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改革|师资现“潮汐现象”,有物理教师要兼教技术
2017-03-27 22:19:0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有人称2017年为新高考(精品课)元年,作为全国性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上海、浙江2014年启动的高考改革将迎来第一届毕业生。离新高考最后一次集中大考还有两个多月时间,第一届参加新高考的沪浙两地考生正在做最后冲刺。首次迎接新高考的高三学生如何选择高校专业,如何填报志愿?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生们如何选择学习科目?语数英之外的文理科放开选择,是解放了学生的天性,抑或仍摆脱不了高考的考分束缚?学校如何应对?不同科目的老师们或被更多学生选择、或面临学生减少的尴尬,他们又将怎样应对变局?

今年一月下旬开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先后派出多路记者前往嘉兴、东阳、杭州、绍兴、温州等地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聚焦正在试点的浙江高考改革给当地学生、老师和学校带来的调整、适应或改变。

浙江省东阳市顺风中学的物理老师严浩(化名)被通知,未来他们这些物理老师,可能要去教技术课。

“我不是很能接受,毕竟我是师范物理专业出来的,突然让我去教技术,不适应的。”严浩说,他们现在已经是跨年级教学,需要兼顾的内容很多,如果再兼任技术老师,确实觉得难度有些大,但目前他会尽量适应。

面临同样情况的,并非只有严浩一人。随着浙江新高考改革的全面试点,不少学校都出现了物理选课人数减少、技术课招不到老师的情况,导致不少物理老师还要教授技术课。

此外,还有部分学校出现了师资“潮汐现象”,学生每一年选课的情况皆不一样,导致对各科目师资的需求也变化无常,出现了理科老师剩余、文科老师不足的情况。而随着选课情况的变动,未来该情形又可能出现变化。

新形势下的高考,部分学校和老师们尚在适应之中。澎湃新闻走访调查发现,面对还在变动的新情况,不少学校的老师们以“牺牲精神”承受着:有人临时转教其他科目;有人跨年级教学;有人一肩双担,同时承担两门学科;还有人要研究不同层次班级的“分层教学”法。

“工作量大多了,也有些忙乱,但大家会慢慢磨合。”多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老师均表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尽早找到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应对新的高考改革。

师资出现“潮汐现象”

新高考改革推行两年多,东阳市一所高中一直都面临着师资的难题。“现在一是招不到老师,特别是文科老师,二是编制数没法变,但师资变化比较厉害,我们招老师也是提心吊胆。”

该校校长程方伟(化名)告诉澎湃新闻,过去学校高三1个年级8个班,其中1个文科班、7个理科班,只需一位地理老师,但七选三组合后,选择文科科目的学生增加,导致地理老师紧缺。

“我们一直都在招,招了两年了,现在地理老师有5个,但压力还是很重。”程方伟介绍道,目前高一有两个地理老师,但高一每个班一周3节地理课,10个班一周30节地理课,一个老师就要承担15节,压力非常大。

更让程方伟烦恼的是,这些问题也不可能一次性解决,“每年选课不一样就会导致师资不稳定,未来每一年都有可能出现多余老师或者缺老师的情况,比如明年选地理的多了,地理老师又不够,选技术的人少了,技术老师又没有事做,师资对于学校一直是不稳定的存在。”

此外,即将到来的4月份,也让程方伟比较头疼,“4月高三的学考就结束了,4月到6月只剩下语数英了,那么其他科目的老师怎么办?如果给他们放假,班主任就要全部由语数英的老师承担,但这样班主任又紧缺了,排班排不过来。”

面临这种师资问题的,这所学校并非个例。

“我们学校一直是以理科为主的,12个班里只有2个文科,但现在政治、地理、历史这种文科的人突然多了,差不多1:1了,就会导致师资不够。”东阳另一所重点中学教务处主任徐建(化名)告诉澎湃新闻,学校现在正在招文科老师,“去年招了几个,今年也招了几个。”

面对这种情况,不少学校采取了一个老师兼顾两个年级的教学方式。

而东阳市顺风中学则打算在高三的老师结束4月份学考后,再转回教高一年级,“要不然这些老师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有物理老师兼教技术课

在物理选课人数下降、技术课老师紧缺的情况下,有学校选择了腾挪之术。

程方伟告诉澎湃新闻,去年高二已经有两名物理老师兼职技术老师了。而徐建告诉澎湃新闻,他所在的学校也存在同样的情况,“我们学校也有物理老师去承担技术课,但也是没办法的。”

而2017年年初,东阳市顺风中学也开始给学校老师“做工作”,该校吴校长称,现在学校技术课老师紧缺,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学校在尝试让其他学科的老师做技术老师,“我们先开物理老师的会,先让物理老师来分担一下课程。”

1月12日,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该校物理老师严浩时,虽然学校还未决定让物理老师转做技术老师,但严浩已经敏感的感知到了即将开会的内容,“是不是说要我们去教技术课?”

