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各位家长、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今天在这儿用30分钟的时间跟大家交流一个题目,如何选择国际课程学校,其实这个题目应该是再加上“课程”两个字。
真正的国际学校按照中国教委的定义,其实是只能招外籍人员子女的学校。今天在这儿因为我们绝大部分家长应该都是自己拿中国护照,孩子可能也是中国护照,其实你要选择的是留在公办体系当中,还是走所谓的国际课程学校。当然这种国际课程学校林林总总,从举办人的角度有公办学校自己办的国际班,有纯民办的,比如像我们和刘老师。也有现在少数的外籍学校开始可以招一部分中国学生,但是人数可能比较少。从课程角度来讲有很多种,只是讲英语(精品课)方向的,大家有听到AP、A-Level、IB,还有加拿大各个省或者澳洲各个省或州举办的自己的高中文凭课程。
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不会只听一场讲座,也不会只参观一所学校,也不会只咨询一个朋友或专家。实际上你听完之后,很有可能是虽然信息量增加,你判断的清晰程度实际上是下降的。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课程体系,每一个课程体系,每一个学校,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人都在讲我的课程是全北京、全中国最好的,这句话对不对呢?可能对,也可能不对。随着对任何一个课程体系的了解,你会发现搜索引擎本身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A-Level在中国有很多体系,大的有CIE和Edexcel,CIE和Edexcel的课程上本身有不同。即使在CIE或Edexcel的学校基于自己的生源和所获得的外教的师资,以及自己学生对学校申请的定位,以及有些学校需要去刷成绩,可能会开一些自己学校的课程。
比如说文课的课程,在中国几乎没有什么人开。因为老师很难找,学生不容易考到高分。申请的时候就不占便宜,这么多年下来中国学生相对还是在数理化生这些方面比较有优势。但是世界是公平的,你在任何一个环节所谓的聪明的方式获得的竞争优势,都会在未来要加倍地还给这个社会,这就是小聪明和大智慧的区别。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大家去看美国500强的企业,我们以公司顶级中的CEO和COO来看,美国500强企业当中除了所谓的犹太人阶层,这个不讨论了。实际上你看所有的精英阶层当中,人数最多的,能够爬到这个Level是什么人?我们有没有在外企工作的人,爬到这个职位的只有一个人,印度人。
美国现在500强企业当中剔除犹太人部分之外,70%以上的高层都是印度人。剩下全世界人再分剩下的30%,这里面几乎没有一个是华人,我就是说以今天的500强企业来衡量。是因为中国学生英语不好吗?印度学生的口音不但我们听不太懂,其实美国人听的也不是很懂。是因为我们的数理化不够好吗?还是说我们不如印度人强壮?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想。因为我们过去说中国学生出国的人数少,现在我们去美国一个国家一年也就40万人,甚至还要40万人。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情况,实际上是越来越糟糕,而不是越来越改善。
你去英国看,你去欧盟的其他国家看,你去亚洲发达国家里面顶尖的管理层去看,坦率讲几乎都找不到华人。除了中国人自己办的之外。我们可能还是要去想为什么?我相信绝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出去,都是基于比较现实的考虑,读书,提升孩子的就业价值,未来在中国或某一个国家能够取得所谓出人头地的位置。
但是我们要去想,在座的各位家长,你的孩子不管是明年走、后年走还是五年以后走,这跟我们九十年代出去读书所面临的整个竞争环境已经不是一个时代了,差不多就跟原始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区别一样大。那个时候基本上只要出了国,回来就会有极强的个人价值的提升,哪怕仅仅语言方面的优势都会让你获得非常好的社会地位。因为那时候99.9%的中国人英语都说不利落。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回事了,美国一年四十几万人,加上其他的英联盟国家,加上其他小语种国家,这个数字是百万级的,这只是增量部分,还有存量,还有未来的增量。最后导致了一个结果,你读书、留学(课程),去某一个所谓的学校读一个所谓的专业,甭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坦率讲已经不直接带来决定性的就业竞争力,不管是当科学家,还是政、商、教、医等等。
