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千年 一梦倾城——“武当一梦”开启文旅融合新纪元
2025-04-26 17:20:00 来源:极目新闻

新闻记者 关前裕

通讯员 徐刚

武当群峰如黛,云海间六百年前的太和宫金顶依然闪耀,山脚下却已崛起一座流光溢彩的文化新地标。

自2024年1月24日开园以来,“武当一梦”以43.6万游客、1600万元营收的百日答卷,在古老仙山脚下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传奇。当无人机阵列在夜空绘就太极图腾,这座5.4万平方米的园区,正成为解码文化自信的鲜活样本。

破茧:百日迎客43.6万的数字奇迹

春节期间的武当山银装素裹,“武当一梦”园区却涌动着炽热的人潮。

正月初三清晨,检票口蜿蜒的队伍中,汉服少女的披风与登山杖碰撞出奇妙韵律。开园首日1.2万人次、春节单日峰值3.8万人次的客流数据,让鄂西北冬季旅游市场焕发春意。“凌晨四点就来排队的游客,让我们紧急增设了10个取暖点。”运营团队负责人回忆道。

现象级热度背后,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完美共振。在《仙界迎宾》演艺中,真武大帝的冕旒暗藏北斗七星机括,玉女佩环碰撞声设定为海拔1720米的频率谐波。这些匠心细节被旅游博主@追梦走遍中国拍摄成系列短视频,单条播放量超500万次。“每个场景都是会动的文化密码。”他在视频中赞叹。

科技赋能让古老传说焕发新生。崖壁剧场利用3D mapping技术,使72米高的天然岩壁随《道德经》诵念声幻化卦象;无人机编队以夜空为幕,重现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的史诗场景。园区抖音话题量突破4.2亿次的背后,是00后群体占比从18%到35%的跨越式增长。

共融:多元业态织就沉浸式经纬

“这碗太极羹会讲故事!”上海游客李女士在太和食府惊呼。当温度升至60℃,青瓷碗底浮现动态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古画,讲述明成祖朱棣与武当的渊源。这种“可食用的文化”理念贯穿全园:道医馆内,AI脉诊仪30秒生成带经络图的电子药方;“紫霄书阁”中,破解《黄庭经》AR谜题即可解锁限量版八卦币铸造体验。

核心演艺《武当一梦》的走红,印证了文化IP的破圈能量。导演陆川以程序员王小凡的现代视角切入,在412块数控冰屏构建的“九宫八卦阵”中,杂技演员化身明代工匠再现“悬崖运木”奇观,全息投影让张三丰的拳影与量子力学公式共舞。该剧斩获“设计界奥斯卡”缪斯铂金奖时,评委会惊叹:“这是东方哲学的数字转译。”

业态融合更催生共赢生态。园区每售出1张门票即捐赠0.5元用于古建修缮,周边村民的“榔梅茶铺”借势推出“捐茶赠福”活动,非遗传承人陈云娥的“雷火灸银饰”工作室月销量突破3000件。“过去游客看完金顶就下山,现在80%会选择住进我们的道文化民宿。”太极湖畔民宿主理人王建华笑道。

问道:世界级景区的文化担当

四月晨光中,法国建筑师皮埃尔在崖壁会客厅陷入沉思。全息影像正演绎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武当山古建群的“一柱十二梁”与哥特式飞扶壁在空中交相辉映。“这不仅是景区,更是文明互鉴的殿堂。”他的留言将被镌刻在园区国际文化墙上。

“武当一梦”的全球视野早有布局。开园前夕,八语种剧本通过海外众筹吸引23国游客预约深度体验;与故宫联合开发的“数字永乐”项目,让游客化身明朝工匠参与铜殿铸造。更宏大的二期“武当秘境”工程已启动,将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还原张三丰创拳思维,打造道教文化数字基因库。

“我们正从风景名胜向文明坐标跃升。”武当山文旅局负责人展示着数据:园区文化转化率达行业均值3倍,周边5公里内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此刻,玉虚宫遗址前,研学少年正临摹《坐忘论》;紫霄宫台阶上,外籍学员跟随道长修习太极——这些场景,恰似《武当一梦》终幕投射在星空的那句:“传统不老,唯在新生。”

当暮鼓声掠过南岩宫千年石殿,“武当一梦”的霓虹与星斗一同点亮山谷。这座承载着文化自觉的园区,正如剧中主人公王小凡在金顶的顿悟:传统不是尘封的古籍,而是流动的星河。在文旅融合的征途上,“武当一梦”已然擘画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璀璨星图。

(本片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