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蒲 丹 通讯员 崔亦灿 苏 杭
立足进一步打造系统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聚焦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恩施市加大产业集群培育力度,健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通过“政策+服务+科技+监管”组合拳,壮大茶产业、富硒产业、生态文旅康养等特色集群,构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与产业升级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强化政策支撑。聚力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供需对接和环境保障,今年以来,恩施市安排财政资金9100万元支持茶产业基地提质、主体培育和品牌建设,助推“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引导茶企在国内外大中城市建店,鼓励拓展出口市场,提供出口退税和物流补贴。构建政银企协同联动机制,精准推出“硒茶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深入推进“整村授信”,打造金融服务方舱,2024年推荐“楚农贷”26笔,落实贷款2558万元。优化农村生产要素配置,用好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流转服务平台,2024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挂牌34宗、成交31宗、金额1008.2万元。适度引导农民规范流转土地,发展规模化经营种植,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模式,首例贷款100万元。
强化减负赋能。聚力打造高效便捷办事环境,恩施市设立茶企、马铃薯企业注册和生产许可“绿色通道”,推行“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实现“即办即结”。建立重点企业包保对接机制,解决企业在经营、管理、营销等方面的难题,全面摸排企业需求,实施“百名干部联百企”包保行动,直接对接联系150家市场主体,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做优做强硒产业、茶产业和特色产业供应链平台,鼓励企业借力电商平台直播带货、拓展销售渠道,2024年“832平台”完成销售额2.17亿元,恩施市获评“产业帮扶示范县”。举办硒茶博览会、玉露茶商大会、“土豆花儿开”等品牌推介活动,大力实施“硒品出山”战略,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兰洽会等展会,持续开展大宗茶出海、蔬菜供港等外贸活动,2024年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展会100多家次。
强化数字营销。建立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师资库,依托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培养农村电商人才,2024年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120人,培养农村电商人才300余人。恩施市杨胜梨团队获“荆楚农广 寻美湖北”全省农村电商直播大赛二等奖,恩施市获评优秀组织奖。拓展营销网络,对接“微信商城”“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实现特色农产品商标、平台、包装三统一,拓宽农副产品销路。聚焦农旅资源深度整合,打造集田园景观观光带、生态观光片区和民俗体验片区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白果乡下村坝村实施数字农业基地试点,建农旅融合综合体3000平方米;芭蕉侗族乡侗情芭蕉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枫香坡旅游互助会携手引领民宿、农家乐等市场主体抱团发展,年均吸引游客10余万人。
强化市场监管。把“承诺达标合格证”作为农产品入市门槛全面推广使用,2024年开具合格证8506张,超过1.2万吨农产品带证上市。“恩施玉露”茶叶追溯防伪系统建成投用,606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全流程质量追溯。制定“恩施玉露”“恩施土豆”生产技术规程,分别授权企业73家、42家;目前正申报《山区油菜薹种植与采收综合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和“恩施硒菜薹”“恩施堇叶碎米荠”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加强品牌保护监管,实施“恩施玉露”等重点商标品牌保护行动,维护“恩施土豆”“恩施玉露”“恩施硒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声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