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社三方联动 打造“家门口就业生态圈”
2025-04-30 16:00:00 来源:黄石日报

“请问一下,像我这个年纪,能介绍一些做卫生或者当保姆的工作吗?”4月25日上午,阳新县城南零工驿站,家住古商城附近的汪大妈前来咨询。针对汪大妈的实际情况,零工驿站工作人员不到3天就帮其物色到一份保姆工作。

城南片区位于阳新县老城区,密集的社区与流动人口催生了庞大的零工就业需求。然而,传统零工市场长期面临服务设施滞后、信息匹配低效、权益保障薄弱等痛点。

城南零工驿站通过数字化升级与精准化服务,联合社区、企业构建起“15分钟就业服务圈”,为灵活就业带来了便利。

智慧升级破局 数字赋能消解双向焦虑

据统计,阳新城南片区零工从业者现有3万余人,但此前服务网络覆盖不足,最远服务半径只有7公里。

位于该片区的兴国镇五一社区书记胡元文坦言:“过去零工只能在马路市场‘趴活’,不仅要忍受户外劳作的艰辛,还经常陷入欠薪纠纷的困境。”

阳新城南零工驿站负责人胡玲介绍,目前约45%的零工因缺乏技能培训,集中在搬运、保洁等传统岗位,而企业对电商运营、设备维修等技术型零工的需求缺口却高达30%以上。一方面,没有技能的灵活就业人员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商超)招不到技术型工人。

自2024年以来,阳新城南零工驿站加大投入,建设数字化调度,搭建“零工云”智能匹配系统,实时整合建筑、家政、电商等12个领域超3000个岗位信息。

驿站推出“直播带岗”模式,让求职者可通过线上实景查看工厂车间环境、食宿条件,企业也能同步开展技能考核。在一场机械加工专场直播中,来自城南片区的10名焊工凭借线上技能展示被当场签约,薪资较市场价提升15%。

针对零工群体普遍缺失工伤保险的痛点,驿站联合阳新县人社局推出“日结保险”服务。“现在扫码接单自动参保,每天2元保费就能获得最高20万元的保障,工作起来安心多了。”建筑零工陈强展示手机电子保单时笑着说。

目前,“日结保险”服务已覆盖快递、装修等6大高风险行业,为零工群体筑牢安全、安心屏障。

社区共建共享 特殊群体迎来就业新机遇

4月26日,在五一社区活动中心,20余名宝妈正在学习国家级非遗技艺“阳新布贴”。

城南零工驿站将手工订单引入社区,打造“妈妈工坊”,让居民在兼顾家庭的同时实现灵活增收。

针对残障人士设立的帮扶专区,提供数据标注、工艺品组装等适配岗位,并配备手语翻译,确保就业服务无障碍。

驿站建立的“技能银行”制度,让劳动者通过培训积累积分,可兑换体检、法律援助等多元化服务。45岁的家政员王红通过育婴师培训后,时薪从25元提升至45元。

“订单多了,收入直接翻倍,人都开心很多。”王红说。

与此同时,企业用工革新,人力资源配置逐渐实现“弹性供给”。

湖北优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燕飞深有感触:“去年年底通过驿站的'共享用工'平台,3天内就调配了50名临时工,用工成本比往年降低了25%。”

驿站创新打造的“人才蓄水池”机制,已为10余家企业储备300余名技术零工,有效满足企业订单波动期的用工需求。

阳新县定期举办的“零工技能比武”更成为企业发掘人才的重要平台。在近期电工竞赛中,退役军人柯英设计的电路优化方案,帮助企业降低10%的生产能耗,他也因此被破格聘为技术顾问。

民生服务升级 服务半径打通“最后100米”

自运营近一年以来,阳新城南零工驿站半年内累计服务近1万人次,成功促成1200余人就业,带动灵活就业群体月均增收3000元。

胡玲透露,下一步,他们将在城南6个社区设立“零工微站”,配备自助求职机、共享工具柜等设施,并试点“零工早餐工程”。

“零工经济是城市发展的毛细血管。”胡元文指着社区规划图说,“我们正将驿站服务嵌入15分钟生活圈,让就业服务与便民超市、社区医疗形成民生服务矩阵。”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更多创新举措落地,零工市场将焕发全新活力。

在4月28日开幕的阳新县第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阳新县委书记、县长杨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打造20个零工驿站社区服务点、新增城镇就业10000人”列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的首项任务。

“这一战略部署,既凸显了政府对零工群体就业保障的深切关怀,也为阳新县完善零工就业服务体系锚定全新方向,标志着零工就业服务正迈向更精细化、更具人文关怀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阳新县人社局局长卢长林说。(记者 贺介飞 通讯员 万雨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