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土地纠葛一朝化解!通山公安“警调联动”书写矛盾化解新篇章
2025-05-14 21:2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通讯员吴清广 金良铨

“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5月12日,一面鲜红的锦旗送到通山县公安局通羊派出所民警手中。历经12天抽丝剥茧、3轮跨代协商,双泉、南门社区警务室联合李渡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化解一宗横跨37年的自留地与坟山产权纠纷,为乡村治理中传统习俗与现代法理的碰撞,交出一份精彩答卷。

群众送来感谢锦旗

故事的“主角”是某某村一块90平方米的土地,这块东起徐某达屋前石坎、西至小路9米,南抵石坎、北接刘某田地的方寸之地,却让刘某与熊氏家族持续争执多年。刘某坚称是祖传自留地,熊氏后裔则认定为祖坟所在,双方数次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

民警展开实地调查

面对这块“烫手山芋”,社区民警与调解委员会迅速启动“溯源调解”机制。泛黄的1983年土地承包档案、布满岁月痕迹的老账本被一一翻出,民警们逐页比对、细致查证;村中白发长者也成为“活档案”,民警多次登门拜访,在茶余饭后的交谈中拼凑出土地历史原貌。最终确认,这块地竟同时承载着耕作与祭祀的双重历史使命。

调解桌上,矛盾双方各执一词,气氛一度陷入僵局。民警化身“和事佬”,搬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为双方划定权利边界,又以“敬祖护田”的乡土伦理叩击人心:“祖坟是先辈的安息之所,田地是生活的根本保障,咱们能不能各退一步?”三轮协商,从白天到黑夜,从法律条款到人情世故,民警用耐心和专业,一点点消融双方心中的坚冰。

双方经调解后达成协议

最终,一份凝聚智慧的协议出炉:地块明确作为熊氏家族坟山使用,不得改变用途;若遇政策征用,熊氏后裔可主张迁坟补偿,土地征用金则由刘某方申领。同时,熊氏家族支付刘某青苗补偿费1500元,对地表作物损失予以一次性结清。当双方郑重签字、握手言和,持续37年的纠葛终于画上圆满句点。

“这类纠纷表面是土地之争,实则是传统习俗与当代权益的碰撞。”双泉社区民警道出调解关键。近三年,通羊派出所依托“警调衔接”机制,已化解9起类似涉农矛盾。他们总结出“三步调解法”——追溯历史还原真相、经济补偿化解分歧、法律红线守住底线,成为破解乡村矛盾的“金钥匙”。

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乡土社会的生动实践。下一步,通羊派出所将持续深化“警调联动”,在土地、邻里、遗产等纠纷调解中发挥更大作用,让群众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找警务室”,用法治力量守护乡村的和谐安宁。

(通讯员供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