可以更好地与人的体验和情感融合,进而触达教育本质。”斯坦福大学虚拟人工交互实验室杰里米•拜伦森教授在分享中表示,VR可以让学习者在虚拟世界体验真实世界中的情感,依此可对学生进行同理心教育。比如,白人孩子通过VR变身黑人孩子,直观体验黑人孩子遭遇的种族歧视,这样在生活中他们会更平等的对待黑人;学生用VR体验过在极端环境中被别人帮助的经历,在生活中会更乐于助人。
除此之外,在经历了对话系统、自然语言处理、AlphaGo围棋程序等应用之后,AI也在尝试与更多教育场景结合。一个典型案例是好未来展示的人脸识别技术,它通过捕捉孩子上课的专注度,用数据分析孩子知识的掌握度,为其提供个性化辅导和作业。
大数据,是AI的一个核心命题。多位参会者表示,未来AI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的掌握或将有一个实时数值进行评估。对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趋势,他们认为除了积累数据量,更需要寻找和运用针对学习者的“对”的数据,关注大数据在情境化学习中的应用,结合认知科学等前沿研究帮助学习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AI火爆的背后,也引起很多教育从业者恐慌。就像《未来简史》描述的那样,如果人工智能足够强大,愿意毫无怨言地被剥削、被奴役,那有的人类可能连剥削的价值都没有了。近在眼前的是一系列职业的消失。
GSV创始人迈克尔•莫伊在大会中预测,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到2025年美国将会面临上千万中等技能工作消失。投射到教育领域,不少参会者担心,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的是教师,AI取代老师的声音此起彼伏。
图为好未来CTO黄琰向GSV创始人迈克尔▪莫伊展示人脸识别技术
对此,好未来CTO黄琰认为,AI与教育结合是必然趋势,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教师和家长会更精准的了解学生,否则因材施教无从谈起。在他看来,未来教育是人机协作模式,AI不是替代老师,而是避免老师做低附加值工作,为老师赋能:一方面让优秀老师的教学效应最大化,另一方面缩短一般老师到优秀教师之间的路径。中国教育在AI方面的优势在于拥有足够多的数据和洞察力。
英语(精品课)流利说创始人王翌谈及到当下教育体系的“三大痛点”:效率低下、费用昂贵、公平性欠缺。他认为,未来教育一定属于个性化和高效率,AI可以帮助解决教育体系的种种问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
参会者逐渐取得共识,在AI与教育的结合上,中美目前处于同一条起跑线。底层技术层面,中国有很多地方需要向美国学习;应用和商业模式方面,中国有很多创新。“以前当人们想到中国的时候会说‘哦,他们来了,将(别人的)IP带走’,现在他们正在创作自己的IP,并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正在利用科技把教育推向世界前端,”美国参会者Daniel不无激动的说。
中国市场成下一个教育高地
继去年中国教育代表团首次登上ASU-GSV舞台之后,今年中国教育企业受关注度直线升温。两场中国教育企业专场秀,场场爆满,中美交流酒会到场人数也比预想翻倍。交流中,不少外国CEO已经学会使用微信与中国公司保持联系,美国VC也跃跃欲试要做人民币基金。
ASU-GSV会场上空流淌着中国元素,这种热度也是中国教育企业未曾预料的。它背后是近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迅速崛起的力量。作为占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中国向来尊师重教。中国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费远远超过美国,数据显示,中国家庭收入的15%用于孩子教育,美国只有2%。
图为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刘亚超(左二)、前耶鲁大学校长&Coursera CEO 里克▪莱文(左三)、VIPKID CEO 米雯娟(左四)、中国首控集团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贺庆荣(左五)
“中国教育市场正在从劳动密集型走向资本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随着消费升级和中产阶级崛起,中国人对教育的追求也从‘有学上’转到‘上好学’,这给服务带来更高要求。”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刘亚超认为,中国教育将通过科技驱动和全球资源整合,为孩子提供优质教育服务。
教育科技方面的进步,是中国引起西方瞩目的另一原因。Edtech Europe发布的《2016教育科技趋势报告》中显示,纵观全球,虽然北美仍是教育科技创新步伐的领导者,但亚太地区增速最快,年增长率达到20%,2020年将占据全球教育科技市场的54%,其中中国将成为新型教育技术的领先者和未来备受关注的焦点。
