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熊思东
“拿甲校开出的薪酬条件找乙校谈,再回过头以乙校的条件找甲校‘拉锯’,甚至有些教师就这样一年到头什么也没干,结果薪酬涨了两三倍。”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大学
校长熊思东,在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提案,指出现今一些高校人才流动背后的弊病。他建议:要设置高校人才工资“上限”,防止人才因“头衔战”、“价格战”引发恶意流动。
熊思东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现今的高校人才竞争中出现“唯头衔论”倾向,即不顾本校实际需求、以“天价”从他校挖掘有“头衔”的教师,结果不仅造成教师在本校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也容易使得被挖学校流失学术力量,造成学科“塌方”。
熊思东认为,高校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本属正常现象,有利于促进社会智力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但“头衔”高价争夺战,可能导致人才流动走向功利化,影响教育科研氛围。
“唯头衔论”造成人才“天价”竞争
近些年来,为鼓励人才成长,振兴中国高等教育,国家出台多项人才计划,由此也诞生了一批又一批有“头衔”的教师,如“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等。
原本这些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队伍的新陈代谢和可持续发展。但熊思东发现,近来随着高校办学竞争加强、各地“高水平大学建设”方案的落地及“双一流”方案的实施,一些高校间的“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出现了高校之间恶意互挖人才的现象,甚至部分高校之间人才的竞争已逐渐演变成对上述“头衔”的争夺战。
“有的高校人才流动很大程度上就只盯着你是不是院士,是不是长江学者,是不是优青”,熊思东表示,有些高校把揽进多少个有“头衔”的教师作为自己实力的证明。
以苏州大学为例,熊思东对澎湃新闻说,经过前十年的培养,该校有一批人才成长起来,获得了某些头衔。多年来这批人才一直很稳健地发展,但自一两年前开始,就有一些人被其他学校以高价挖走。
熊思东觉得,这种现象很危险。一方面,他认为,“头衔”只是对教师某一方面能力的肯定。“比如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表明获得者在某个领域科学研究卓有成效,但并不代表他们一定同时具备很好的教学教育能力。”
更何况,“在中国,大部分头衔都是由自己申报、专家评审,有的情况下还限额申报。比如‘长江特聘教授’,是由教育部聘用,评选有严格的学校等级,主要在中央直属高校,尤其中央直属985院校,没有名额限制,有些地方院校每年顶多一个候选人的名额。”所以,“未必没有这些头衔的人就没有相关能力。”
重头衔不重实际能力,重身份而不重引进单位是否能发挥作用,重数量引进不重学术生态软环境的建设,熊思东认为这种人才流动趋势十分令人担忧。
“人才跟学校的适合度是很要紧的,需要什么才会引进什么,但现在有些学校,人才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不管,能不能完全到位不管,只要有头衔就招进来。”熊思东对澎湃新闻说,“看重头衔不可怕,但唯头衔论很可怕。”
另一方面,头衔往往跟高薪相联系。熊思东说,近几年他所在的学校,有好几位教师是以150万以上的“天价”年薪被挖走。
“有些高端教授离职时特别坦白,就说哪个学校许他更好的薪酬条件。”“人总是有进有出,这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有些人的流动不是基于工作环境或发展空间的考虑而是因为利益驱动。”熊思东表示,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相去甚远,不利于营造潜心教育科研的氛围。
此外,更直接的影响是,这种高价“互挖”造成的人才流失,有时甚至是一个团队的集体“出走”,给高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常常是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资源、发展势头正好的学科,突然带头人走了。”熊思东对澎湃新闻说。
建议设置高校人才工资“上限”
有关部门已意识到上述乱象。2017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
熊思东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这项及时打出的治理无序人才竞争的组合拳,业界普遍预期能起到降温作用,但还期待更具操作性的措施。
他提出建议,要从国家制度层面为高校人才流动设置价格上限。“要有几个原则,一个是不同区域不同薪酬体系,中西东地区的成本不一样,薪酬标准也要不一样;第二考虑学术贡献性,聘一个院士和优秀青年不一样;第三要考虑现有团队的基础水平,以标准倍率制决定各级教师薪酬。”
“现在的状况是教师们望着他山还比这山高,有的就在甲单位乙单位之间展开薪酬拉锯战,拿着甲的条件去跟乙谈,再拿着乙的条件跟甲谈,结果一年到头什么也没干,薪酬就涨两三倍。有的学校不想在这种拉锯战中败下阵来,如此一来物价就被哄抬起来了。”熊思东对澎湃新闻说道。
当然,熊思东也明白,要立即施行价格上限措施也并不容易。因而,他建议开展试点,“我们可以从小做起,从某个省某个市做起,现在大家都是暗中较劲。”
“以前国家为了鼓励学校建设人才队伍,允许灵活机动,因人而异提高薪酬待遇,允许人才自由流动,但如果把这个政策用到极致,就是无法无天。规矩一定要有,比如你不能到中西部去挖人,这也是一种说法,我们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定,让大家知道超出这个规定你就是违规的。”
但仅仅是设置价格上限也并不足以遏止“恶意互挖”人才的趋势。熊思东补充建议,要加快人才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人事仲裁机构建设。所谓高校人才市场诚信体系,是指以电子诚信档案的形式记录、记载和披露高校人才以及高校组织在人才市场的相关活动,并将此电子诚信档案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市场进行人才交换的参考。
“每个人才引进时都是达成共识、两情相悦的,这当中就有一些学术承诺。有些人在利益面前不辞而别或者没按合同提前打招呼,就是诚信问题。”
专题2017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澎湃新闻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