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杨那爽:如何规划孩子的升学之路
2017-05-08 10:52:00 来源:腾讯教育

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杨那爽:如何规划孩子的升学之路

腾讯教育: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访谈间,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您自己。

杨那爽:您好,我是北京市私立汇佳学校升学指导中心主任杨那爽。在过去16年间我一直在做升学指导工作,算下来应该有3000来名毕业生遍布在海外各个主要的留学(课程)国家,小国家可能没有,但是主要的英语(精品课)学国家都有。

腾讯教育:您能先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办学特色吗?

杨那爽:汇佳是中国,也是北京第一批私立学校,1993年建校,最早是以私立学校出现的,并不是以国际学校出现的。到了1998年我们引入IB课程。大家知道IB课程是一套国际课程,最早是针对外交官或者是国际人,他们的孩子跟着父母到全世界各地,比如说这两年我在英国当大使,过三年以后我到日本去当大使,孩子的教育怎么办呢?所以他有一套全球都统一化的标准,就是国际课程体系。

这套体系当时引进的时候可以说是敢为天下先。现在也是,在中国目前现行所有的体系当中,IB课程对于老师和同学的要求都是最高的。不过IB的培养方式是最开源的,IB十大培养目标不是你的语文、数学、英语有多好,它是说你的思想,你应该是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你应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你应该有批判性思维,它是这样的培养模式。

所以,IB是有课程体系,有评估体系,但是不规定你的课程。IB的思想跟中国的学校,就是中国的教育部规定的课程相匹配,就是有IB特色的中国课程。到美国去跟美国的特色匹配,就是有IB特色的美国课程体系。所以,它在全世界里面是最开源,最世界化的,同时推选度最高的。

作为全中国第一所IB学校,中国人建立的第一所IB学校,我们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了将近30年的历史,培养的学生将近3000人。他们百分之百都是在国外的大学进行留学。我们的同学有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有在花旗银行当董事的,也有在德国的科学院当院士的。所以,在政界、传媒、科学、艺术等行业,都有我们汇佳的学生。

这也是我觉得IB体系对于中国学生来讲最好的培养方式,不限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人家说IB是不是培养外交家,并不是,IB是什么人都在培养。我们每年毕业生,你看他的录取通知书,有学工程的,有学理科的,也有很多学国际政治、传媒、社会学的,还有学公共事务管理的,有很多很多专业方向。跟相对比较单一化的,以工科、商科作为主要出国留学专业的学校相比,我们这种特色就是未来的培养出路更加丰富一些。现在作为一个老牌的中国国际学校,北京的国际学校,我们也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因为毕竟目前来讲国际教育已经是很开放的阶段。也有纯国外的学校进入到国内,也有本土的学校在发展。这个时候我们秉承的理念就是差异化的教育,因为我们认为每一个学生总会有他的一片天空,土地和还有那湖清水。只要找到他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去合适的学校,上合适的专业,能够学成,能够学好,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我们的学校从来不会在乎我们的考评,你有多少个名校,而是你被多少所学校被提前录取了,这个录取率是需要的,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梦想的实现率。

第一,你有多少学生通过本科的教育,因为我们有一个校友会,汇佳校友会还是很庞大的。每年我们都要做校友分会,校友会要统计你有多少同学,通过中学、大学到硕士到毕业以后,整个这一条学术培养路线是没有歧途的。因为有很多同学学的和最后干的不是一回事。我就是例子:我本科是学工程的,后来我去国外进修,回来做过英语老师,做过升学指导,现在在做一个学校整个升学指导负责人。其实我的学习就跟我的整个职业发展经历是不相同的。所以这个对于我们认为培养是一个失败,因为定位不准。

第二是你的职业发展和学业发展通路是否通畅。我们需要看到学生是否是自己做的选择。我们认为在汇佳要学会两件事,这两件事成功了以后一定是人生的成功。第一件事的成功就是学会选择,首先你要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所以你才会去做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听老师说。说杨主任说了,这个学校好,不是。我们的学生经常说,老师您说这个学校不错,但是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他们经常会跟我讨论甚至是争论。

第三,学会自信,我认为中国学生因为人多,所以,竞争的激烈程度很高。每一次在竞争的过程当中都会有一大批人被淘汰,而淘汰者就一定是失败了吗,只要他有自信,再去选择另外一条路,他一定还会走向成功。

所以汇佳的学生如果学会了选择,学会了自信,那么就一定会有未来的一片天空。

腾讯教育:您刚才已经介绍非常全面了,几乎把我们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和升学特色都已经概括了。最后我想问一下,现在很多孩子都想要选择出国,而且趋向于低龄化的程度。年纪小的孩子可能对自己的规划,或者发展又不是特别懂,不是像成年人可能有一个很清晰的路线,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

杨那爽:我是极度反对孩子在18岁之前去读初中、高中或者小学。因为什么呢?如果你举家移民了,这个问题不会太大,因为毕竟有父母的陪伴。一个小的孩子,成长过程应该是三位一体的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如果说你就把他放到国外去,缺失掉了家庭教育的环节等于你教育的1/3就没有了。这样对未来孩子的人生定位和发展是有问题的。咱们经常说即使你上了再高的学历,上了再好的大学,但是家庭在你身上的印记是抹不掉的。

第一,这个是人生一种定位和标识,而且我认为家长在孩子走向成熟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因为你对孩子更加了解,你对孩子更加有理解,而且你对孩子们有责任,别人是代替不了家长的。如果家长不在,我把你送出去学习,这是对教育的缺失。

第二,中国的同学出国了以后有两大问题解决不了,第一大问题就是融入的问题,就算你是ABC,是第一代出生在美国的小孩,其实都面临着跟主流社会是有冲突、分歧的,因为你的父母还是中国人,你的身上还是有很多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烙印。所以,那么小的孩子出去以后就会在文化当中迷失,汇佳的教育是双语双文化,因为你作为留学生出国是接受的新鲜文化,吸纳进来条件是什么,是你本身自身的文化定位是很清晰、很强大才可以。所以我们汇佳有一句口号叫做做一个伟大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学校培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所以如果孩子太小出去的话,文化会迷失。

第三,毕竟你并不是主流社会的人。所以很难在主流社会中充当领导、充当团队的决策者,或者是引领者。这样的话在你申请海外比较好的学校的时候,你势必会被本土的人才淹没掉,而且你在申请好学校的时候,没有领导力的体现,他是不可能接受你的。

因为你想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或者牛津、剑桥这种学校一定是培养未来世界的领导的地方。你连一个中学领导都没做,世界领导怎么做。所以这两点会造成他在整个教育方面的缺失,其实对自信心也是一个打击。最后更重要的是说,很多家长觉得你在中国没有好好学习,或者说我的孩子英语不好,换个环境是不是就好了?

其实我跟您说句实话,您看这么多年的升学统计,凡是优秀的大学录取中国人99%全都是在中国的学校里产生的,最多有1%、2%是在国外的学校产生的。其实,你说中国教育不国际化或者怎么样,但是我觉得在中国的基础教育对于中国孩子来讲,一种文化的、理念的、培养的适应性还是在的。

腾讯教育:谢谢您。您说得非常全面。

杨那爽:不客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