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何科学地统计今年795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委员一见到记者,就聊起了就业话题。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的他,一直关注着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郑惠强说:“近些年,就业率的高低常常是高校招生比拼的重要指标,但也存在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将就业与毕业证、报到证硬性挂钩,甚至诱导毕业生签假协议等情况。”他进一步解释道,统计就业率的本来目的,是为了掌握专业设置、学校综合实力、大学生就业整体趋势,对完善专业设置、均衡资源配置起到指导作用。但如果统计不科学或统计失真,将影响政府部门把握真实的就业情况,导致帮扶措施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
“改变目前高校在就业率统计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将就业率由高校统计调整为人社部门统计,并对其真实性严格把关。”郑惠强说,还要改变单纯以就业率来评价高校就业状况的方式。建议把毕业生就业后三至五年的职业发展情况、对社会贡献情况及其薪酬水平、岗位与专业匹配性、福利和社会保障等指标纳入就业评价体系,让高校从关注就业率这一外部因素,变为专注就业质量这一内涵要素。
(原题为:《民盟中央副主席郑惠强委员:完善高校就业评价体系》)
(陈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