尤其是各位孩子年龄还小的家长,你的孩子所面临的未来的竞争是你我今天都看不懂的竞争。他们所要从事的工作,可能一多半在今天这个世界海部存在。如果你的孩子读初中,等到他本科毕业的时候,他面临的工作是我们今天一起都想象不到的需求和相应的还不太能理解的技能。这些东西靠什么来支撑?可能各位家长要多想这个问题,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个问题从来都没有想象过,都没有试图去回答,再往前走你能够自然而然获得一个超越期待的结果,这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想,也有一些思考跟大家做一些分享。今天我的主题讲修法,其实修法这件事闹腾了很长时间。从去年10月份(过了十一就开始讲)到现在动作很快,上海动作很快,北京马上要复制甚至超越上海的情况,比如在中国的课程方面,尤其在1到9年级,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比如说意识形态等等。
这是我个人理解修法背后的动因,以及这件事情对所谓国际教育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同原来哈佛很多年前出的通识教育的红皮书里讲来的一句话。我在这里讲哈佛大学或任何大学都是为了说得方便,因为这个世界上能进哈佛大学的人是凤毛麟角,能够进到哈佛大学并且真正改变自己和周围命运的人(不要说世界)比凤毛麟角当中的再凤毛麟角的平方还要小,所以我在这儿只是为了说着方便,没有任何对学校的偏好。读了哈佛也不见得怎么样,没有读也许你人生很圆满。
讲到一个人要成为世界公民,讲了很多,我就只讲最后一句话。这个所谓的世界公民就是要具备理解他人的思维和能力,而且要理解自身和祖国的思维和能力。套到一个中国人的身上,你得理解自己和中国的能力。理解他人,如果美国就理解美国人,如果去英国就理解英国人,如果去非洲就是理解非常人,这就是所谓的国际公民。
再具体一点来说,一个中国学生在每年接近百万的留学大军当中冲到了其他国家去,你能够在什么方面获得绝对的竞争优势?这个问题我们还要去想是不是靠数理化、史地生、英语或其他东西,大家可以用排除法思考。什么东西是你孩子身上具备的,周围的美国同学、英国同学、加拿大同学、澳洲同学可能用几年的时间还不太容易追得上?我相信大家心里会有一个答案。
我们再去看一个社会现象,如果我们在现实的社会当中来评价一个人,在今天这个时代大概率会以财富来衡量成就。每个人看到马云都觉得非常高大,尽管身材挺矮小的。也没有人会去关注他的学历,因为他是中国的即使不是首富,也是前三名。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来讨论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我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很多家长在问我应该去什么样的学校,要不要从公办出来,如果去私立应该怎么选、课程怎么看?我觉得这些都是术的问题,各位家长如果解决不了道的问题,在术的问题上努力越久可能带来的问题就越多。
那我们就来讨论财富跟教育的关系,比如中国有几个大概中国人都知道的有钱的人?一个是任正非,大家很多人都在用华为的产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这个人的教育背景,没有上过。还有一个叫王健林,这两个人的行业差别很大,一个是通信,一个是房地产,我们不管谁是中国实际上的首富,都无所谓,反正他们在财富角度讲都很成功,王健林也没有上过什么学。我的老板俞敏洪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是北京大学,也是考了三年才考说,成绩也蛮差。但是在今天有了这样的成就之后,可以把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全年级倒数第三名的事情当成一个事情来讲,甚至作为成功人士的花边来讲,但是他的成绩不好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他也把一个门槛非常之低的培训行业,做成了迄今为止还是全世界市值最大的教育类的公司,好在也做得非常好。
可能我们要去想,这么一个低门槛的、这么一个成绩也不是太好的,怎么能够做到这样的高度?跟他所受的哪个部分的教育有关?美国有很多好事之徒喜欢做二三十年的跟踪性研究。我跟大家分享两个研究的结论,第一个是美国的大学跟中国一样,现在也非常世俗化,也极度公立化,包括在排名方面,因为直接涉及到校友捐款。所以美国的大学商学院一直在喋喋不休地争论,谁是美国最流的商学院,这个很有意义,如果我能够证明我是全美国最好的,就可以订最贵的学费,挑全世界最好的申请人,并且要求校友们捐更多的钱。
