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不去那个公司?”
广州某房地产公司面试官对君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像是当头一棒,把还没进入状态的她吓出一身冷汗,而“那个公司”指的是北京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
每年毕业前的这几个月,计划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总是忙得焦头烂额,四处奔波出入于各类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只为觅得一份好工作。投简历、笔试,一切都妥妥地,可是一到面试,心开始慌了,手也开始抖了,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了。不少大学生和君雅一样,能闯到面试这一关的都是“过五关斩六将”的勇士,可在面试官面前就开始犯怂,往往紧张得像只小猫。
不少人向记者反映,紧张是因为自己是面试“小白”,没有什么面试经验;也有人说事先没有对应聘单位进行了解,对面试环节、流程等都不熟悉;还有人抱怨,面试官面目可憎,太过吓人,气氛太严肃……的确,面试不像简历筛选、笔试考核那样简单明了、规则统一,面试者的穿着打扮、举止谈吐都会成为面试官考量的因素,更别说是回答问题的表现了。
刚刚以“碧业生”(碧桂园的校招项目)姿态入职碧桂园的吴明比较幸运,早早就在这里实习的他因为表现优秀而直接通过终面。他告诉记者,面试官问这些问题其实是很正常的,因为在校学生对于一个企业的认识是不够的,且经常会说错话,这一点可以说是面试官故意为之。
以往,面试官会根据简历依次提出问题,面试者虽然紧张但也基本能顺利应付。但是现在,面试官们似乎并不大愿意“按套路出牌”,更喜欢玩一点与众不同的问题。中国计量大学英语(精品课)专业的刘蕊参加某教育机构面试时,三位女面试官给她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男朋友么?这瞬间给她一个错觉,“我这是在参加交友节目么?”此外,也有学习心理学的学生被面试官严肃地问:“你如何证明自己没有患精神病?”诸如此类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面试场上,一次又一次地刷新大学生对求职面试的认知。
问题本身的奇特性是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在面试环节和模式上还费了不少苦心。琨子是四川大学学土地资源管理的,先前有过几次面试经历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百度的“二面”。“面试官在你的简历中找到一个点,给你一块黑板,让你去描述并还原你所参与的工作,他还会把讲解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这样可以清楚地知道你这份简历有多少水分,你有多少能力。”
相比于新颖有趣的面试,有不少堪称“战斗式”的面试安排则让面试者头疼不已。王帅在参加华为公司面试的时候,就十分直观地感受到了它“弱肉强食”的企业文化。“我一开始以为就是单纯的无领导小组讨论,但是当讨论结束,面试官提问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太单纯了。他问,‘你们觉得你们当中谁表现最好,谁表现最差,每个人必须给出答案,并且说出对方的名字和你的理由。’那个瞬间,大家的脑袋里一定都是空白的。”
此外,还有许多让人咋舌的花样出现在面试当中,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小组对抗、实时记录等五花八门的面试让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担惊受怕。考官的问题不再局限于简历和工作本身,逐步拓展到生活、思维、情感等多个维度来综合考量面试者。奇葩的问题不再设置标准答案,无领导小组讨论也不仅仅是观点的表达,关注的焦点从学习成绩、实践成果扩散到个人的应变表达能力、推理总结能力和道德品质的观察。
王帅告诉记者,在入职华为之前的他曾在十三个单位有过面试经历,其中不乏三星、美的等知名企业,“不少企业已经淘汰了老旧的面试模式,捉摸不透的套路很难说能够通过事先准备来应对”。(文中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原题为:《“如何证明你没有精神病?” 面试中想不到的套路》)
(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