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2202.HK)公布2016年年度报告。2016年,万科实现销售面积2,765.4万平方米,增长33.8%,销售金额3,647.7亿元,增长39.5%。万科表示,其在全国商品房市场的占有率上升至3.1%。
年报显示,万科实现营业收入2,404.8亿元,增长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0.2亿元,增长16%;每股基本盈利1.90元,增长16%。公司全面摊薄的净资产收益率提升至18.5%,同比上升0.44个百分点。
根据同日披露的2016年度分红派息预案,2017年,万科每10股拟派送人民币7.9(含税)现金股息,以此计算,2016年度万科现金股利约为87.2亿元,占公司2016年合并净利润的比例为41.48%。
在万科年报每年惯例的在致股东一节中,万科表示,在城市房屋市场再度升温的同时,也令开发企业进退维谷,陷入焦虑,“买高价地,意味着承担未来的经营风险;不买,则可能现在就被挤出市场”。
万科称,当 2016 年 10 月,国家对部分热点城市出台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欣慰,这一次调控是及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让过热的市场适度降温,对稳健经营、有志于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尽管判断乐观,但在实际行动中,万科对市场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
澎湃新闻注意到,万科在年报中提及:
报告期内,项目存货跌价准备为 13.8 亿元,较 2015 年底增长 82.3%,原因在于部分城市房价、地价持续调整、公司基于审慎的财务策略,对仍存在风险的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澎湃新闻注意到,万科计提跌价准备的城市包括:烟台、乌鲁木齐、唐山、温州、芜湖、营口、镇江、宁波、抚顺、大连、南充、南通等12个城市共13个项目。
附:万科致股东全文:
对于中国房地产企业而言,如何面对 2016 年的市场繁荣,并非一个轻松的话题。有时候,幸福与忧虑的边界并非那么清晰。这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总销售规模创造了历史新纪录,但这真的只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吗?
必须看到,在主要城市房屋市场再度升温的同时,土地市场的表现更为激进,面粉贵过面包不再是个案,而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这足以令开发企业进退维谷,陷入焦虑之中。
买高价地,意味着承担未来的经营风险;不买,则可能现在就被挤出市场。所以,当 2016 年 10 月,国家对部分热点城市出台针对性的调控政策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欣慰,这一次调控是及时的,也是完全必要的。让过热的市场适度降温,对稳健经营、有志于长期发展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是一个简明的常识,我们没有理由不懂得。但另一个方面,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房屋也很难完全避免成为一种投资标的。尤其在不动产价格一次又一次上涨的过程中,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我们很容易在诱惑中迷失。如果仅仅是持有资产就可以轻松赚钱,我们还能否坚持,靠努力去创造真实价值?
一直以来,万科坚持“为普通人盖好房子,盖有人用的房子”。我们始终认为,房屋应该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应该回归实业属性。面对市场的又一次亢奋,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
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无论外部的环境如何变化,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我们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使命。按照中性预测,以在城市实现定居的实际城镇化率衡量,我国还有超过二十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空间。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近两亿农村新生代人口将摆脱上一辈“候鸟式迁徙”的状态,成为永久市民。这些新市民绝大部分将集中在就业机会较多的发达城市圈。因此在人口流入地,住房短缺的现象短期内并不会消失。我们的“三好住宅”,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新市民提供有品质的住房和配套服务,我们责无旁贷。但问题在于,面对日益高企的地价,如何向市场提供新市民支付得起的住房?我们当然知道,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够独力完成的任务,但这一点,却也并非我们选择不作为的理由。
我们依然有很多机会,为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轨道+物业”开发模式,是我们首先应该想到的努力方向。东京、香港等人口稠密大都市的发展过程表明,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优先模式(TOD)能够高效衔接周边城镇、周边城市群,能增加核心都市圈住房有效供应、降低其居住成本。据有关部门估计,到 2020 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较 2015 年增加近一倍,这将为大量新市民家庭提供符合其收入水平的购房定居机会。
其次,积极参与房屋租赁市场的发展,也可为新市民提供更多可承受的住房。租赁是国际大都市新市民解决居住问题的主要方式。如纽约、东京、伦敦都市圈,租房居住的占比分别为 56%、54%和 50%。2016 年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和《推动 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中,高度强调了租赁在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当中的重要意义。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重要一员,我们当然应该积极响应。
除了住房本身,我们还应该看到,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观念转变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大量新出现的城市配套需求尚待得到满足。养老、物流、教育、度假、创业等新兴不动产及服务领域,才刚刚起步。上述新兴业态合计,相当于新打造一个房地产行业。发达国家经验表明,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广义房地产业的枢纽地位、以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不会因供应逐渐充足而削弱,反而会因各类衍生服务而得到进一步强化。
我们依然面对广阔的未来。而能否抓住这些机会,则取决于我们的专业能力,取决于我们能否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创造尽可能多的真实价值。我们很欣慰,身处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也很荣幸能与广大股东一起,共同面对全新的未来。(澎湃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