可是研究了二三十年下来,他们的结论会发现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最后的第一名是一个没有商学院的学校,就是没有开过商科课程。这个学校很多人可能在旅游的时候去过,美国陆军学院。因为在西点,所以被称为西点军校。这个军校跟中国的军校几乎相差无机,除了长得比较不一样之外。就是每天骑马、射箭、武装泅渡,需要打仗的时候去打仗,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训练一下,以及读一点书,读的书都非常浅显,因为太复杂也读不下来,这就是实际情况。因为全中国成绩最好的高中生是不会考军校的,都会考清华、北大,美国也是一样。
但是这个学校在连续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面都是为美国贡献了最多的500强企业的顶级管理人才,包括美国的社会,超越了大名鼎鼎的哈佛商学院、芝加哥斯坦福、MIT等等。
我们可能还要想一个原因,为什么?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家长也经常把孩子送出去,自己也经常出国,不管是公务或者是旅游。如果我们再去所谓的景点照相之余,大概率在周末会碰到比赛,去到大学或某个城市的体育场,不管是橄榄球、棒球或冰球,可能瞬间就能理解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在2015年底的时候又有一些好事的美国人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想取得财富上的成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去传承,往往出现的问题是到了孩子这一代会发现不如自己。美国人也很关心这些问题,因为有很多老钱需要传承,所以又花了二三十年时间去跟踪一波小孩,对他们贴标签,然后试图得出一个结论是你这个人身上的哪个品格,或者哪一个特质,或者哪个素质,或者哪个技能,能够最大程度地预告你未来能够取得财富意义说的成功。
最后他们的研究结论其实就一个单词,厚厚的大报告最后只有一个单词grit,原意是沙粒,原来引申的意思是坚韧不拔。其实不用花那么多钱、花那么多时间去研究,实际上两千年前我们老祖宗已经把这个问题想得很清楚了。你在面临未来不确定世界竞争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知识能够保证你能够走得很远。但是你如果能够越挫越用,不断从挫折当中学习并进化的话,这就是现在AI所做的事情,你可能就能够比你的前面看起来跑得挺快的同学要跑得更远,而且人生以肉体的消亡作为标志的话,你可能会比他累计出来的一生的成就大一个几何积数,就像俞敏洪做的事情一样。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拥有这种美好的品质,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怎么才能拥有这种美好的品质?我们还可以用排除法,比较简单的操作思路是探讨各种可能性,然后逐一去排除,排除不了的就逐个去实验,最后就出现真理。在现在今天在场的家长,你能够去面对这种幸福选择的喧闹,就是去A学校还是在B学校,其实在财务意义上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这也是一个问题,你的孩子也能够看得很清楚家庭情况很好。我的几个好朋友把孩子扔到了很艰苦的地方去,待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回来以后他们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他们发生了一些家长觉得微不足道的变化。因为家长就会假设,你把孩子扔到那个孩子去看了以后就会在内心里面受到灵魂的触动,就会觉得他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如果你真心地跟孩子交流,孩子就会有两个信息反馈给你,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很多小朋友交流得很多,他们跟我交流的深度比跟他父母交流的多一点点。第一是他知道这些生活不是他的生活,那群小孩再艰苦跟他没有关系,因为我就是住在一个300平米的房子里,家里两个司机、一个阿姨,我爸光助理可能就几个,我妈从来不上班,然后每个月去美容的次数比我上课外辅导的次数都多。然后你让他产生灵魂的震撼,大家想象一下有没有可能?你让他再去接受那样的一种生活,我们也去想有没有可能。
还有一个选项是给孩子讲当年你爸是如何通过拼杀,从一个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里面一路考到中国顶级的大学,才有了你现在美好的生活,所以你现在要像我一样奋斗。这个从大前提到小前提到结论,大概只有第一个是成立的,孩子就会问你这么奋斗跟我有什么关系?你难道上我再回到那个贫困县贫困村里面去,再重新读书去考回大学吗?我放弃北京户口再回到老家?他也知道,所以不要低估孩子的智力和判断力。靠谈话恐怕也是不太容易奏效的,总得有解决方案。
