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明德探索“北京模式”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在京召开
2017-04-24 17:49:00 来源:腾讯教育

(注:腾讯网登载此文出于丰富信息之目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4月20日下午2点,由国内知名游学教育专业机构、新三板挂牌企业世纪明德主办的“研学旅行在中国•北京地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在文津国际酒店召开。据悉,此次活动采用主题演讲、高端沙龙交流等形式展开。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北京市丰台二中校长、原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何石明,全国智慧营地联盟首席顾问专家、原教育部《基础课程》执行主编贺斌,华夏幸福教育总顾问总督学、原人大附中副校长肖远骑,北京市大兴区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书记甄艳玲,东联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原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景浩,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奥森、将台路校区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胡箭,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世纪明德CEO王京凯等嘉宾将围绕“研学旅行怎么做”、“如何推进研学旅行课程化”、“如何实现研学旅行综合育人效果”、“北京模式”的突出特点及“如何有效地推广运用”等议题深度探讨,分享研学旅行实施的成熟经验,探究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创新模式,搭建更加开放的研学旅行交流平台,促进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世纪明德宣布组建并推行国内首个研学智库、研学导师计划,全力升级研学旅行的前瞻度、专业度、教育度。

世纪明德探索“北京模式”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在京召开

世纪明德研学旅行在中国•北京地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现场

关于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

“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是一套经过系统设计的育人目标框架,其落实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方面、各环节的对接融合,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综合的课程体系。具体而言,创造学生进行充分自主探究的资源条件,建立研学旅行的质量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主题和评价方式,把研学旅行的学习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能力要求结合起来,从而有力推动研学旅行课程的落实。”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从宏观角度系统解读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涵。

世纪明德探索“北京模式”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在京召开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进行主题演讲

华夏幸福教育总顾问总督学、原人大附中副校长肖远骑基于个人旅欧经历及多年对外输出中国文化的经历,揭示了研学旅行课程的要义:“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具备教育性、价值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当今世界中找到自我的位置和归属感。”在《研学与素养——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的主题演讲中,他对照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发展状况,对“研学旅行与核心素养”、“研学旅行的课程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研学旅行的课程特征,体现为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然。”全国智慧营地联盟首席顾问专家、原教育部《基础课程》执行主编贺斌如是表示。

“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我认为至少包含五个要素,研学课程、研学线路、研学基地、研学导师、以及安全管理。其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核心,以导师为关键。研学课程的开发,应该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连接,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和三大维度、六大方面、十八个要点相结合,当然每一个研学地点对应不只一个课程目标,我们需要进一步聚焦,聚焦到唯一目标上。关于研学课程的实施,要注意启发性和开放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变成研学过程的主体。”世纪明德CEO王京凯从十余年从事“研学旅行”的具体做法入手,对研学课程的设计发表了意见。

关于研学旅行“北京模式”的探索

“以谁为师?谁是主人?谁帮助谁?”北京市丰台二中校长、原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何石明以《青春是一场盛大的行走》为题,分享了丰台二中“行走课程”的典型经验与做法。“让远方的人真正与自己有关”,通过讲述北京学生在黄冈乡村学校、若尔盖草原、汶川中学等地支教的感悟与体会,他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明了研学旅行对学生个体生命成长的改变。

“研学旅行,有三个类型:主题探索型,项目探索型,实践探索型。例如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颐和园,地理、历史、语文、英语(精品课)四个学科的老师同时来讲这门课,把颐和园从古至今的来龙去脉,它的文化性、教育性,以及孩子们怎样给国外游人介绍都讲解透彻,这叫主题探索;我们有中美学生合作项目,以科学为主,比如风洞实验,我们的学生来到美国学校实验室,与美国学生共同探讨、进行,然后对比中西方课程的不同,这叫项目探索;我们把孩子们带到航天基地,到发射场,看卫星发射的全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探索才有成果。”华夏幸福教育总顾问总督学、原人大附中副校长肖远骑谈到。

“我们学校现在准备在德育体系做一个初中加上高中六年的一个贯穿性的发展体系。从基础课程建设包括心理发展方向,就是学生的认知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等来做一个设计。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分层把很多东西融合起来,共同建立起这样一个理论的框架,作为研学的指导。”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奥森、将台路校区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胡箭介绍到。

东联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原北京小学大兴分校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景浩就“红色教育”、“自然教育”、“生活教育”三个方向畅谈了研学旅行“北京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此外,针对研学旅行的评价,与会嘉宾各抒己见。 北京市丰台二中校长、原北京市第四中学副校长何石明指出,“学校对社会委托机构的评价,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是否满足教育价值的需求;二是能否确保安全性;三是性价比是否够高。”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认为,“整个评价可概括为三段论:行前的课程准备,行程中的活动体验,到事后的行程总结。”

“未来,政府会打造公共的第三方管理平台,对研学旅行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这些工作还在逐步完善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透露。

关于研学智库与研学导师

会上,世纪明德CEO王京凯宣布组建并推行国内首个研学智库、研学导师计划,致力于研学旅行理念推广、区域交流、课题研究、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导师培训、项目孵化等多项工作的落地与推广。“专职的研学导师,现在还比较少,但我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参与到研学旅行活动中来,将会催生出专职研学导师这个职业。”他补充到。

世纪明德探索“北京模式”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在京召开

世纪明德CEO王京凯进行主题演讲

北京市大兴区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书记甄艳玲强调,“研学导师是研学课程实施的直接推动者,是关键的要素。”对于研学导师需具备的素养,与会嘉宾也进行了充分探讨,总结出有教育的基本素养和情怀、有较强组织能力、有创新能力、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特点、身体素质好等必要品质。

据了解,世纪明德为新三板挂牌企业,近一年来,联合研学旅行主管部门、研学旅行示范实验区、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及中外优质中小学共同发起了“研学旅行在中国”系列重要活动,旨在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国的全面落地,助力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及多样化呈现。目前,活动已于北京、西安、长沙、呼和浩特、兰州落地,并将陆续于四川、江苏、山东、河北等地,开展研学旅行优质落地方案及优质资源的推介,且于2017年3月底在全国全面启动“研学旅行在中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2017年4月在全国各地区逐步启动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交流会,此外,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系列课程汇编也将陆续编辑并出版,最终实现“研学旅行在中国”到“素质教育在中国”的转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