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考古发掘文物增至三万多件,今秋寻找沉船
2017-04-13 17:55:00 来源:澎湃新闻
岷江丰水期到来,为期3个多月的四川“彭州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告一段落。2017年4月13日上午10时,在眉州市举行了“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成果通报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通报会获悉,目前的发掘面积共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新一轮发掘将于今年10到11月份开展,预计其发掘重点或许在于寻找在这处江口战役中的木质沉船。

考古发掘近景文物出水状态。

江口沉银发掘现场的银锭。

从今年1月5日开始,张献忠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已经进行了3个多月。随着雨季的到来,岷江水位逐渐提高,彭山江口沉银遗址2016-2017年度水下考古发掘工作于4月12日结束。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目前现场考古已经停止发掘,并将在一个月后进行围挡拆除。

考古工作将进入到室内整理阶段,文物保护人员将对出水文物进行进一步的保护;考古工作人员同时将对遗址范围内和遗址周边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从而为明年的考古发掘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计划。

新一轮的2017-2018年度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工作,预计将于今年的10到11月份开展。发掘面积将在本次发掘基础上进行拓展,重点寻找发生在这一处江口战役的木质沉船。

实证确认“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截至目前,张献忠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面积共2万余平方米,出水文物3万余件。金耳环金戒指金发簪
据悉,对于发掘出水的金银锭和金银饰品的鉴定研究工作也将随即展开。

本次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涉及的种类之丰富、时代跨度之大、地域之广,在全国都堪称一项非常重大的考古成果,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金册“西王赏功”金币“西王赏功”银币“大顺通宝”铜币
这次发掘出水的文物种类以金银铜铁等金属材质的器物为主,包括属于张献忠大西国册封妃嫔的金册,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和大顺通宝铜币,铭刻大西国国号的银锭等。此外,还有属于明代藩王府的金银册、金银印章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瓷碟、瓷碗、铜锁、钥匙、秤砣、顶针等生活用具,种类丰富多彩。铁矛五十两银锭
部分银锭、金银册等文物上详细记录其年代、地域等信息。从时代上看,从明代中期延续至明代晚期;从地域上看,这些文物记录的地域北至河南,南至两广,西到四川,东到江西,范围含括了明代的大半个中国。

应该说本次出土的文物是明代中晚期社会生活、政治、军事等方面最直接的展示,3万余件出水文物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军事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河道围堰
中国首次内水围堰考古

这次考古发掘不仅是四川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也是中国考古界首次在内水区域开展围堰考古。

发掘区位于岷江河道中,江水的流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每年的发掘时间选择在岷江的枯水期,即当年的11月底至次年3月底。枯水期,岷江水面距离河床表面的距离约为2-3米,河床表面至河底基岩的距离约为5-6米。河床表面向下发掘约3米开始发现文物,但比较零星。遗物主要发现于河床底部红砂岩的沟槽中。

遗物主要发现于河床底部红砂岩的沟槽中。

考古队选择枯水期在河道内围堰,用抽水机抽干水后,修建导流渠。

此后将整个发掘区分为四大区域,每个区用10米×10米的方格进行划分,整个区域现在一共划分8358个探方。发掘出的土石全面过筛,不留任何死角。

发掘过程中使用RTK对每一件出水文物进行定位,每天对遗址的发掘进展进行航拍,专门摄像师对遗址发掘全过程进行拍摄记录,在重点发掘区域安装延时摄影。针对遗址发掘建立专门的考古数据管理平台。文物保护人员全面介入了这次发掘,确保任何出水文物都能够得到第一时间的现场保护,并在现场设立文物流动医院。同时,在安保方面,对考古发掘区域及相关地点,进行24小时全面无死角监控,对出入发掘现场的任何人员都进行金属探测,以确保文物安全。

本次考古发掘是四川首次开展的水下考古发掘项目,考古工作创新了工作理念,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为今后滩涂考古、浅水埋藏遗址的发掘提供了工作范式和借鉴经验。同时,发掘中采用了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前期通过金属探测、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手段确定了发掘区域,发掘过程中采用P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点区域安装延时摄影,搭建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等,保证了考古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此外,本次考古发掘工作还面向全国公开招募了志愿者,收到报名表千余份,来自于全国多个省份。此外还有国外的中国留学生参与到我们的发掘工作中。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为公众参与考古提供了平台,也扩大了考古工作对公众的影响力,让公众真正了解考古、走进考古,享受考古成果。
延伸阅读

专家学者众议“张献忠沉银”的来龙去脉

4月7日,国内25位历史学者齐聚彭山,对“张献忠江口沉银”进行了深度探讨。

疑问1:银子是张献忠的吗?

“我在现场一看摆在面上的几个银锭,哟,熟人,陈世奇、廖大亨,都曾任四川巡抚,我曾在书里写过他们。”巴蜀文化专家袁庭栋说,陈世奇曾是张献忠手下败将,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完全结合起来了,说明千真万确,这些银子就是张献忠掉到水里头的。

银子是张献忠的,对此,与会专家并无疑义。在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出了世间罕有的“西王赏功”金银铜币,以及发掘出的金册、银册、大量银锭,和史料记载张献忠经历的战事相吻合。但对于同时发掘出大量金银首饰是否是张献忠的,一些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袁庭栋首先提出质疑:“江口沉银遗址发掘出大量日用品,是不是都是张献忠的?耳环、簪子还有那么多银器,都是张献忠抢的吗?江口是2000多年来最重要的渡口和水码头,是内江外江汇合之地,2000年来不晓得有好多人经过这里,上船下船,掉东西下去。重庆嘉陵江近年来水位降低,每年枯水季节都有农民下河,像挖红苕一样刨,往往有收获。陕西著名的灞桥,我在报上看到,说是几千年的送别之地,那里每年可能也有农民在挖。因为是千年渡口和码头,张大娘可能掉个耳环,王婆婆可能丢个镯子,这些日用品是不是和张献忠有关?怎么辨别?”

