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电MBA教育中心方刚:新设全日制班 立足电子信息特色定位
2017-04-18 15:48:00 来源:腾讯教育

腾讯教育讯 3月30日,《教育大智汇》商科教育专场沙龙活动在浙江大学成功举行。由腾讯教育携手江、浙、沪地区商学院领域专家、学者、媒体人,聚焦“探寻‘智’变新机遇”,共同深入研讨“互联网+”时代下,未来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并围绕“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前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等话题,展开了创新研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方刚应邀出席并发表观点。以下为现场实录。

方刚: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论坛和大家做交流,我叫方刚。刚才有好几位同仁讨论比谁接触MBA时间长短的问题,那我肯定是冠军--最短的冠军。至今为止我在MBA中心半年有余,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我接触MBA时间却是比较久,我就是当初浙大2000年MBA业余班的毕业生。这样的经历加上刚刚接触MBA的运营和管理,我有很多感受,也有很多困惑。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解惑,所以接到这样的通知我很高兴。

我汇报一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MBA的基本情况:我们开办MBA的时间不是很长,是第八批院校。今年的招生还算好,整体招生规模有90多人。

议题一:MBA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新政策

在我的推动下,今年我们招收了全日制的MBA学生。关于这一举措我有自己的一些考虑。首先,我认为管理硕士教育的最终方向一定是专业硕士,这是肯定的。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迎合长远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全日制MBA是一个着手点,一个立足点。这个立足点我不会放弃,所以我争取开办全日制的MBA班。第二,我想构建一个运行MBA教育中心的稳定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比较稳定的平台,比如全日制的班,我会积极去争取更加厚实的基础政策。第三,大家是否有这样的压力?我自己本身是做教学和科研的,管理学院会受到学校教学指标的考核,其中一个就是案例入库,管理学院会拿到这样的指标压到MBA中心:你们有这么多企业,案例撰写肯定是你们来做。但是非全日制的学生根本完成不了。他们到课率堪忧,更不可能撰写出达到入库标准的案例。如果构建全日制班,这样的考核就可以实现。而且这里也涉及到MBA论文的问题。我们困惑,但又期望全日制MBA学生的论文就是案例,并且案例达到入库的标准就予以通过。第四,通过全日制的班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我在招生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企业,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是否可以把全日制的MBA学员和非全日制的优秀企业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全日制的MBA学员到非全日制MBA学生的企业去调研和考察,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水平,另一方面通过考察调研完成案例的撰写。这是教学模式上的改变,当然也需要进一步探讨。我是新人,想法很多。接手杭电MBA教育中心执行主任没有人教过我怎么做,我就在想,全日制MBA的学生是否可以和非全日制MBA的学生有效结合在一起来做这些事情。我个人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第五,确实有这样的市场需求。今年最大的问题就是名额不够,所以我不断地向学校申请,强烈要求开设全日制的MBA班,但最终学校也才给了我们8个名额。事实上从招生情况来看,我们招20到30个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有名额完全可以开办起来。尽管只招收8个学生,但我也不后悔,起码可以以这个为切入点完成我的一系列构想。这是关于第一个议题的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比如在座的有很多院校开设全日制MBA班,也有不开设全日制MBA班的。像北理工,他们是全日制招收300人,非全日制招收300人。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观点也很类似,这是我们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看法。但是全日制的MBA招进来之后我又有困惑:比如教学计划如何执行的问题。所以也希望在接下来的讨论过程中能够给我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启示。

议题二:EMBA纳入全国统考对MBA的影响

我们没有开设EMBA项目。对此,我们没有太多话语权。不过总体来看,EMBA纳入统考并不见得对MBA有好处。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判断。

议题三:如何融合中西管理教育

我们的管理层体系来自西方,所有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自然而然地来自于西方,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肯定是中西结合。当然我们现在也强调中式的管理理论,在MBA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涉及到我们学校的MBA定位问题。细分市场我完全赞同,因为我们有浙大,所以肯定占据细分市场。我们学校的特色是电子信息,滨江的新型电子信息企业中层有30%是我们杭电毕业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资源和特色很明确。我的想法是杭电之后MBA发展方向是电子信息,和互联网+以及杭州的电子商务之都结合起来。今天计算机学院的副院长和我讨论加强合作来做一些特色的MBA教育,这个想法我非常赞同。很多校友从我们这里毕业,慢慢地走向了中层,都有管理学深造的愿望。接下来我们就要往这个方向发展,这也是MBA今后发展的特色。关于中西管理教育问题,我们要和国际化有效地结合起来,当然特色是电子信息。我们运行到今天在国际化方面做得比较有成效,包括和美国的WPI理工大学做了相对深度地结合,有学生互访、教师互访,当然联合学位还没有做到,但是今后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国际化的合作,显然是符合刚才提到的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本身来自西方,并且和中国具体的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走国际化道路是符合MBA的发展方向,但是对杭电来说国际化只是手段,最终的目标是指向电子信息特色定位。

议题四:在线教育对商科教育的冲击与挑战

就个人来看,当今时代管理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改革的地方实在太多。我在企业待过十多年,当过上市公司的高管,也自己创过业,当过总经理,通过实践对学生心态的把握相对来说比较准确,在课堂上也不是照本宣科。我们面临的挑战实在太多,这次一定要变革。寿老师(浙大MBA中心主任 寿涌毅)刚刚提到湖畔大学,据我了解,杭州有很多做在线教育的公司,有些专门做如何推广的在线教育公司,同时在线上课的学生规模达到上千人。视频很短,一节课10分钟,在市场上推广得非常好,这对我们构成了非常大的挑战。当然正规MBA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比较正式,更重要的是有文凭。另外一个优势是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滨江30%以上中层是我们的校友,这就是我们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和这样的一些教育机构竞争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关于在MBA教育体系中如何去开展在线教育我没有过多的话语权,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特色铸就品牌,实力彰显未来。身处日异月新的时代,《教育大智汇》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育传播品牌,致力于将最新教育资讯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