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关前裕
5月15日,2025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在十堰盛大启幕。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家专用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近200款专用车整车及配套零部件产品,规模空前。
在鄂西北群山环抱中,十堰市这座老工业基地正演绎着产业升级的传奇。随着驰田汽车最新下线的纯电动重型矿卡驶向新疆矿区,十堰专用车产业版图再添战略高地。这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的城市,如今以56家专用车资质企业、3000个产品公告的产业底蕴,正加速向千亿级专用车产业集群迈进。
专用车科技展现场
在驰田汽车智能化车间,重达200吨的“钢铁巨兽”正在进行最后调试。这款搭载“双平衡悬架系统”的新能源矿卡,甫一问世便斩获10亿元订单。“传统矿卡车货总质量仅130吨,我们通过结构创新突破至200吨级,配合电动化转型,今年新能源产品同比增长超200%。”董事长黄玉鸿指着正在组装的矿卡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互联系统可实时监测矿区作业数据,使运输效率提升30%,运营成本下降25%。
驰田矿卡
迅捷安应急装备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移动消防方舱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这个'集装箱'集结了灭火、指挥、物资储备等全功能模块,能在极端环境下30分钟快速部署。”总经理罗捷展示的模块化消防站,正以80%的市占率领跑全国市场。企业研发的高端救援消防车,采用人工智能火情研判系统,已装备于36个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
十堰专用车产业的崛起,源自对“专精特新”的执着追求。在湖北一专特种车辆制造车间,油田试井车正在模拟海拔5000米工况测试。这款占据国内市场份额65%的“单项冠军”,搭载耐寒耐腐蚀特种钢材,能在-40℃至70℃极端温度连续作业。公司负责人透露,企业每年将营收的8%投入研发,已攻克高压密封、防爆电气等23项关键技术。
这种创新基因在产业链深度渗透。杜德汽车的智能清障车配备5G远程操控系统,实现“无人化”事故现场处置;震序车船的应急电源车采用氢电混合动力,持续供电时间突破120小时;帕菲特研发的折叠臂清障车,作业半径较传统产品扩大2.3倍。十堰市专用汽车行业协会秘书长张燕表示,全市现有8类产品市占率全国第一,29个产品进入行业前十,形成自卸车、随车吊、消防车等七大优势品类。
今年初出台的《十堰专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如同注入产业升级的强心剂。该市设立2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规划建设8.6平方公里的专用车创新产业园,打造从研发设计到检测认证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政企协同推动下,十堰专用车产值去年同比增长75%,今年一季度增速突破40%。
“我们正构建'一核三带'空间布局。”十堰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张湾高端制造为核心,辐射郧阳应急装备、丹江口特种车辆、房县专用底盘三大产业带,形成"龙头引领+配套协同"的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已集聚博硕汽车线束、先锋模具等142家配套企业,本地化采购率提升至58%。
在郧阳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无人驾驶矿卡测试场呈现未来图景:20辆新能源矿卡在5G网络调度下自主编队,精准完成装卸作业。该项目技术负责人透露,每辆电动矿卡年减碳量相当于种植3400棵树。十堰已建成全国首个专用车零碳工厂,新能源专用车产量占比从2021年的7%跃升至35%。
这种转型势能正在重塑产业生态。东风商用车底盘研究院与本地企业共建智能网联实验室,开发出可适配L4级自动驾驶的专用车平台;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设立专用车产业学院,年输送技术人才800余人;十堰海关开辟专用车出口"绿色通道",推动清障车、随车吊等产品远销42个国家。
站在年产6万辆专用车的新起点,这座"中国商用车之都"正以创新为笔,在汽车产业变革的蓝图上书写"十堰方案"。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持续推进,到2027年,十堰专用车产业集群规模有望突破千亿,成为引领中西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