我个人这些年管过留学公司,也办过预科学校,自己也教过书,送了一堆本科出去读研究生,也送了很多高中生出去读本科生,看了太多很多很优秀的学生,也就是按照中国大陆标准很优秀的学生。他们优秀的部分不用我描述,相信大家都知道,但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而且到了国外之后能不能一贯地优秀,其实很难讲。但是据我的观察有些东西是共性的,其中一个就是体育。我会在学校里面开很多家长认为没有用的体育课,比如当年开橄榄球。我自己是山东的,所以有很多家长也都从山东来。家长的问题是,让孩子学橄榄球,每周要花两到三个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还要出去打比赛,且不说还要买装备,能有什么意义?迄今为止中国大陆还没有几个学生能通过橄榄球拿到特长生的录取寄到美国的顶尖大学,更没有几个人能够打到美国的橄榄球职业大联盟,哪怕是替补,目前可能有两个人或者有一个人。好像有一个北京小孩,但是我不太熟。包括棒球也是一样。
所以有什么用?你花了时间、花了钱,因为相比于这个时间我可以拿去学托福(课程),而且还是新东方很擅长的事情。可以SAT,可以刷社会实践,这样可以为未来的包装积累很多的素材。
像山东家长问的问题,这个答案的确是没有用,从申请的角度讲没有很大的用处,因为你很难打出国家级或世界级的奖项。包括去年我们做赛艇,比如我们去划得比伊顿还要好?能打败剑桥?我个人认为在我的有生之年,这件事是很困难的,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在做,学生因此就能拿到英国或美国顶尖大学的录取?我相信也不会,因为录取是很现实、很残酷的,要么就考到天文数字的分数,同时还得有一些国家级所谓的特长。因为现在的竞争就是这么激烈。
但是对于我而言,我觉得办学校,我们的各位家长让孩子接触所谓的国际教育,其实你不就是为了摆脱原来的靠所谓的成绩和所谓的录取来评价一个孩子的未来,你不就是想摆脱这样的评价标准,让孩子有未来三十年、四十年的竞争力,所以我们不要把国际学校再变成一个洋高考(精品课)。
为什么去推体育?因为体育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在这样一个和平年代,在各位家庭富足的情况下,你让一个孩子能够从小有系统、比较阳光地接触挫折,在和平年代只有体育,战争年代可以去打仗。唯一能够比较阳光地接受挫折,因为在体育比赛当中如果以冠军作为胜利者,所有人都是失败者,但是大家都能够接受,因为冠军只有一个。有的时候运气在你这儿,有的运气不在你这儿,有的时候实力就是差距。而且很多时候在主场和客场就是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很正常的情况。
第二个好处是体育这样的活动很难靠一个人拿奖,即使乒乓球也还得有陪练。所谓的团队精神根本不用去讲,如果一个人很独,在体育方面很难有成就,在独生子女家庭当中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这个对于家长培养孩子,对于中国学生出去面临未来国际之间的竞争,还有一个东西是我们极度匮乏的,或者说我们的教育当中在极力去消灭的东西。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去问问题了,也就是冒险精神。
我们优秀孩子当中的99%的人是四平八稳的,是绝不冒险的。自从某一年江苏春游一个学校的大巴掉道山下去之后,从江苏省开始全中国所有的公办学校几乎不敢再组织集体的外出了,因为从出问题之后从校长到分管的副市长都要下岗,到了一定程度副省级领导也要出问题,所以大家都不出去。类似的任何有一定冒险的,有一定伤亡概率的事情我们都不做。因为这是发生在俞家长家里自己女儿身上的事情,我就不讲了。
最后我就提一个问题,各位家长仔细去想,回家后跟自己太太去商量。假设你的孩子出了国报名上了一个跳伞课程,上到中级班的时候就会有教练或保险公司给你寄一个合同过来,你孩子上了这么一个课,这个课有3‰的概率会摔死或惨残,如果你同意就签字,我们就免责了。各位家长想一下,你有没有勇气去签字?如果觉得做不了决定,可以自己改成3%或万分之3,会不会影响你的答案。大家可以回去商量。
接下来的问题是,值不值得?再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
最后送所有在场来听讲座的父亲一句话,所谓的国际教育其实跟国际两个字没关系,只跟教育有关系。如果一定要分出来的话,教和育相比,育比教重要一百倍,教就是学一些将来有可能用得上的东西,育可以使你走很远。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父亲的作用比母亲重要十倍,尤其是在小学开始课程之后。
所谓的教育,说到底到最后是8个字,安心陪伴,静待花开。父亲的陪伴,雄性榜样的陪伴对孩子的影响力比妈妈,我个人认为真的要强大十倍。我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小学之前妈妈非常重要。这是我理解的国际教育,没有解释课程之间的差异,但是希望大家听完之后能够多少有一些感受、启发。
谢谢大家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