严浩告诉澎湃新闻,过去学校三个年级一共有8个物理老师,基本上是一个人3个班,但现在高二只有29个学生选择了物理,老师们就只能跨年级教学了。

对于物理课选课人数骤减,严浩说成绩是最好的说明,“10月份的考试,我们了解到我们物理的最高赋分是70多分,相比于其他科目差了很多,像化学赋分有90多分,生物最高有97分,而政治、地理、历史都有100分的。”

严浩说,目前他已经得知,校长准备让他们在新的学期兼顾技术课,“听说现在技术课缺一两个老师,可能我们要先兼顾一下,一个人兼两个月。”

分层教学,对教师能力要求变高

距离高考还有不足3个月,在以往的高考模式中,往往已经进入了第三轮系统复习,而在新高考实施地区,也有学生还在忙着准备即将到来的选考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精品课)会暂时放一放。

“现在新高考刚刚实施,老师们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教学计划,只能是赶着进度走,考试后抓紧复习再考试,再复习再考试。”东阳二中高三一位数学老师表示,目前二次考试的方式,以往很多教学经验都不能沿用。

嘉兴某县高级中学高三历史老师曹老师告诉澎湃新闻,在日常教学中,因为每个班学生选课的情况不一样,在教学时也要进行“分层教学”。

“我有一个班的学生是偏理科的,而另一个班是时政班,偏文的,那么在教学中就要考虑到两个班学生在思维和知识结构上的不同,时政班的学生是一点就通,另一个班的学生则要多解释一下。”

曹老师说,以往文理分科时,科目之间有些知识点是互通,现在要根据不同班的情况,在讲课时要有所侧重,对于老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了。

此外,如何排课也让学校绞尽脑汁,“比如物理化学生物和物理化学技术这两个组合,技术科这门课的学生需要到其他班去上,所以这门课开生物的时候,那门课一定要开技术,那么多学生还不能撞。”

该老师说,去年学校采取的是这种办法,以牺牲老师为代价,“比如技术只有30多个人,这30多个人就分到各个班中,在统一的时间里把他们抽出来上技术,那么其他的课他们就自习,其他老师说上课的时候,他们就开始自习了,下午再单抽出来上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会导致部分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不过嘉兴某县高级中学历史老师曹老师认为,虽然改革后老师工作量增加,但走班教学于学生而言是有好处的,“以前是学生们坐在教室等老师来上课,等于说是被动接受,现在是他们走到其他教师听老师上课,主动去选择,这个心态是不一样的。”

曹老师说,他所在的学校在第一年改革时为了保持教学稳定,采取的是固定班级的方式,到了第二届才开始实施走班制,在她看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但她也承认,改革后自己的课时压力也增加了不少,“我们浙北地区文科是比较传统的优势,理科相对薄弱,可能相对比浙南地区成绩要差一些,所以很多学生会更倾向于文科。但我们学校一直都在招老师,能改善这种情况。”

对此,东阳一重点高中教导主任徐建也颇有感触,他告诉澎湃新闻,现在地理、生物和历史老师的工作量都有较大增加,但高三学考考完后,他们的工作量就瞬间没有了,“要不非常紧,要不非常松,现在老师们就是这种状态。”

因此,为了解决这种办法,徐建所在的学校计划在4月份高三学考结束后,将高三的老师分到高二、高一,“本来两个老师教的,那么再分出来一点,学考考完了,再分一些选考给他教。”

对于这种情况,徐建也坦言,管理起来肯定会比较麻烦,“每个班的层次不一样、进度也不一样,选物理化学生物的和选物理老师政治的班不一样,课程难度也不一样。”

“现在会慢慢磨合,希望能够尽早找到合适的、科学的教学方式。”徐建说。

(澎湃新闻记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