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直通车4月28日消息,4月27日,内蒙古赤峰市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利用校园贷款平台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案件,涉案金额达900余万元。
内蒙古赤峰市某学院的学生李某称自己被骗了15000元左右,其他被骗的学生估计至少也跟他差不多。根据警方调查,这起案件涉及到内蒙古赤峰市三所高校,889名学生。
据全景网爆料,不少“校园贷”平台通过物色“代理人”在学校寻找贷款“唐僧肉”,有的诈骗分子还大力拉拢各贷款平台授信经理成为其公司的“业务员”,一起对大学生进行诈骗。
因此,许多“校园贷”的案件往往呈现涉案人数众多的态势。
银监会:“校园贷”整治三步走
近年来,“校园贷”屡屡引发悲剧,社会影响极为恶劣。那么,“校园贷”究竟该如何整治?对此,银监会独家回应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首先在监管方面,银监会指出将完善监管规则,为规范校园网贷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2016年10月,银监会会同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信部、公安部与工商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分别从加大校园网贷业务整治力度、加大违法犯罪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风险警示和教育引导工作、强化网站监测管理、做好舆论监测引导、加强工商监督力度等六个方面对校园网贷整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其次,在整治方面,银监会指出将开展分类整治。
按照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的统一部署,银监会将校园贷纳入P2P网贷专项整治重点对象,制定整治方案,开展全面排查,梳理风险隐患,重点对涉嫌恶意欺诈、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击力度,切实规范校园网贷平台的营销展业行为。
在前期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银监会多次下发风险提示,培训指导各地在分类处置的同时,视其情节轻重采取暂停、整改、移交公安等处置措施。
第三,在风险处置方面,银监会指出要形成监管合力,加大对“裸贷”等风险事件处置力度。
对“裸贷”等校园网贷风险事件,银监会积极发挥牵头部门作用,会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建立协调联动监管整治工作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各部门合力出击,及时掌握舆情动态,认真开展风险研判,防范风险蔓延与叠加。据悉,“裸贷”事件侦查获得突破性进展,全国首例“裸贷”放贷者已于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获。
信用卡为何难解“校园贷”的尴尬?
相比“校园贷”,信用卡似乎是一种更好的选择,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提前消费的需求,而且没有高额的利率。
那么,为什么信用卡解决不了“校园贷”的尴尬?
据报道,在4月21日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现有银行业对大学生等群体的服务缺位。
情况真如郭主席所言吗?国是直通车记者拨通了中国建设银行百万庄支行的热线电话。
据了解,大学生如果要申请信用卡,首先要满18周岁,且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和工作收入证明。如果没有工作收入,那么就需要近亲家属做担保,近亲家属需要提供自己的收入来源以及证明与申请人的亲属关系。
至于申请成功的大学生信用卡额度,则会因人而异,工作人员会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资料来审核,大致在3000到10000左右。
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来说,提前消费是一种“私人”行为,如果还需向家长打报告,会不会挨骂就是一道坎儿,加上严格的审核程序,几乎令人望而却步。
“社会批评我们银行对大学生的信贷业务服务不到位,他们找不到地方贷款就找网络或者社会上的高利贷。”郭树清强调,商业银行应研究如何“把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
除了“打开门”之外,如何让大学生正确认识“校园贷”,也是现下的一个难点。
对此,在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方面,银监会也对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作出回应:
一是通过将消费观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各种主题教育中,纠正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从众消费等错误观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理性和科学的消费观。
二是加强校园不良网贷宣传报道和教育引导,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络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以报告会、讲座、论坛等形式,向学生普及金融信贷知识,增强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远离不良网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