ASU-GSV大会上,好未来、VIPKID、51TAlK、英语流利说、未来工场等中国教育机构都展示了各自的探索。以VIPKID为例,这家英语在线外教机构,通过在线匹配北美外教帮助中国学生提升英语,发展迅猛。一年间,合作外教从500人蹿升至12000人,付费用户超过100000人。
敏锐的外国教育机构和投资方已然捕捉到这个东方大国的教育潜能。来自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埃里克▪拉文在与中方代表交流后表示,“从商业角度讲,启动一个重要的教育科技商业模式是不容易的。但我看到有不少商业模式刚刚起步,却已经融到C轮,拥有优秀的产品并且有相当盈利空间了。我不知道现在中国的教育机会有多大,但最令人兴奋的教育机遇就在中国。”
很多外国嘉宾已经关注到实操层面:如何进入中国教育市场,这成为中外嘉宾互动的焦点。Coursera CEO 里克▪莱文建议,在中国当地找一个优秀的合伙人,来本土化内容和商业模式。据其透露,Coursera目前在中国有接近200万注册用户,主要分布在大学毕业以后的年龄段。Coursera已与众多中国知名高校建立合作,成为中国学生学习世界顶级高校课程的窗口,同时也为中国高校给海外用户发布课程提供路径。
在刘亚超看来,外国教育机构进中国不是简单的引入硬件产品,而是服务分发,这要求产品本土化和分发渠道非常强。比如,好未来引入美国分级阅读教材Reading A-Z之后,把出版内容导入到APP中,并用语音识别技术帮助中国学生提高口语,这些本土化应用创新后来被引回美国市场。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未来中国教育的风口。好未来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颖列出四条赛道:1.2016至2020年预计每年诞生2000万新生儿,将促成早教领域今后5-10年的繁荣。2.1985年后出生的家长会更加倾向于多元化教育,需求增速是传统教育的两倍。3.素质导向的STEAM教育需求会越来越高。4.传统K12领域,科技驱动和优质内容将迎来空间。
从走出去到合作共建
当中国教育创业者集体亮相美国时,教育输出已经开始。就在ASU-GSV大会开幕十天前,美国时间4月27日,由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和蓝象资本运营的互联网教育未来工场国际孵化器与美国纽约教育基金LearnStart达成合作。
这正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教育机构的速度与激情。“在技术驱动教育变革的时代,也是民间教育力量推动中外教育急速发展的时代。新型教育科技公司为代表的民间力量成为中外教育交流的新动能。”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任孟山如是评价。
2016年ASU-GSV大会甫一结束,未来之星中国代表团成员就行动起来。当年5月,少年商学院成立北美研发中心,为7到16岁留学(课程)预备学生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国际课程与实践项目。10月,VIPKID宣布建立北美教育研究院,51Talk宣布计划在美国建立K12教育研究基地。未来之星代表团发起者好未来,也在美国、以色列投资了多家前沿科技公司,并与国内业务进行整合。
今年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增强,也加剧企业间的竞争。但中外双方强烈的学习意愿,将促使他们互取优长,合作共建。
在Coursera CEO 里克▪莱文看来,中美教育系统存在不少深层次差异。中国学生吸纳和掌握知识的能力非常出色,美国更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二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也给它们进入彼此的教育市场带来挑战。
事实上,对于未来教育趋势,中美双方也有很多共识。
图为美国教育部长贝特西▪德沃斯
美国教育部长贝特西▪德沃斯在演讲中呼吁,未来教育应该更注重知识和技巧与学生需求的契合程度,需要设计出一种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下一代提供足够多的选择。
终身学习也得到进一步凸显。贝特西▪德沃斯直截了当的提出美国教育部不应该叫“教育部”,应该叫“终身学习部”,通过终身学习给下一代教育带来新的改变。这些问题在中国教育界也深受关注。
好未来联合创始人刘亚超表示,从标准的工业化大生产时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将发生重大改变:从工具型的知识工人培养转向以全民创意创新为主的创新人才培养。
展会上可以看到社会情感学习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体验式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等创新型教育模式已经小露峥嵘,未来或将成为撬动教育进步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