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与张献忠同名的明史专家张献忠认为袁庭栋的看法有道理,“正如一些专家认为的,金银首饰不一定是张献忠留下的。”他还提出一种可能:“金银首饰在战斗过程中,尤其在逃亡过程中,不仅仅是张献忠本人的,也有其他人的,比如是随军人员的。我觉得,即使是张献忠留下的,也不能推断是他掠夺的。他掠夺的对象首先是宗室富户,到民间也是找大户。”

对此,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回应说,这些金银器物并非孤立发现,而是和金册、银册、银锭一起发现的,属于一个器物群,可以确定是同一时期的器物。从形态来看,这些金银器物很简洁,该雕琢的地方精雕细琢,符合明代的审美特征。

疑问2:银子从哪里来?

对于张献忠的银子从哪里来,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4月7日临时缺席座谈,但他托人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传说张献忠在川掠夺过甚,凡民间有藏银一两者,全家杀殁,因此积累了大批财物,这一说法有言过其实之处。张献忠所得财物,多出于官库或藩王富户之家。张献忠破成都,官库所存不下50万两,而蜀王府所藏亦当以数十万计,这些当为张献忠财富的主要来源,绝非民间一二两收刮所得。”

提到张献忠的财宝,不少人会想到蜀王府。其实,张献忠攻陷的明藩王府除了蜀王府,还有楚王府、襄王府。1641年,张献忠破襄阳,杀襄王;1643年,张献忠攻破武昌,将楚王朱华奎投入江中溺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明史研究室副主任陈时龙参观出水文物后表示,此次出水的金、银册较多,其中有楚王妃的金册,还有楚王朱华奎弟弟朱华壁的镶金银册。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何孝荣认为,此次出水银锭中所刻各地官府名字,勾勒出张献忠的行军路线,也证明这些官库所藏是其粮饷的主要来源。

疑问3:为什么银子如此多?

对于张献忠的江口沉银,在当年张献忠与杨展江口大战之后,杨展曾派兵打捞过,清朝中期四川巡抚也曾派人打捞过。此次在短时间内就在江口沉银遗址打捞出上百枚五十两的银锭,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银子数量还会增加。为何张献忠会有这么多银子?与会的很多专家都提出,明朝后期“白银货币化”,晚明官府收税征收白银,是张献忠随军携带大量银子的主要原因。

商传认为,这批沉银是张献忠义军的辎重银。据记载,张献忠每日每人发放军事粮饷一钱,十人即一两,十万人即万两,数十万众则日需数万两之多。相比之下,如今发掘出来的白银数量微不足道。

疑问4:这么多银子做啥用?

多位专家都认为,张献忠随军携带大量金银财宝,是作为军费使用的,尤其是张献忠江口沉银以后屡战屡败,更能说明这一问题。但是,张献忠似乎并没有花大把银子购买先进武器。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世瑜提出,从出水文物来看,目前只发现了冷兵器遗存,张献忠船上并没有装备火器。而火器在明末清初已经被大规模使用,这为探寻张献忠败亡原因提供了更多的认知。

疑问5:银子如何运输?

在明代题材的电视剧中,常常出现人们抬着一箱箱银锭的画面。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高寿先表示,此次出水的木鞘,能够纠正人们对晚明社会生活画面的这一谬误认知。装满银锭的木鞘,是在河床底部沙石中发现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发掘领队刘志岩介绍,正如史籍记载,木鞘是用一段木头辟成两半,中间掏空,用铁丝固定而制成的。

“明代交赋税有明确规定,从下往上检交,银锭是放在木鞘里的,木鞘在当地还要加封,只有到达目的地才能开封,这个东西从来都没有实物,这次发掘出的木鞘让我们知道当时解送税银的木鞘是什么样的。此外,对这次发掘出的白银上的文字进行整理,可以解读出明代税银从征收到检校的细节。” 高寿先说。

疑问6:银子上刻名字是何含义?

“昨天参观的银锭中,刻着 廖大亨 的银锭有7枚,其中一枚写着(崇祯)十四年。” 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陈世松参观出水文物后说,“还有刻着陈世奇的银锭。以前库银没有巡抚的名字,刻上他们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呢?”

廖大亨、陈世奇都曾任四川巡抚。陈世松细数成都历史典故,廖大亨之前的4任四川巡抚,每年换一个,到廖大亨这一年,崇祯皇帝加派赋敛,老百姓上的税要加一倍。彭县县令让衙役们去收,收到了就从中提取薪水。最终,彭县发生“打衙蠹”,成都府16个县中有14个反抗这件事,廖大亨举兵镇压,最后因此事被革职。至于陈世奇,蜀王很赏识他,曾因一次胜仗赏过他3万两银锭。会不会是他把名字刻到了3万两赏银上?史料记载,崇祯十五年(1642年)秋,陈世奇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后在重庆与张献忠作战,张献忠军掘地用炸药轰城,陈世奇被俘获,凌迟处死,时年57岁。

(延伸阅读内容转载自《成都晚报》报道)(澎湃新闻记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