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当前职业学校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其基础是“产”,却又不是单纯的工厂生产,而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其目的是为了“教”,在产教结合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再逐步向“产、学、研”发展。学校真正形成了“产、学、研”的能力,职业学校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形成发展能力就落到了实处,做强做优也就有了基础。经历过年的磨砺与沉淀,蓝鸥集团在校企合作中以实力诠释“产教融合”,尽心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推动社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产教究竟如何结合?
自2016年开始,蓝鸥便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关于产业合作提前育人的要求,进行了教学内容和师资培训两大类项目的申报。而在2017年更是加大这方面的支持和投入的力度,包括项目覆盖范围,从2016年28家扩大到2017年的120家;项目类别也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加了创业创意教育改革与大学生实习实训两项,共计120项。在开拓这些项目的过程中,蓝鸥非常懂得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背景以及产业资源的对接去形成一种产学平台,例如针对大学生实习实训项目,蓝欧每年开展近千场针对大学生的实训,最大化地去实现“产教结合”。通过融会贯通地去结合理论与实践,蓝鸥形成对当代最先进的技术和项目的独到、可贵的经验与见解,并且独创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从最基础的C语言教起,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难易程度以阶梯形式层层递进,直到最后把每一位学员都培养成合格的iOS工程师,能够独立开发出自己的项目为止。这些不仅是蓝鸥的背景与实力的体现,更代表着一种社会责任感:用最好的产学合作成果去服务于学生,服务于高校,服务于教师。
蓝鸥的产教结合更加注重“踏实”二字。从2016年开始,包括2017年都是重点打造一种类似于旗舰店的旗舰合作院校。通过与各大学校的合作,将课程体系、合作模式、运营体系以及文化融合等打磨成型,然后再进行复制,所有的工作都是在逐步推进。
高校与实力型的企业合作是唯一出路
“产教结合”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校根据校内的师资情况和专业设置情况,开办相关的产业,其实施过程中不涉及校外企业,学校开办相关产业是为了“教”,是以教学为中心的,其重点应在“校企一体”上。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副处长侯永峰曾指出:“当前高校专业的两大改革方向:一是面向新技术领域的特色专业的设立,二是传统专业的转型升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长效机制,高校与实力型的企业合作是唯一出路。”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说蓝欧从成立之日开始就已经和校企合作,到目前为止合作院校已有千余所。通过对大学生的技能培养去解决他们能力不足的问题,这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校企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与学校本身的专业化建设还是相差甚远。通过四年的核心课程设置和充足师资储备,蓝鸥在获得神州泰岳2.2亿的战略投资并且借助这一平台的支撑与协助后,终于在2016年实现与学校的深度合作。在将近不到一年的时间,蓝鸥已经在内蒙、山东、湖北等地区实行包括专业供给、学员供给、实验室这种深度的合作。而在未来三年到五年内,蓝鸥也会将这种模式形成一个具有独特优势的解决方案去推动校企合作的一个战略布局。校企合作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以往学生去企业是利用企业的实习资源增长见识。那么时代发展到今天,校企合作的内容从本质上来讲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的培养应实现从提升实践能力到提升系统级工程能力的转变,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社会产业的发展。
近期,蓝鸥将正式启动2017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携手高校共建校企合作良好生态,进一步利用自身“产学研创”一体化平台,以及“蓝鸥-泰岳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双平台优势,进行教育新生态的深度布局。这一项目的启动,预示着蓝鸥在“产教结合”这一创新办学模式上的又一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