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观云识天”——天气预报的重要观测对象之一就是云。现在,自动气象探测设备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但气象观测员却还依然坚守在每个气象站点,按时进行人工观测,看云卷云舒。
每天5次观测“雷打不动”
早上7点,一些白领可能还没从睡梦中醒来,而昆明太华山气象站的气象观测员江春盈,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检查气象探测设备、传输系统是否运行正常,检查、判断实时釆集的数据和夜间记录是否准确。
尽管目前气象探测手段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和准确率都越来越高,但对江春盈这样的气象观测员来说,每天早上8点至晚上8点,每隔3小时一次的人工观测依然“雷打不动”。
“主要观测云量和云高,记录整个天空的总云量,以及最低一层的低云量。”江春盈介绍。
需要准确识别29种云
“在我们那个年代,人工观测要读温度、湿度、气压、地温等20多个项目。一天24小时,每小时观测记录一次。”昆明太华山气象站站长李振荣介绍,现在人工观测要简单一些,只需要观测降水量、云、天气现象这3大类。
在李振荣做气象观测员的时候,单就云的观测这一项,就需要观测云量、云向、云状、云高多个数据。特别是云状的观测非常重要,气象观测员需要准确识别29种云。“很多云只要一出现,就代表某种天气要来了。”比如钩卷云出现的时候,未来一两天出现恶劣天气可能性非常大。
现在,虽然每天人工观测的次数有所减少,但还是无法被自动探测设备取代。“雷达只能探测到雨,但要区分阵性雨还是非阵性雨,还需要通过人工观测。”李振荣说,将人工观测与自动监测到的天气实况相结合,就能为地方气候科学研究和气象预报提供基础数据。
云南的云
夏季冬季不一样
从古至今,很少有像云这样能激发出人类如此之多的科学思想和艺术灵感。而在有“彩云之南”美誉的云南,那就更突出了,连许多地名都跟云有关,比如“祥云”、“云县”、“云龙”等。
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在云南,冬季和夏季的云可是不一样的。
气象专家说,夏季的云南,云层通常较低,大多是伴随热带海洋气团而来的南支槽云系、减弱的台风云系,或者停留在川滇黔间的静止锋云系,以及在云南省境内的冷锋云系等。它们有时成群成队,有时单枪匹马。只要静止锋云系、冷锋云系和南支槽云系交汇时,云南往往会出现一次全省性的强降温、降雨,或降雪天气。
而在冬春季节,云南基本受来自沙漠或干旱大陆来的干暖气团控制,云层比较高,多为丝缕结构清晰可辨、色彩明快洁净、体态纤细柔弱的分散性高云。而这种云的出现,预示着晴朗天气的来临。
此外,云南因地形千差万别,全省立体气候显著,南部的一些地区还会小范围地自生一些降雨云。比如西双版纳、德宏等地,每逢雨季,常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出现。在勐腊,一年有200多天的雷暴天气出现,被称为中国的雷暴之都。
有些云是特有的
大理“望夫云”:是一朵孤立于苍山上洱海边的积状云。实际上,它的形成是洱海由于烈日蒸烤积蓄了大量的水汽,这些水汽夜晚在海陆风的吹拂下到达苍山之顶再凝结成云。冬春季节的大理容易出现风向极不稳定的大风,如果从洱海上吹来的水汽刚好凝结在苍山顶部的马龙峰一带,在乱流的作用下,马龙峰和玉局峰之间就会形成一团孤立的积云,像一个幽怨的妇人俯瞰于洱海之上,这就是望夫云。
元阳云海:云南连绵山峦,造就了各地海拔高度千差万别的地形,最易形成云雾景观。元阳,南北受元江水系和滕条江水系的影响,地势较低;中部隶属哀牢山,地势较高。雨季,从南而来的暖湿气流过多集聚高山低层而被迫抬升,当气流从低至高攀升到一定位置时,空气的温度下降了,水汽遇冷不断聚结,形成了滚滚云海。
云报全媒体记者 孙琴霞 高伟 通讯员 刘典何 达月珍 郭荣芬
(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